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春季美景童谣(记忆中那些带有泉水味的济南童谣)(1)

“大明湖里有三宝,蒲菜、莲藕和香草……”类似这样欢快的童谣,曾是不少老济南小时候朗朗上口的唱词,如今已变成了记忆中的片段。济南童谣大都与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有关,它可能是伴随着夏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或是大明湖上空升起的那轮明月。

过去的孩子们,淳朴自然的成长环境中,一直都有歌谣相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几个小女孩,就站在一条老街的泉水边,跳着皮筋,还有的围成圈踢毽子,虽然玩着不同的游戏,可唱的却是同一段歌谣。天真又有情趣的传统童谣,记载着城市的历史格局,记载着旧时乡间邻里的温情,记载着老人传递给子孙的深情和温柔。许多济南人谈起这个话题都会眉飞色舞,立马找回童年的感觉。因为童谣是不会撒谎的孩子,天真地记载了时代的变化。

今年的泉水节开幕式上,将会唱响济南特色的民歌《十指尖尖》。泉水丰盈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那些伴随我们童年的歌谣。

济南娃的童谣

说起小时候的童谣,不论长短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童谣里,有汩汩涌动的泉水,有奶奶摇着蒲扇哄睡时的温情,还有街坊邻里聚在一起聊天的市井气。童谣是属于孩子的歌谣,是每一个人儿童时期的记忆,回想那些渐渐褪色的童谣,正如那些水灵灵的童年。

崂山春季美景童谣(记忆中那些带有泉水味的济南童谣)(2)

泉水味儿的济南童谣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泉眼一般粗;咕嘟咕嘟往外冒,咕嘟咕嘟又咕嘟。”济南孩子的童年歌谣里,一定不会少了这首《趵突泉》的打油诗。这首童谣虽然语言简练,甚至还有些粗糙,却形象又真实地勾勒了趵突泉泉水涌盛时期的样子。

“小时候我生活在济阳县农村,那时候,村里的小伙伴谁去过济南趵突泉,回来能给大家炫耀很久很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许晓辉说,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奶奶和妈妈讲,城里有个趵突泉,济南的泉水都是“水倒流”,汩汩泉水从地下往上冒。到底那三股水是什么样?如果能去亲眼看看多好!上三年级的时候,父亲进城办事,许晓辉软磨硬缠要跟着去看看趵突泉。果然,许晓辉在公园里见到了听说过多次的“三股水”,这是他记忆中第一次来到济南城游玩。后来语文课上学习《趵突泉》一文,老师问班里的同学有没有人去过趵突泉,许晓辉骄傲地举起了手,绘声绘色地向班里的同学描述趵突泉的样子。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得小伙伴向他投来的羡慕的眼神。

传言这首打油诗是山东军阀韩复榘所做,韩复榘并不通诗文,却喜欢舞文弄墨。据说,韩复榘有次游览大明湖,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老城,有人说:“大明湖此时正是春暖荷花开,水清蛤蟆叫,如此大好景致,理应作诗助兴。”韩复榘做诗一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叶上趴蛤蟆,咕嘎咕嘎又咕嘎。”

从大明湖出来后,韩复榘一行又去了趵突泉。面对趵突泉,韩复榘雅兴大发,遂又口占一首:“趵突泉,泉趵突,三个泉眼一般粗;咕嘟咕嘟往外冒,咕嘟咕嘟又咕嘟。”

最后,他们又游览了千佛山。下山路上有同僚提议:“韩主席今日游济南三大胜地,大明湖、趵突泉二处皆做诗留念,千佛山乃名山也,若无诗,岂不遗憾!” 韩复榘听罢,回过头去望着千佛山吟道:“远看佛山黑糊糊,上边细来下边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边细来上边粗。”

不过,也曾有人为韩复榘辟谣。山东教育家徐北文曾撰文称:“韩复榘在民间传说中已成为粗鲁无知的军阀典型,其实不确。笔者幼年时,曾瞻望其风采,颇有老儒风范,其诗亦合平仄,通顺可读。”国学大师梁漱溟对韩复榘的评价是:“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伴着孩子入睡的睡前歌谣

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伴着奶奶口中吟唱的儿歌入睡的。

“月亮奶奶,好吃韭菜。韭菜齁辣,好吃黄瓜。黄瓜有种,好吃油饼。”念了这几句童谣之后,三十多岁的陆佳顺不下去了,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首。她说,记得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她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着奶奶睡,尤其是夏天。济南的夏天酷热难耐,奶奶就把凉席铺在床上,放下蚊帐哄她睡觉,记忆中皎洁宁静的月光透过宽大的窗子洒下来,奶奶就会哼着这首《月亮奶奶》哄她睡觉。陆佳说,奶奶一边哼着童谣一边摇着蒲扇,童谣大多是有关月亮的,大概与睡前的窗外明月有关吧。伴着歌谣,陆佳渐渐进入梦乡,偶尔醒过来一下,看到奶奶都睡着了,手里的蒲扇还在不自觉地晃动着呢。

