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哲学道理(西游记的启示人生的境界)(1)

人生的境界

小时看《西游记》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好玩,长大读原著,觉得说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些人何止七十二变,完全是七十三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现在坐飞机飞来飞去,何止十万八千里,绕地球转几圈都行。

人生境界是一个发展过程,小时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长大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老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境界的变化跟年龄和个人经历相关。

就我个人来说,觉得《西游记》的境界要比《水浒传》的境界要高些,为啥呢?

悟空是为自由而战的,是直接反玉皇大帝,反那个高高在上的神。

水浒呢?

是一个强盗头头带领一群强盗去打另一群强盗,最后征方腊就是这个样子。梁山好汉被招安了,成了朝廷的鹰犬。

宋江是用兄弟们的脑袋换取了自己的一身官袍。宋江被逼饮毒酒,不得好死,这是必然的。他欠几万梁山兄弟的命。

梁山的口号:替天行道,说白了是替天子行道,他那个天,是天子。没代表正义,公道,天道。

替天行道真正含义,应该是代表正义,公平,自由。为正义,公平,自由而战,为天下苍生而战。

显然水浒传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是为天子,为皇帝老儿而战。

梁山好汉被朝廷收编后,去打方腊,被朝廷借刀杀人。借方腊的刀杀了宋江,又借宋江的刀,杀了方腊,为朝廷解除了祸患。一石二鸟,如意算盘。

宋江虽然打败了方腊,可是自己也元气大伤,一百零八将,死的死,病的病,逃的逃,就只剩下那么十几个人了。

宋江败是必然的,因为朝廷想让他败。很简单,他和方腊一战打得胶着的时候,后勤不保障,等你空着肚皮去打仗,另外还瞎指挥哈你宋江,你宋江不败才怪。最后宋江虽然险胜了,跟败也差不多,已经没有任何实力了。这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

悟空不同,悟空是为自由而战,为公平而战,是直接端玉帝的饭碗,造玉帝的反。

如来问:“泼猴,你为何要造玉帝的反?”

悟空答道:“玉帝无德无能,不配坐那把交椅,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第一、悟空因为受了不公平待遇,受了玉帝欺骗,才造的反。

第二,悟空反的彻底,大闹天宫,是把玉帝打得没招了,才请如来。

水浒呢?那些所谓的好汉,哪个不是杀人的强盗?个个都是,都做些打家劫舍的勾当。明说劫富济贫,富是劫了,可贫没济。造了孽,还把自己漂白,想合法化,真是荒唐可笑,做他的春秋美梦。

那些所谓的好汉,够不上侠的资格。司马迁史记中为侠客立传就说道:侠者取予然诺,千里诵义,救人困厄,为死不顾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水浒传那帮“侠”,是为国为民吗?不是,是为了一身官袍,杀了多少无辜。

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就是高度决定境界。

梁山那帮好汉,思想高度不够,还是停留在忠君思想上,不知道民贵君轻,忠君不如忠民。

因为君完全有可能是昏君,傻子才忠昏君。忠民好,民有千千万万,哪怕为民谋一点点福,很多人汇聚起来,就很多。为民谋福,起码在数量上就占了优势。

孟子说的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梁山好汉没有孟子的思想高度,更没有的孟子的气概。

孟子说:“何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为大丈夫也。”

做人要有境界。境界从那里来?

第一,心正,身正,境界自然就高。心里想歪门邪道,境界自然就歪门邪道。孟子说,吾善养浩然正气,就是一个人要心正,身正。自正才能正人,自己正了,才能让他人正,自己都不正,怎么让他人正嘛?你去正别个,别个也不服呀。

论语中说:“其身正,不而令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正人先正已。如何自正?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行。先正容貌,再正衣冠,再正品行。

现在有些网络影视小说害人不浅,教坏年轻人。沉迷那个东西,心里就会想些鬼五二七的,非礼勿视呀。

第二,自己要昭昭。就是自己要清楚明白。自己都昏昏沉沉的,自己歪了,自己也不知道啊。昏昏使人昭昭,这是不可能的。自己都是昏的,你怎么把别个说的明白嘛。

现在有些号称“专家”的就是这个样子,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是昏的,却要装着明白,说半天还要别人明白,结果倒把人家给吹昏了。

只有昭昭才能使人昭昭。

自己彻底弄明白了,才能尽量使别人明白。当然昭昭也使人昏昏哈。对牛弹琴就是这个道理,别个听不进去,你再怎么昭昭,人家昏的还是昏的,不起作用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