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为守住村东山头上所剩不多的绿树,他携家带口住进大山,日复一日地造绿、护绿、守绿。如今,近千亩荒山重披绿装,一片碧绿苍翠的林海绵延不绝,成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这大山里的漫长坚守与付出,李万成自知其苦,也自得其乐。

举家进山护绿,荒山“变身”国家公益林

2022年处暑时节,在蒙阴县常路镇西下庄村东山的半山腰上,一栋5层小楼掩映在丛丛绿树之中。李万成每天都会带着小马扎,登上还未完工的楼顶。头顶蓝天,脚下林海,他安静地坐着,望着那条即使闭着眼也不会走丢的进山路,40多年来的过往一一浮现在脑海中。

李万成身后的这片山位于临沂与泰安两地、两镇五村交界处,被当地人称为“天外山”。流传着“天外山无人管,牛羊随便放,树木任人砍。”的说法。上个世纪70年代,山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柏树、花椒和几棵核桃树,再加上周边居民乱砍乱伐,大山常年荒芜,看管难度非常大。李万成和村里其他几人接手了护林工作,没过一年,就只剩他一人守着荒山。

“老区山多,一代代人靠山吃山,这座山就是我们的父亲山,让我看着那些才一米多高的小树苗在山上没人管、被砍伐摧残,我做不到。”时光流转,李万成始终对大山充满敬畏与感激,他下定决心,无论再苦再累再难,也要守住大山,守护绿色希望。

景中之旅空中一瞥井冈山(天外山上他用40多年时光护下一片)(1)

1979年,李万成说服家里人,带着妻子和三个年幼孩子,放弃了村里刚盖好的新楼房,举家搬进了大山。

那时的山上没有水,得去三里路以外的山下去挑;没有电,三个孩子做作业还得点蜡烛;没有路,连小推车也无法使用。最难的是没有房子,李万成就用树条枝子搭了一个不足十平的简陋窝棚,一家人夏天在树底下睡觉,冬天窝在柴火堆里取暖。

然而,恰恰是如此艰苦的条件,这个家庭把三个子女都培养成了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谈起三个孩子的成就,李万成满是欣慰和骄傲。他相信,如果没有进山护林的艰苦经历,就不会磨炼孩子刻苦学习踏实工作的韧劲。

数十年的精心呵护与栽培,孩子拥有了光明的前程未来,大山也焕然新生,重现绿色生机。如今,这片千亩绿化带已被划为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

护林护鸟,只想为后代留下一片绿色

古稀之年的李万成,护山行动还远未结束。随着树林面积不断扩大,日常的管护工作也越来越难。公益林附近还有两个无人管理的放羊场,常年有二十多群羊在林场周边转悠,时不时地毁坏小柏树,还有放羊人带火抽烟,防火任务愈发艰巨。

正当李万成一筹莫展之际,他的三个孩子共同出资,围绕公益林开设了一道5米宽的永久性防火隔离带,人畜随便进入公益林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囿于地理环境和气候限制,山上最适宜种植柏树。而柏树种子药用价值高,近几年来售卖价格一路高涨。“两把就能撸下一斤,市面上一斤柏树种子可以卖到三四块钱,不少人对山上的树动起了歪心思。”为了保护树木不被破坏,李万成和老伴分班蹲守、接力看护。为了不让老人过于疲劳,他们的女儿托运回多条德国牧羊犬辅助看护,为大山增加了守护“新力量”。

景中之旅空中一瞥井冈山(天外山上他用40多年时光护下一片)(2)

靠着一把锄头、一把铁锨和一副水挑,李万成在荒山上栽满了绿树,日日带着护林犬巡逻检查,丝毫不知疲倦。以前,不少村民因其执拗于栽树、护林,把李万成算作“当地十八怪”之一。而今看到在一家人的努力下,荒山变绿山,环境好了、空气清新,不少村民和驻村干部也利用宜林时节,纷纷走进大山帮助李万成植树造林,看护大山。

特别是上山的村民,自觉担负起护林守绿的“侦查员”。记者探访期间,一位村民发现有人疑似偷砍酸枣,就立即打电话把这个情况通报给了李万成。

村民们对李万成看法的转变,还得益于随着当地增绿、满绿行动,爱护生态观念的普及。2013年,蒙阴县成为山东省第4个“长寿之乡”,这与当地独有的好生态密不可分。同时,在县委县政府“谁投入、谁受益”的荒山绿化开发机制下,以“政府买绿”和“社会造绿”相结合,全县年均新造林达到2万亩。截至2021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超过了73%,森林覆盖率达到62.2%,跃居山东省第二位。

天外山成为古稀老人的开心林场

如今的“天外山”,已成为森林覆盖率高达96%的森林氧吧,茂密的森林里开始见到往昔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其中尤其以鸟类居多。李万成又多了一个新任务——护鸟。

除了每天排查林区火灾隐患、防止不法份子入林砍伐,李万成还要特别留意有无偷捕盗猎。曾经也有人高价向李万成“收购”猫头鹰、灰喜鹊,李万成表示:“不但我不能逮,你逮我就逮你。”

“20多年前,想在山里看见只鸟都难,现在山里栽的梨树都不用打药,各种各样的鸟都把虫吃光了。”周而复始的看护,繁茂的树林,多样性的动物,赋予了大山好生态。每天听鸟鸣,看松涛,也成为李万成的开心事儿。

更为难得的是,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带着孙辈回到大山时,行李一放下,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上山转一转;临走前,特别是孙辈对大山恋恋不舍。亲近大自然的真挚情感,已经在岁月中传给了子孙,这让李万成在开心之上有了欣慰。

“我虽然71岁了,但每天早上都一口气做上200个俯卧撑,保持好身体才有力气继续守着山。”李万成说,为子孙后代留住这片青山,他永远无怨无悔。

景中之旅空中一瞥井冈山(天外山上他用40多年时光护下一片)(3)

就像李万成守护的大山,一度被叫做“天外山”。放眼整个蒙阴,在烽火岁月年代,这里何曾不是一座更大的“天外山”?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山脚开荒种果树,致富路上又把更多的荒山批上绿色,造就了蒙阴县这个沂蒙老区的生态强县。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大山。李万成和老伴收拾妥帖后,再一次扛着锄头、提着水桶,顺着蜿蜒山路而上。缝着块块补丁的球鞋带起一层新鲜泥土,留下一串串脚印,他们的身影之后是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天外山”之外,蒙阴千千万万个像李万成一样的人,正迎着朝阳,用点滴之力聚起生态之美。

见习记者 高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