“月亮奶奶,好吃韭菜,韭菜乔辣,好吃黄瓜,黄瓜有种,好吃油饼,油饼喷香,好喝面汤,面汤稀烂,好吃鸡蛋,鸡蛋腥气,好吃公鸡,公鸡有毛,好吃樱桃,樱桃有核,好吃牛犊,牛犊跑得快,拉上桌子摆上菜,你一盅,我一盅,咱俩拜个干弟兄。”这首《月亮奶奶》的童谣有多个版本,不过前面的部分基本是相似的,后面几句略有出入。从年过花甲的老人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一提到济南的童谣,先涌入脑海的几首中,一定有这首《月亮奶奶》。

关于月亮的童谣真是多。山东民俗学家山曼所著的《山东民间童谣》一书中写道,很多孩子在入睡时都是伴随着奶奶、姥姥的歌谣,这类歌谣吟唱时的声音满含着深情与温柔。许多人在追忆最初童谣印象的时候,都会回到这种记不很清却又很难忘怀的环境中。而月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反复出现在童谣中。

“月婆婆朝南坐,拴着小兔捣碓臼。捣的什么药?捣的铃铛药,小孩吃了不撒泼。”“月亮奶奶,拄着拐拐。跌个骨碌,拾个小钱。买个包包,哄哄小孩。称斤豆腐,过个好年。”“月嬷嬷,本姓张,骑着驴,挎着筐,又挖菜,又采桑。喂得宝宝大胖胖,做的茧子白梆梆”。这些有关月亮的童谣别有妙趣,或是想象了月中捣药的玉兔,或是把月亮比作慈祥的老人家,伴着这样温情的歌谣入睡,想必孩子的梦都是甜甜的。

崂山春季美景童谣(记忆中那些带有泉水味的济南童谣)(3)

童谣在市井巷陌中口耳相传

童谣,在民间像是口述的民俗文化一样,代代相传。说起一些古老的童谣,今年七十多岁的范广育老人说,也说不清楚是听特定的哪一个人说的,在童年开放的成长环境中,不知不觉耳濡目染,就学会了那些歌谣。更有意思的是,很多童谣细究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童趣而已。

“小巴狗,带铃铛,滴零当啷,到集上。想吃桃,桃有毛,想吃杏,杏又酸,吃个栗子面丹丹,吃个小枣变神仙。”范广育说,这是到现在为止依然印象深刻的一首童谣。那个物质条件并不丰富的年代,每当家里有大人去赶集,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回来,是孩子们童年最快乐的事情了。这首童谣大概是逗趣了馋嘴小孩儿。范广育老人说,他在上个世纪济南老城区的县西巷长大,那时候城市没有这么大,过海晏门就是农田,和小伙伴们玩着玩着就出城了。一条街上只有一个自来水管,街上的居民们都去那里提水,于是自来水管旁边就成了邻里邻居聊天的聚居地。看到或者说起谁家的小孩儿,大人们不免会不自觉得说上几句童谣。

“拉呱拉呱,窗户台上种着二亩甜瓜。瞎子看着,聋子听着,哑巴喊着,瘸子撵着,抓住辫子揍了一顿,原来是个秃子。”这一首读来真是有趣,范广育说,瞎子怎么看呢?聋子怎么听呢?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读起来好玩,后来才慢慢明白,这首可能是嘲讽一些撒谎的孩子吧。他记得当时住的老街上有家煎饼铺子,还有家钟家馓子铺,去买东西时大人们往往不着急走,站在小店里聊聊天,几句童谣随意地从大人口中说出,市井味儿十足。

那时候,课本里的短课文也会成为孩子们口中的童谣。刘树林老人说,解放前济南市小学学校密集,大多是私立,没有统一的课本,都是由学校自己编制。还有的学校是发单页,讲一课发一页,他就读的位于芙蓉街的私立的纪氏宏道小学就是如此。“建国后统一教材后一年级第一套语文课本的内容,就是一首童谣。‘大羊大,小羊小。大羊小羊山上跑,跑上跑下吃青草’。”刘树林说,他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时他父亲调入山东新华印刷厂工作,负责印制小学语文课本。有一些印制报废的课本纸,父亲就带回来,他就拿着这些课本纸分给街上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所以对这首童谣印象深刻。

民间童谣里的老济南记忆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童谣。在童谣里,深深印记着城市的标签,只要一听到济南特色的歌谣,这座老城的特色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想了解我们城市的文化印记,不妨也去听听那些流淌在市井民间的歌谣,有内涵而且充满童趣。

