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蓝牙”(Bluetooth)一词最早来源于10世纪丹麦和挪威国王蓝牙哈拉尔(丹麦语:Harald Blåtand Gormsen)。

什么是蓝牙 什么是蓝牙(1)

该国王曾经统一了因宗教战争和领土争议而分裂的挪威和丹麦。

1994年爱立信公司在研究移动电话和其他配件间进行低功耗、低成本无线通信连接的方法。

随后英特尔、诺基亚、东芝、国际商业机器(IBM)也各自在研究「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这样会导致协议不一致、不兼容,于是这几家大佬聚在一起达成了协议,组建成立“特别兴趣小组”也是“蓝牙技术联盟”(SIG)的前身。

#蓝牙技术联盟维护「蓝牙」项目,并且联盟已经有3万 成员。

1997年的一个冬天,英特尔的一名工程师卡戴克(Jim Kardach)约爱立信的马蒂森(Sven Mattisson)去酒吧,两个人边喝边聊,十分开心。作为一名瑞典人,马蒂森谈起了他们的历史,提到了一本他最近看过的叫做The Long Ships(长船)的小说,这本小说讲的就是哈拉尔蓝牙王统治期间发生的故事。卡戴克听了非常感兴趣,回家之后又看了一本叫做The Vikings(维京人)的书,从这本书里他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蓝牙王生平的事迹。

卡戴克觉得自己目前做的事和蓝牙王很相似,于是在一次会议上,卡戴克提议以“Bluetooth”作为新的技术标准名称,正如当年蓝牙王统一挪威和丹麦一样,要统一全球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

什么是蓝牙 什么是蓝牙(2)

至今“蓝牙”统一,至于蓝牙的图标,也是取自国王的名称Harald Bluetooth,取开头的两个字母H和B,将它们的卢恩字母(一种中世纪时北欧使用的字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蓝牙的图标。


发展

什么是蓝牙 什么是蓝牙(3)

蓝牙技术最早从1.0版本至今5.2版本,已经发展22年,应用于各行业、各领域,像我们常用的蓝牙鼠标、蓝牙耳机等,到人机交互车载系统,都离不开蓝牙技术支撑。


蓝牙目前分为两种模块:

#2010年以前讨论蓝牙,都是在说经典蓝牙。

#2010年以后SIG发布的4.0规格涵盖经典蓝牙与低功耗蓝牙。


常用工作方式分为:

- 广播模式

beacon广播模式,被作为蓝牙基站或信标使用,可以用来推送信息使用,单向通信,适用于标记场景,如:仓库货架、室内定位等。

- 主从模式

指两个蓝牙模块或蓝牙设备之间进行通信,进行数据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主机,一个是从机。主机是指能够搜索别人并主动建立连接的一方,从机则不能主动建立连接,只能等别人连接自己。适用于智能硬件,如:智能手机与智能手表等

- 观察者模式

如它的名称一样,只观察,不广播,像米家有一款智能网关设备就使用该工作方式,可以聚合控制周边的蓝牙设备。

蓝牙发展已经有20多年历史,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无线电传输技术还有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它们也有非常多的区别。


蓝牙和NFC区别

蓝牙

NFC

传输距离:理论100米

传输距离:理论10厘米

传输速率:1Mb

传输速率:400Kb

连接方式:搜索-配对-连接

连接方式:范围内直接传输

总的来说,蓝牙与NFC在实际应用场景有许多相同之处,蓝牙应用场景更多、更广。(NFC讲究私密、方便)

以上


最后:

现在手机刷卡用的是NFC,万能遥控用的是蓝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