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大清帝国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惨遭各路帝国主义列强的轮番殴打,硬是被打得让一些有识之士喊出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遇之强敌”这种口号。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1)

现在,当我们回头去看这段屈辱史的时候,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将另外一个封建帝国拉过来作对比——没错,就是“我大明天下无敌”的明代,毕竟“我大明”距离“我大清”差了没几百年,也同样在晚明时期遭遇了同新兴的西方海上强国的冲突。从一些网文的资料看,似乎明帝国在面对这些“海上来敌”的时候,战略与战术表现比清帝国好得多?其实不然,今天我们就来专门谈谈这个话题。

我们选择的战例有两场,一是著名的发生于1661年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此战在政略上首次确认了台湾岛的治权归属,并在随后的岁月里转化为正式的主权领有;二是不太出名,但在网上被炒得很热的发生在1637年(大明崇祯十年)的“威德尔船队入侵事件”,据说这是“西方殖民者第一次向天朝上国正式致歉并赔款白银2800两”,可谓大获全胜——事实真是如此吗?

网络上流传的关于“明英战争”的图片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2)

其实,如果我们从严肃史料的角度去看待这两场对外冲突,可以比较轻松地发现一个事实:明王朝及明军在这两场冲突中的政治应对、战略筹划、战役战术都不甚精到,在武器装备、战斗编成上距离彼时的西方强国差距更大。其最后的结局,也只不过是利用时间上的优势“拖走”甚至是把西方殖民者“礼送出境”了,距所谓的“一战定天朝军威”差得远了。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谈。

17世纪的东印度公司商船队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3)

说到明王朝在这两场对外冲突中的政治应对,咱们当然应该肯定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政治正确性与正当性,但是也不能不提在另一场“威德尔船队事件”中大明王朝笑话一样的政治应对——同很多网文描写的不同,“威德尔船队事件”中的当事各方不仅有明朝的广东当局与广东水师,不仅有约翰.威德尔率领的四艘武装商船,还有彼时已经在澳门扎根下来、垄断了对华贸易通道的葡萄牙人。

1553年葡萄牙人首次登陆澳门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4)

而事情坏就坏在了葡萄牙人从中捣鬼上——出于对英国东印度公司掺和对华贸易、也来分一杯羹的担忧,葡萄牙人在英国商船队驶抵珠江口的时候就采取了挑拨离间的手段,哄骗明广东当局来的是“红毛夷”(即荷兰人)的船队,由于“红毛夷”在帝国沿海时常横行不法,明帝国的广东当局自然不会对这帮人有什么好印象,至于“英吉利”是什么东西,大明官员当然没那个兴趣知道。同时,葡萄牙人还本着“吃完原告吃被告”的原则,掉头过去哄骗英国佬说大明政府同意他们入广州城做生意,白白扩大了明英两国之间的分歧与冲突。此事一直打到最后,大明帝国连自己的敌手是谁都搞不清楚,在《明史.外国传》的《和兰(荷兰)》条目下今天都堂而皇之地记载着:“十年驾四舶,由虎跳门薄广州,声言求市”,可谓对此事件的绝妙注解。

明代澳门市区图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5)

政治应对一好一坏,而大明王朝与大明军队在这两场冲突中的战略筹划就显得水平相当低下了,在总体上采取了“草率决策、信马由缰、走一步看一步”的做法——“威德尔船队事件”自不必说,明朝当局的态度与政略战略简直如同变色龙般来回变化,呈现出前倨后恭的奇怪态势:在威德尔船队抵达珠江口的时候态度出奇强硬,乃至率先实施威慑性射击“以壮声威”,而真的发生了军事冲突还战败了态度立马就怂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台湾还是“瘴疠之地”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6)

而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略筹划来看,也未经深思熟虑,仅仅是听信了通事何廷斌的一面之辞就脑补出了一幅台湾岛“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的富饶画面,而实际情况却是直到清乾隆年间台湾岛的生产力水平才稍有发展,明末的台湾岛尚属“瘴疠之地”,除了沼泽泥泞与危险的原住民外再无它物。郑成功部明军急于转移作战基地的做法白白地增加了自身的后勤困难,不仅给明军造成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还在后续作战中出现了巨大的后勤问题,甚至浪费了大量的作战时间去收集运输粮草,不仅自己的战略突然性损失殆尽,还差点被荷兰人一波全反推回去。

明军装备的佛郎机炮,用于海防简直就是摆设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7)

政治应对和战略筹划都不高明,在战役组织与战术运用上,大明王朝的这两场对外冲突就简直堪称军事灾难了——我们还是先说“威德尔船队事件”,在此事件中,明、英两国的主要冲突方式一开始是水战或海战,英国方面出动的兵力并不多,毕竟“威德尔船队”一共就4艘双层甲板的武装商船,乘员大多数都是东印度公司雇佣的水手和随船玩一把“富贵险中求”的商人冒险家,只有极少数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员与海军军官,配备的武器装备也仅有少量的海军12lb长炮。但是就这四艘武装商船愣是在珠江水面上横行霸道。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8)

