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1)

分离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学习的一课,也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

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2)

入托、入园可能是分离焦虑表现最为激烈的阶段。

有很多托育机构采用了一种一周试托的方式,我是非常反对的。因为托育照护是照护婴幼儿的一种方式,而分离焦虑是入托的必经之路,既然是必经,根本无需尝试。

要么决定把孩子送到托育机构,通过渐进式分离,陪伴孩子顺利过渡,要么就选择家庭照护。

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3)

试托一周,试的是什么呢?我不解。感受环境,体验一日生活,可以参加开放日活动。试试孩子是否适应,就更无需尝试,因为开始一定会不适应。

分离焦虑就意味着,孩子需要时间从不适应渐渐适应。

这不是早教课、更不是兴趣班,试园一周,只能让孩子强化对分离更大的焦虑和担忧,也会影响家长对待分离焦虑的心态。

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4)

一岁入托会焦虑,两岁入托依然会焦虑,三岁入托还是会焦虑。

分离焦虑的强度并不会由于反复几次而降低。

为了能够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今天的文章跟大家分享下,婴幼儿在入园、入托过程中,分离焦虑的表现与应对策略。

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5)

分离焦虑是当周围环境、人都变得不熟悉,而依恋的原有对象不在的情况下,孩子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这是几乎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体验到,他们并不是与父母真正的分离,而只是短暂的时间与父母分开而已。

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孩子能够接受的与家人分离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直到18岁成年后,孩子完成真正的人格独立。

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6)

在入托前,孩子的日常照护都是熟悉的,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与熟悉的规则。

因此在面对分离焦虑的时候,建议父母采取渐进式分离方式进行过渡。

先尝试由熟悉的父母陪同孩子来参加机构的活动,逐渐让不熟悉的环境变得熟悉,不熟悉的老师,也在活动中,渐渐熟悉起来。

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7)

刚刚入托的幼儿,无需严格遵守托育机构的生活规则,待环境、老师都变熟悉后,再逐渐适应机构的一日生活流程,并遵守机构中的规则。

渐进式分离的办法

1.分离焦虑初期——依恋对象转移

表现:

这个阶段不同个性特点的孩子,分离焦虑表现不同。

有的孩子在分离初期并不哭,对新的环境、老师、同伴都很好奇,新奇环境带给自己的兴奋感受,超过了分离带给自己的焦虑感受。

而有的孩子则在分离初期哭闹就很严重,出现情绪急躁、食欲下降、莫名哭闹的状态。

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8)

应对策略:

1、提前做好渐进式分离的准备工作,包括家访调研、携带安抚物、渐进式亲子课程、开放日、亲子活动等。

2、了解孩子哭闹时,最容易安抚的方式。例如安抚奶嘴、熟悉的音乐、玩具、玩偶等。

3、家园充分沟通,让家长提前预知到分离焦虑的表现,以及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与配合,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过渡。尤其要充分的信任,如果不信任,宁可不送。

4、父母处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情绪,让自己尽量平和与平静。

2.分离焦虑中期——安全感受建立

表现:

这个阶段,大多数的孩子已经意识到分离是个事实,而且也意识到分离只是暂时的。

大多数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只是偶尔会有情绪低落,想妈妈的表现,尤其在午睡前,会有明显的焦虑感受。

有个别的孩子依然在每天早晨入托的时候哭闹得撕心裂肺,但只要入园后,立刻停止哭泣,注意力转向与老师和伙伴的互动。

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9)

应对策略:

1、只要孩子不生病,坚持送园,不迟到,不请假,对一个环境、人熟悉是需要充分的场景沉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送托,反而让分离焦虑的时间延长。

2、父母充分珍惜与孩子在家庭中互动的时间,当遇到孩子的任何问题,不评判、不指责,多倾听。

3、老师与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中的活动、社交等观察记录,也及时与家长提出配合的方法与请求。

3.分离焦虑末期——入园顺利过渡

表现:

大多数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完全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将依恋对象由父母,扩展到了老师和其他照护者身上,也与班级的伙伴们建立了交往关系。

分离焦虑的原因和措施(不同分离焦虑阶段的应对策略)(10)

偶尔遇到冲突等事件会引发情绪的不悦,其他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稳定的情绪与良好的沟通状态。

当完成了入园顺利过渡后,保持良好与信任的家园互动,给孩子创造健康、安全的成长平台,孩子距离独立就更近了一步。

最后我想分享给家长的一句话是:既然都有分离焦虑,就让我们坦然面对,智慧应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