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滑冰比赛正在万众瞩目中如火如荼的进行。你知道花样滑冰都有哪些动作吗?是否会有运动员挑战难度最大的阿克塞尔四周跳呢?让我们一起了解吧!

撰文/记者 赵天宇 编辑/陈永杰

整理/新媒体编辑 宋梦

科学性审核:

胡斌 (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学院院长、教授)

2月4日至19日,北京冬奥会花滑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并在2月7日、10日、14日、17日、19日先后产生团体赛、男子单人滑、冰上舞蹈、女子单人滑和双人滑五枚金牌。

在拿到参赛名额的32个代表团中,俄罗斯奥运代表队是唯一拿到满额席位12个的代表团,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各拿到11、8、8个参赛席位。中国队作为5个项目均获得参赛资格的7个国家之一,派出的参赛阵容是双人滑组合隋文静/韩聪、彭程/金杨,冰舞组合王诗玥/柳鑫宇,男子单人滑选手金博洋,女子单人滑选手朱易。

想想花滑比赛这节奏和阵仗,真的让人激动不已地想要亲临精彩纷呈的比赛现场。不过,在守候比赛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趁机多了解关于花滑的知识。

其实,花样滑冰不仅是冰上运动项目,也是冬奥会最具看点的比赛之一。运动员通过冰刀在冰面上划出图形,并表演跳跃、旋转等高难度动作。裁判会按照动作的质量与艺术性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因此花样滑冰的观赏也兼顾“运动性”和“艺术性”。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1)

▲2021花样滑冰大奖赛意大利站,双人滑隋文静和韩聪夺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花样滑冰早在1908年就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项目,四个现行的奥运竞赛项目包括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以及冰舞,非奥运竞赛项目包括团体滑与四人滑。

在成人组赛事中,选手表演短节目与自由滑两种内容,其中包含旋转、跳跃、转体、托举、抛跳、螺旋线以及其他元素。

转体跳中最难的动作是哪个?

花样滑冰转体跳,被认为是该运动中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项目。它要求选手跳到空中、迅速转体,在完成至少一次的旋转后落冰。选手的空中转体方向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转体周数越多,成绩也就越好。所以,作为花样滑冰最有看点的技术动作之一,跳跃动作无疑是花滑的“门面担当”。

而且花滑的跳跃动作有六种,起跳、用刃方式不同,动作的技术难度也不同。其中,难度最高的是阿克塞尔跳(Axel Jump,又名“一周半跳”)。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2)

▲图中是羽生结弦成功落冰的4A动作拆解(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阿克塞尔跳的标志性动作是向前跳出,所以需要多跳半周,而其他跳跃动作都是在向后滑行的过程中起跳的。以下两张动图的对比非常直观,上图选手纪平梨花起跳时右腿明显向前摆动,而下图选手羽生结弦则是左脚往后点冰起跳。向前起跳、向后落冰,这是阿克塞尔跳得名“一周半跳”的原因,也是它的难度所在。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3)

▲阿克塞尔三周跳(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4)

▲后外点冰四周跳(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其他五种跳跃动作的区分主要看两点,一是起跳前是否点冰,二是起跳前的用刃方式。而冰鞋的刀刃可以分为四个部位,分别是前外刃、后外刃、前内刃和后内刃,不同的用刃方式对应不同的跳跃动作。下图详细介绍了花滑五种跳跃动作(除阿克塞尔跳)的起跳、用刃方式,跳跃动作的基础分越高,动作难度就越大。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5)

(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简单来说,点冰跳包括后外点冰跳(左脚起跳、右脚着冰,左右脚可以转换重心)、后内点冰跳(右脚起跳、右脚着冰,起跳前滑行使用左脚内刃)和勾手跳(与内点跳的唯一区别是起跳前滑行使用左脚外刃)。

而刃跳包括阿克塞尔跳和两种结环跳。后内结环跳(简称“后内跳”)是左脚起跳、右脚着冰;后外结环跳(简称“后外跳”)是右脚起跳、右脚着冰。

那么,专业运动员可以实现几周跳呢?1988年,加拿大花样滑冰运动员布朗宁完成了四周跳,三十多年的发展衍变,如今四周跳已经成为男子花滑的必备技巧。相比较于男子选手不掌握几个四周跳,就无法站上领奖台的局面,女单选手们虽然也已经在尝试四周跳,但却没有形成大势。

跳跃周数与难度成正比吗?

