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秦记我的前世今生(寻晋记2五百年的回眸)(1)

长治观音堂山门明代石狮子

寻秦记我的前世今生(寻晋记2五百年的回眸)(2)

长治观音堂山门明代柱础

长治产煤,路难行如搓板,法兴寺甚至因地陷而搬迁,一行人犹乐此不疲。其西北城郊有梁家庄,进村后在土路上七折八拐,民宅簇拥间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庙,此即观音堂。它坐东朝西,规模10亩上下,二进院落。山门即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楼与其连为一体。沿中轴线仅有献亭和观音殿。院中间一棵古桧,遮天蔽日。两厢亦有配殿。观音堂始建于明万历九至十一年(1581~1583),及清屡有修葺。小小村庙何以列班“国五”?或许全在观音殿的门板吱呀呀推开的一刹那。

寻秦记我的前世今生(寻晋记2五百年的回眸)(3)

长治观音堂观音段明代彩塑和悬塑。图源网络

观音殿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推门瞬间,就像打开了一个七彩斑斓的魔盒。建筑空间本不宽绰的殿内,三面墙壁及屋顶梁架和门窗之上,密匝匝地布满了描金彩绘的泥胎彩塑和悬塑,据说多达500余尊,一时惊得你喘不过气来。

寻秦记我的前世今生(寻晋记2五百年的回眸)(4)

长治观音堂观音殿明塑自在观音。图源网络

迎面佛坛上为三大士,观世音居中自在闲坐,文殊、普贤却半伽坐其两侧。观音娘娘在民间的知名度远超如来佛,工匠显然倾注过太多的“巧思”,显得衣袂风动、顾盼生姿。其世俗化的形象到此全然演变成了邻家大嫂,在跟你张家长李家短。可想象你一转身,她就可以一手摇了大蒲扇,一手端了刀削面。

寻秦记我的前世今生(寻晋记2五百年的回眸)(5)

长治观音堂观音殿明代悬塑。图源网络

寻秦记我的前世今生(寻晋记2五百年的回眸)(6)

长治观音堂观音殿明代悬塑

当心间正面后排金柱有儒释道三教鼻祖并坐,释迦居中说法,孔子老子左右讲学。唐宋以来有“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之说,文化共融、殊途同归而已。两侧佛台有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内壁三层有十二圆觉菩萨,其上南壁有道教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北壁有儒教孔门七十二弟子。民间诉求往往直截了当,不管哪路神仙,到此概为“泛神教”,所有宗教场所也都成了“全神庙”。

寻秦记我的前世今生(寻晋记2五百年的回眸)(7)

长治观音堂观音殿明代彩塑。图源网络

观音殿满堂悬塑不仅遍及神仙二界,还出现了百年前英宗时“土木堡之变”及“夺门之变”。相传万历年间,村民梁水禄家贫卖地,邻家常朝润以2500钱盘下来交乡人集资建观音庙。恰兵部侍郎郜钦丁忧,为尽孝道而出资建观音殿。郜某不仅亲笔题额,还以艺术形式记载了当朝大事,以供后人评说。

寻秦记我的前世今生(寻晋记2五百年的回眸)(8)

长治观音堂观音殿明代彩塑。图源网络

欣赏雕塑、壁画等有“远观其势,近观其质”之说。它乍见之下的视觉冲击自不必言说,移步细品每尊塑像,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和哲理,你会发现匠人们深入浅出的普世初衷。尤其不放过每个人物动作、表情的细节处理,以及人与人、组团与组团间的呼应互补。那种单尊的栩栩生动,共同汇成满堂的“呼之欲活”,仿佛你打个喷嚏,他们都会瞬间停下思考和交谈,一齐扭过头来诧异地看你。

寻秦记我的前世今生(寻晋记2五百年的回眸)(9)

长治观音堂砖雕小品

村里有老者说,因有观音佑护,内战时无论国共,村人无不全身还乡。文革时,村民以土坯砌墙掩藏塑像,观音堂一度成了农具仓。我想,当初无论修庙还是造像,亦无论佑护观音还是祈祷观音佑护,多出于一颗善良、淳朴、虔诚之心。一晃数百年不过忽然而已,尽管饱经沧桑甚至身心残破,无意间它却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让我顿生一种无言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