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高跷大秧歌加长版(东北人过年好热闹)(1)

扭秧歌

扭秧歌看秧歌,东北人过年好热闹

东北大秧歌全国闻名,我家就在辽西的朝阳,过年的正月扭秧歌看秧歌是我们这里传统的习俗,童年时看秧歌是我们的乐事之一。

童年时看秧歌,也和看电影一样,一路追着去看。

每年正月的初三初四,村里就有人出面张罗办秧歌。我们把办秧歌也叫“办会“,把张罗组织者称为”会首“,”会首“都是村里的能人 ,有人缘有威望,有组织能力,对外联络也有一套,”会首“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他要筹钱他要添置服装道具,合成鼓乐班子,正式表演之前,先要组织彩排热身。

东北高跷大秧歌加长版(东北人过年好热闹)(2)

吃过早饭,队部的大院子里锣鼓就响起来了,从村南头到村北头都能听得见,扭秧歌的人一听到动静,就化上浓妆,绑好高跷腿子,拿着道具来到队部大院开始排练,看秧歌的大人小孩也从家里汇集到队部。秧歌队一班有四十多个角色,一色穿红戴绿的古装衣服,有扮唐僧沙僧八戒悟空的,有扮包公的,有扮秦香莲的,有扮张飞关羽的,八姐九妹的,孟良焦赞的········热身彩排一天然后就去别村演出,去之前要先去撒片子,所谓撒片子,就是先把一纸请求文字送去,请求人家接纳招待,彼此事先沟通得到人家的同意,人家才接待你,等人家表示同意表示接待,秧歌队就鸣锣开道,两个小孩子高高举着旗帜,秧歌队紧随其后,邻村都不远,三四里的路程,扭扭搭搭就到了,看秧歌的我们就追在后面,邻村有人远远出来迎接。

东北高跷大秧歌加长版(东北人过年好热闹)(3)

表演开始。扭秧歌的人踩着鼓点翩翩起舞,傻小子专逗丑婆子,唐伯虎紧追秋香,孙悟空戏耍猪八戒,挑逗白骨精,别人都踩着鼓点走,唯他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窜来窜去猴样十足 ,逗得大家哄笑不止。秧歌队一会走圆场,一会走方阵,一会走穿插,时快时慢,快如一阵风,慢有一刻钟;时疏时密,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通风。加上那舞动的五颜六色的服装,煞是好看。扭着扭着,有一人在队形中高高举起扇子,此时鼓点和镲声就慢慢停下来,举扇人高声唱道:

“锣鼓那个一吆停

我要开言啊。

先向父老乡亲拜个年呀··········“

鼓镲声响几下:咚咚嚓嚓嚓·······举扇人接着又唱:

“再祝那个父老乡亲

日子越过越红火呀········“

东北高跷大秧歌加长版(东北人过年好热闹)(4)

鼓镲声再起,秧歌接着表演。这举扇人俗称“挑扇子”的,主要职能是用唱的方式代表秧歌队发声,他唱的内容多是好话吉利话,有点像唱喜歌的,有时做东的主方自己也有秧歌队,主客两方就混编在一起,两方“挑扇子”的就代表各自的秧歌队互相拜年互相感谢,不和谐的时候也有,一方嫌另一方慢待自己,或别的失礼之处,那“挑扇子“的就话里话外唱出来,对方也同样还击,于是两方就骂起架来,但还不至于动手,最大限度客方中断表演扬长而去,不欢而散,大多当即重修旧好互相原谅继续表演。传统的东北大秧歌是一种歌舞表演的形式,现在的秧歌只见舞不见歌,自然也就没了打架的引子,少了不少乐趣,我童年看的秧歌有舞有歌,表演之时,男女轮流到中间去唱。

到了晚上,秧歌队卸下高跷就叫“地蹦子“,扭秧歌的人拿着灯笼,带着旱船,跑驴,到另一邻村去表演,我们还是追着去看。

“地蹦子”扭起来的时候,几十盏灯笼一齐舞动,灯笼形状各异,有鲤鱼灯,有公鸡灯,玉米灯,西瓜灯等等,穿插换位,忽而一字长蛇摆开,在夜幕的衬托下,有白天高跷无法呈现的壮观。鼓镲一停,唢呐声起,这个就叫喇叭调,扭起来就叫踩喇叭点儿,是鼓镲之外以免单调的另一种伴奏,扭的姿势倒是一样。

东北高跷大秧歌加长版(东北人过年好热闹)(5)

等到旱船跑驴出场,鼓声镲声唢呐声就都停下来,灯笼也闪到一旁,小广场灯光全闭,先是一阵鸦雀无声,紧接着密集的鼓点骤然响起,那旱船在划船人的引领下出场了,旱船和跑驴一样,框架是用柔润的树枝和高粱秸子扎成的,外表用彩纸糊上,下面用彩绸罩上,绳子系在框架上,套在驾驶人的肩上。两人配合,一人驾船一人划船,那旱船模仿水中穿行的姿态,随着划船人的桨移动,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转向掉头,比在水里还灵便。那跑驴最是精彩,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乱响,偶尔尥一蹶子,赶驴人佯装被踢中随即倒地,假装揉搓一会儿又拾鞭再赶,那驾驴人有时嫌场地太小,驾着驴直接冲向观众,观众见状慌忙躲闪争相靠后,没人愿意被“它“踢上一脚,这样场子就扩大不少,那赶驴人就更加来劲,那驾驴人也更加起兴,那”驴“摇头摆尾,得意扬扬地嚎上几声,赶驴人趁机踢那驴一脚,那驴就更叫跑的也更欢,观众连呼好看过瘾。

正月十五,各队秧歌都到公社去参加汇演,那场面就真得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公社门前有一青砖搭建的主席台,公社领导们坐在上面,依次检阅各队的秧歌,一队队秧歌都踩高跷,轮番扭过主席台。各队的秧歌,服装道具都差不多,扭动的姿势也都一样,,令人难忘的只是那阵势那人流,一波接一波,扭秧歌的看秧歌的,除了人还是人,早春时节犹有余寒,我那时穿着小棉袄小棉裤,站在高处的台阶上,一点儿不觉得冷。

东北高跷大秧歌加长版(东北人过年好热闹)(6)

一过正月十五,扭秧歌就进入了尾声,最后几天,都是在自己村里随便玩,谁家的院子大,谁家比别人家富有,谁家有势力就去谁家扭扭,院子小的贫穷的没势力的,就在外面意思意思。最后一天的晚上又集中在队部,随便扭随便唱,不用化妆不用换衣服,谁都可以上场,我三大伯,五十多岁,要过一把扇子进场扭动几下高高举起,待鼓镲一停唱到:

立春立夏那个又立秋

小猫小狗小毛驴呀

胡萝卜芫荽还有韭菜葱啊········

自然引来全场一阵哄笑,人们无法把他唱的内容联系起来,我后来看到意象派诗歌的意象组合,再回想我三大伯当年的唱词,不仅拍案叫绝:我三大伯就是无师自通的现代派诗人啊。

秧歌终于收场了,扭秧歌的人都分到两盒烟,一盒红玫瑰,两毛七一盒;一盒红鲤鱼,两毛二一盒,几把瓜子,几块糖,再要扭再要看就得等下一年的正月了,人们马上要进入新一年的农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