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哪里被称为黄金水道(黄金水道-长江)(1)

黄金水道

简介

长江干线航道上起云南水富港,下至长江入海口,全长2838公里。长江沿线港口基本形成了以国家主要港口为骨干、地区重要港口为基础辐射全流域的总体格局,形成了比较齐备的集装箱、铁矿石、煤炭等江海转运体系以及汽车滚装和液化品等专业化运输体系,2013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内河港口通过能力达32.6亿吨[1] 。

长江经济带已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是在内陆地区发展钢铁、汽车等产业的重要条件[1] 。

运量全球第一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因为长江流域人口数亿而且经济发达)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3] 。

发展规划

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充分发挥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优势,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整治浚深下游航道,有效缓解中上游瓶颈,改善支流通航条件,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  增强干线航运能力。加快实施重大航道整治工程,下游重点实施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强航道工程模型试验研究;上游重点研究实施重庆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  改善支流通航条件。积极推进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提高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加快信江、赣江、江汉运河、汉江、沅水、湘江、乌江、岷江等高等级航道建设,研究论证合裕线、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和金沙江攀枝花至水富段航运资源开发。抓紧实施京杭运河航道建设和船闸扩能工程,系统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络,统筹推进其他支流航道建设。  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促进港口合理布局,加强分工合作,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提升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江苏沿江港口功能,加快芜湖、马鞍山、安庆、九江、黄石、荆州、宜昌、岳阳、泸州、宜宾等港口建设,完善集装箱、大宗散货、汽车滚装及江海中转运输系统。 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以航运中心和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港口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拓展港口运输服务的辐射范围。  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挖掘三峡及葛洲坝既有船闸潜力,完善公路翻坝转运系统,推进铁路联运系统建设,建设三峡枢纽货运分流的油气管道,积极实施货源地分流。加快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枢纽水运配套工程前期研究工作。  健全智能服务和安全保障系统。完善长江航运等智能化信息系统,推进多种运输方式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运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强多部门信息共享,建设长江干线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水上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体系。  合理布局过江通道。统筹规划建设过江通道,加强隧道桥梁方案比选论证工作,充分利用江上和水下空间,推进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合并过江;优化整合渡口渡线,加强渡运安全管理,促进过江通道与长江航运、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