据中英双方的记载,英国商船在8月12日的对陆攻击、9月10日的海战、9月19日的海战、9月21日的对陆攻击中都取得了胜利,简直全程把大明广东水师按在地上摩擦——8月12日的对陆攻击中英方舰炮火力完全压制住了大明虎门要塞的佛郎机炮(堪称前所未有),海军陆战队员甚至一度搞起了两栖登陆试图夺取炮台;9月10日明军对威德尔船队实施火攻,但在12lb海军炮的打击下再度失败;9月19日双方兵锋再起,结果大明水师又被击沉战船3艘,英国海军陆战队员登陆之后还抢走了当地人30头猪;9月21日双方的冲突终于迎来了高潮——英国商船火力在压制了明军亚娘鞋要塞的弗朗机炮并给驻防明军造成极大杀伤后派出海军陆战队占领了这座炮台,也宣告了大明广东当局面对“威德尔船队”在军事上毫无办法,不得不在1637年的10月份委托澳门的葡萄牙人传话,要求与威德尔等人坐下来谈判。这是“威德尔船队事件”在军事问题上的全部真相。

英国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火力远胜过中国水师战船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9)

而在24年后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中,郑部明军面对驻防赤嵌楼、热兰遮的区区1000多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殖民者,其海战、陆战表现更是全部落于下风:咱们先说海战,彼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岛的海上力量只有2艘三桅武装商船和1艘轻型福禄特通讯帆船,其中最大的一艘武装商船仅仅是载炮24门的“赫克托耳”号,其中还有部分用于近战的“鹰”炮,搁在西方海军的七级舰体制里连五级巡防舰都未必算得上。

明朝水师因为火力孱弱无法进行有效的攻击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10)

但就这三艘当时还满载着准备运到日本的货物的武装商船,却在5月1日和5月29日两次鹿耳门海战中压着郑部明军的百余艘战船打,尽管在第一次鹿耳门海战“赫克托耳”号因为火药库爆燃沉没,但郑部明军依然拿剩下的两艘荷兰船(1艘武装商船“斯格拉弗兰”号和1艘通讯船“白鹭”号)毫无办法——毕竟以当时明军普遍装备的中小型佛郎机炮而言,其威力与射程皆远小于西欧的海军舰炮,而明军使用的小型战船其航海性能也无法同西欧殖民者使用的深V船型远洋帆船相比。郑部明军的水师已经是明末的最高水准,与荷兰殖民者的海战断断续续打了一个月,最后还能把两艘荷兰船放跑到了日本,这战斗力可见一斑。

电影中明军火攻船炸毁荷兰战船的镜头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11)

海战打得不怎么样,在陆上野战对攻与堡垒攻坚战中,郑部明军在面对着荷兰武装殖民者的棱堡工事与野战方阵体系(三十年战争时期左右的长矛手与轻型火绳枪手混合编组)时,无论是城市攻坚还是野战对抗,全部都落於下风——6月份的热兰遮城攻坚战,郑部明军集中数千战兵围攻仅有1000多人的热兰遮要塞,却在棱堡面前束手无策,以至于在荷兰人的交叉火力面前遭到惨烈杀伤,战斗进行到后期,荷兰武装殖民者甚至杀出要塞,将郑部明军从战场上彻底驱逐了出去。这就是大明帝国正规军陆军与西方武装殖民者在野战环境下第一次实施大规模正面交锋的最终结果。

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侵占中国台湾,并用葡萄牙语命名“福尔摩沙”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12)

不过,尽管大明帝国在这两场对外冲突中政略、战略、战役、战术全都经不起推敲,反而因种种机缘巧合的因素,还都取得了较好的结局——在“威德尔船队事件”中,由于约翰.威德尔的任务并不是进攻大明,而是准备进广州城做生意,因此同明帝国发生军事冲突并不符合其根本利益,故而在大明广东当局通过澳门的葡萄牙人向威德尔提出谈判后,约翰.威德尔自然就坡下驴、见好就收,向大明做出书面保证后此事就告一段落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威德尔向大明赔款白银2800两”这一事实综合各方史料来看扑朔迷离,大明的史料并未记载这一点,英国人的记载这一要求是“葡萄牙人的建议”,而葡萄牙方面则宣称这是受大明官员委托向英国人索要的贿赂。但饶是贿赂英国人也不肯给,最后“赔款”不了了之。因此所谓“威德尔向中方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大家听听就得。

影视剧中的郑成功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13)

而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中,郑部明军在攻坚受挫的情况下,不得不祭出了传统战法——围困。由于热兰遮要塞面积较小,储备也不足,荷兰武装殖民者的人数也不容许他们长期实施主动进攻,加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援军在澎湖外海遭遇了大风浪无法及时赶到,郑部明军在围困了热兰遮要塞约半年后,荷兰殖民者宣布投降并让出了台湾岛。但是,这跟明军与西方武装殖民者的战斗力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围困这种战法,属于你跺你也麻。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年后的大清帝国面对沙俄殖民者的雅克萨之战中,最后解决问题的依然是这种屡试不爽的围困战术,把敌人耗死拉倒。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天朝第一次遭遇帝国”的两场军事冲突中,明代晚期的古代中国政治、军事体系在面对着新兴西方殖民者时种种劣势已然暴露无遗。

为什么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明朝原本两次战胜西方帝国)(14)

世界观停留在传统的中华“天下”体系里,对西方“诸蛮夷”没有基本认知;对外政略战略毫无近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斗争常识,停留在封建时代的“师心自用”层面上;主要由正规军担纲出马的军事体系更是连一小撮战斗技能可疑,火力也不强的武装殖民者都打不过,所谓的“一战而定天朝威严”也就成了自嗨:毕竟约翰.威德尔这边刚回国,那边就极力游说英国政府抢占海南岛。可以说,尽管西方殖民军真正开始大规模拆卸中国的国门还需要等到200年后的鸦片战争,但是古代中国在同西方国家的力量对比中处于劣势,在明代晚期就已经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