在四周跳的基础之上,有观众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期望,有没有可能实现五周跳呢?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6)

滑冰运动员每一次旋转跳跃,都涉及到对三个相互关联现象的熟练掌握:角动量,本质上就是当滑冰运动员离开冰面时产生的能量;转动惯量,可以理解成是运动员在绕竖直轴旋转时,身体质量相对于自身重心产生的惯性大小;旋转速度,也就是滑冰运动员在空中旋转时的速度。

想要完成更多周次的旋转动作,意味着溜冰者必须滑得更快、跳得更高,以增加角动量。同时要保持一个极其紧凑的身体姿势(手臂紧贴着身体),以减少转动惯量,并增加旋转速度。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7)

▲在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上,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Nathan Chen(陈巍)打破了纪录,实现了6次四周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完成一次四周跳难度已经很大了,除了需要很快的起始速度之外,还需要0.5米以上的腾空高度,但这个高度的滞空时间,普遍不会超过0.7秒。这就意味着,选手落地时,要承受5倍于体重的重量甚至更高。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摔倒,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这个换算比例,完成五周跳意味着起跳瞬间,所需爆发出来的旋转速度接近400转/分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仅靠自身还无法达到的极限。

当然,选手们也一直在努力尝试,不断练习,争取早日实现五周跳。相关研究也表明,更矮、更轻的滑冰运动员,他们的转动惯量更小,仍有突破现有成绩,实现5周跳的潜能。

“旋转”的美感并非所有人都有

在花滑运动中,除了跳跃外,旋转动作也至关重要。

其中,旋转动作主要有3种基本类型,分别是燕式旋转、直立旋转和蹲踞旋转,这3种基本旋转可以衍生出至少11种旋转动作,选手还可以设计多种旋转动作接续的联合旋转动作。在旋转动作中,选手身体重心所在的腿称作“滑腿”,抬起完成技术动作的腿称作“浮腿”。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8)

(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蹲踞旋转最好区分,这个动作的滑腿需要屈膝下蹲,浮腿则根据不同动作有的伸直、有的弯曲;燕式旋转和直立旋转的滑腿则通常是直立的。燕式旋转中,花滑选手的上身常常与冰面平行,而在直立旋转中,选手的上身往往垂直于冰面。

“步法”也是重要加分项

接续步是不熟悉花滑的观众最容易忽略的技术动作。以单人滑为例,在短节目中,花滑运动员的动作设计需要包含一套定级接续步(又称“定级步法”),在自由滑中,则需要包含一套定级接续步和一套编排接续步(又称“编排步法”)。

顾名思义,定级步法一共有1-4四个等级。编排的难度转体步和步法越多,定级步法的等级就越高。接续步包含了花样滑冰运动最丰富的技术动作,光是转体步和步法就有12种。但是,可以在定级步法中被计算的接续步只有6种,包括5种难度转体步和1种难度步法。不同的难度转体步和步法,在冰面上留下的图案各不一样。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9)

(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对于观众来说,更有辨识度的是自由滑编排步法中的步法动作。燕式步、鲍步、单足匍匐滑行(Hydroblading)、蟹步、大一字步等动作都极具美感。

燕式步需要选手使用一侧刀刃在冰上滑行,浮腿抬高过髋,由于燕式步滑行姿势优美、滑行距离较长,有时被戏称为“燕式巡场”。俄罗斯选手尤利娅·利普尼茨卡娅(Julia Lipnitskaia)在索契冬奥会团体赛自由滑节目《辛德勒的名单》中,就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漂亮的燕式步。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10)

▲燕式步(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11)

▲蟹步(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鲍步和Hydroblading(花滑中的一个动作,可以理解为水平滑行,动作要求是用深刃,身体尽可能的平行或贴近冰面的滑行动作)较少出现在男单选手的编排步法中,这两个动作对选手的柔韧度和体型要求比较高,而日本选手羽生结弦经常在自己的节目中加入它们。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12)

▲鲍步(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13)

▲Hydroblading(图片来源:RUC新闻坊)

步法与跳跃的结合是花滑的一个技术创新点,国际滑联的节目内容分加分规定有一项就是:超乎想象的、有难度的、创新的进跳动作。在跳跃前加入乔克塔步、大一字步等步法,来提升跳跃的分数,已经是较为常见的细节编排手法。

总的来说,技术与艺术,都是花样滑冰这个竞技体育项目的魅力所在。不管是对高难度技术的挑战,还是对艺术表达的钻研,都体现着选手们对这个项目的热爱和追求。

(本内容由北京科技报与中国数字科技馆联合制作,部分内容参考“RUC新闻坊”微信公众号)

花样滑冰旋转动作由几个步骤完成(旋转跳跃不停歇)(14)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