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大桥镇李坪村,漫山遍野椒香醉人,椒农们忙着将一簇簇、一串串色泽油亮、颗粒饱满的花椒采摘下来装进篮子里,丰收的笑容比鲜红的花椒还要灿烂。而这一切,都和西和县玉信花椒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彩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花椒产业转型的建议(实现花椒远销梦)(1)

1994年,在外务工的刘彩云,怀揣让家乡的花椒实现“丰产又丰收”的梦想,从陕西回到了大桥老家,为了自己的花椒远销梦开始奋斗。

为了攒够创业资金,家庭并不富裕的刘彩云不顾家人反对,卖掉了家里的3000多斤粮食,用换来的1200元钱作为创业资金成立了收购点,开始上门收购村民家里的花椒。但大桥镇山大沟深、地处偏远,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影响,当地的花椒既没有“名气”,更没有市场。为了让收购来的花椒能卖个好价钱,刘彩云辗转于四川成都、新疆、山东等地积极跑市场、寻信息、找销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1997年8月,她成功的把2万斤花椒销售到成都,走出了当地花椒远销的第一步。

随着销路越来越好,当地花椒的收购价也随之上涨。眼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但刘彩云又多了个“心病”。由于长年受“男主外女主内”的封闭思想影响,当地的妇女们大多还过着围着灶台、老公、孩子转的日子,经济不能独立,自我意识也不高。刘彩云心想,如果能带动这些妇女们走出家门,像自己一样靠劳动创造幸福生活那该多好。

关于花椒产业转型的建议(实现花椒远销梦)(2)

2010年,刘彩云的这一“心病”解开了。在政府的支持下,刘彩云与丈夫创办了西和县玉信花椒专业合作社,吸纳了12位贫困户到合作社进行长期务工,郭坝村村民王杜花就是其中一位。

当时,王杜花一家仅靠种粮为生,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过得十分拮据。为了帮助王杜花走出困境,刘彩云说服王杜花和她的丈夫一同进入合作社务工。经过几年的打拼,王杜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她盖起了三层小洋楼,开了小卖铺,还当上了郭坝村的村妇联主席。

玉信合作社务工人员 王杜花:她反正优秀,不管做什么都围绕群众着想,对每一个人都热心,我很佩服她。我跟上她收椒有很大的改变,她的做人各个方面我都有学习到。我就想带动我们的支委,或者是村上的妇女干些事业,让家里越来越红火。

关于花椒产业转型的建议(实现花椒远销梦)(3)

玉信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刘彩云:我们合作社年销量也特别大,需要大量的人工,我想着吸纳更多的妇女加入我们合作社就业,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也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只要你自己干的话,我相信女的事业一定比男的干的更红火。

现在,刘彩云的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西和县规模最大的花椒收购加工企业,她以服务椒农为准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无偿为大桥镇、洛峪镇、太石河乡、蒿林乡的椒农提供种植、销售服务。带动李坪、王山、郭坝等7村群众发展种植花椒1万多亩,实现了大桥镇花椒种植全覆盖。同时,她还带领合作社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网络营销,成功注册开设了“陇上安康特产”淘宝店,入驻了京东等电商平台,初步形成了“合作社 贫困户 示范基地 电商”的电商扶贫模式。2020年,线上线下循环交易额达一千四百多万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刘彩云本人也获得了“甘肃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陇原先锋岗”等称号。

关于花椒产业转型的建议(实现花椒远销梦)(4)

西汉水流域大桥三乡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光热资源,适宜花椒作物的生长,特色产业的逐步壮大发展不仅带动了一方群众的脱贫致富,更让刘彩云有了把家乡的品牌打出去的梦想。

玉信花椒专业合作社社负责人 刘彩云:作为自己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花椒打交道30多年了,我想更近一步把这个合作社做大做强,把外商吸引进来,把我们当地的产品卖出去,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者:张蕾蕾 魏朵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