记忆中那些带有泉水味的济南童谣

歌谣里的老地名

“东芙蓉,西奎文,曲水亭街后宰门”。济南人一看就明白,“芙蓉”自然指的是芙蓉街了,曲水亭街和后宰门街现在是老城的核心区域,是游客必到之地。“西奎文”自然指的是西奎文街,现在听起来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当时的西奎文街虽然不足二百米,但位置极佳:北依大明湖,西邻贡院墙根街和省府大院,南靠芙蓉街,街东头是府学文庙。不过,西奎文街已经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拆迁了。

“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芙蓉街往西,紧邻现在的珍珠泉大院有“西更道、东更道”。珍珠泉大院是清代的巡抚衙门,又是明朝德王府的旧址。更道,顾名思义是旧时更夫为王府夜间巡察打更所走的路,原来的德王府东墙和西墙外各有一狭长的更道。王府池子在珍珠泉西北方,走西更道步行几分钟便至,虽然“大名”是叫濯缨泉,不过人们还是喜欢叫王府池子。至于“二郎庙”,说的是芙蓉街上的关帝庙,因为关羽又称关二爷。

“前帝馆,后营坊,正觉寺街南门上。走桥不见桥,狮子头上一座庙。”昔日前帝馆与后营坊都紧靠南护城河,两街东首路北各有一条水胡同。后营坊街历史悠久,相传东汉末年曹操任济南相,其所率大队兵马驻扎在济南老城南关,曹军大本营正门位于正觉寺街,随军眷属则都聚居在军营的后门,称为“后营房”。现在,后营坊街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

“走桥不见桥”,说的是南门大街、朝山街的十字路口下边有一道较宽的山水沟,通往护城河;“狮子头上一座庙”指的是,从岳庙后街西头向北南门大街路西“北厚记酱园”南墙头上,有一个面朝东的石狮子头上顶的一座小庙。

听着这些歌谣,可以勾勒出一幅旧时济南老城区的地图。童谣不仅流传了旧城的格局,还记载了老济南的美食。“大明湖里有三宝,蒲菜、莲藕和香草。”以前临着大明湖而居的居民们,有靠捕鱼为生的,也有靠在湖里种藕、种蒲菜为生的。那时候,大明湖的白莲藕个大肥壮,能长到五六尺长,又脆又甜,嚼后无渣,称为“水晶藕”。蒲菜更是济南的特产,生长在水边或沼池之中,济南人对浑身是宝的蒲菜宠爱有加:嫩茎可吃,蒲叶外的老茎片也能用来编制蒲包、蒲垫子,就连蒲棒晒干后,也可以点燃用来驱逐蚊虫。

崂山春季美景童谣(记忆中那些带有泉水味的济南童谣)(4)

过年时唱的那些童谣

老济南的儿歌、童谣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反映那个时代的儿童过年时欢乐愉快情景的歌谣更是生动有趣。一曲曲儿歌,一首首童谣带着稚嫩的童声伴随着锣鼓声鞭炮声荡漾在老济南的大街小巷。

过了小年,大人们买好年货准备过年,街上就会听到孩子们的儿歌声:“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闺女要朵花,小子要个炮。老妈妈儿要新棉袄,老头儿要个新毡帽。”有的则唱:“新年到,新年到,踩高跷,放鞭炮,大街小巷真热闹。老妈妈儿笑得合不上嘴儿,老头儿笑得胡子往上翘。”

过年放鞭炮点“滴滴金儿”是孩子们的最爱。小一点的孩子不敢放鞭炮就点上一根“滴滴金儿”,要么在原地转圈,要么在空中画圆圆圈。孩子们边玩边唱:“滴滴金儿冒火心儿,一分钱买不着,二分钱买一根儿。”许晓辉回忆说,当时花一毛钱可以买一把,一把十根左右。后来出了一种叫“洋滴滴金儿”的新品种,里面含有金属粉末成分,所以燃烧起来会发出噼噼啪啪声音,火花四溅,光线强烈,更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价格也贵了不少。

过年了,大人都出去拜年,孩子们也要凑热闹。小伙伴们见了面不是说一些“给您拜年”、“过年好”、“见面发财”之类的礼貌用语,而是拖着长音说:“过年过的好——吧,没叫老鼠咬——吧!”还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伸着手冲着另一个孩子说:“过年拜年,伸手要钱。”对方“啪”地打他手一下,接着说:“要钱没有,拔腿就走。”说着拉上小伙伴嘻嘻哈哈打着闹着玩去了。

“今儿二十七,明天二十八,小今一天就是年下。小子要个‘啪’,闺女要朵花。不给她买,她就嫁人家,一嫁嫁到邻舍家。”年前有童谣唱,年后也有:“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正月十五半拉月,过了腊月又一年”;“ 穿新衣,戴新帽,小摊小店真热闹,过家家,买香皂,针头线脑都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