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才子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了“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的特点,并大赞“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文无第一,金圣叹做出的论断自然不足为训,但其提出的“典型人物论”却是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1)

性情说的是动态性格,气质说的是静态性格,形状说的是外貌特征,声口说的是语言特征,这四点确实是塑造人物的四个关键点。《水浒传》中许多人物无疑都拥有极具个性化的形象,如李逵、武松、鲁智深、史进等都是豪放粗鲁之人,却又各有不同。但是,分析一百零八好汉中的三位女英雄的形象,不难发现她们的性格、外貌及声口着实有些怪异。顾大嫂和孙二娘几乎完全按照塑造男英雄的方法进行塑造的,而娇艳美貌的扈三娘又是一位几乎不说话的哑美人,并且她的行为也显得极为盲目,宛如木偶。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2)

扈三娘影视形象

那么此时存在一个问题,作者施耐庵为何要这样区别对待这三位女英雄?这是他不经意留下的缺憾,还是故意为之呢?下文笔者将与大家一同进行讨论。

一、男性化的顾大嫂、孙二娘,哑美人扈三娘

母大虫顾大嫂,开个酒店,家里又杀牛开赌;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他。解珍的这番话呈现出了一幅顾大嫂的整体画像,绰号母大虫说明她的性格体态,杀牛开赌说的是她的营生手段,并且她的本事还在孙新之上。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这首赞诗则更加细致地描绘出了她的外貌和性格,其中“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及“拿石碓敲翻庄客腿”尤其触目惊心。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3)

小浣熊卡片中的顾大嫂

单看此处到也不可轻下定论,毕竟赞诗可能有夸张之嫌。但是注意对孙新的描写中亦有“胸藏鸿鹄志,家有虎狼妻”之说,可见其家中确实是女强男弱。而三打祝家庄之时,顾大嫂“挈出两把刀,直奔入房里,把应有妇人,一刀一个,尽都杀了”,此等行径简直比其他男性好汉还要凶残。与此互为呼应的,还有孙二娘的行为。

孙二娘比顾大嫂出场要早,在第十六回中即通过鲁智深的话对其进行了初步介绍。到了第二十六回中,则通过武松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具体描写: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单看此处,似乎孙二娘也是个爱美的正常女人。但接着我们看到“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笨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可见其人毫无美感可言。慈爱,通过张青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张青尚有原则,而孙二娘却毫无底线。这家黑店也不是姓张而是姓孙,孙二娘本领亦在张青之上,所以张青家中地位亦是不如孙二娘。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4)

孙二娘

扈三娘正式出场之前,杜兴曾说“惟有一个女儿最英雄”,村前老人亦说扈三娘“十分了得”,这不禁令人心想:莫又是一个类似于母大虫和母夜叉的人物?等她正式出场后我们发现,她跟顾大嫂、孙二娘完全不是一类人。第四十八回中这样描写道:雾鬓云鬟娇女将,凤头鞋宝镫斜踏。黄金坚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巨斧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第六十八回中如此描写道: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金铠辉煌鳞甲动,银渗红罗抹额。玉手纤纤,双持宝刃。恁英雄烜赫,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肌肤如雪、貌比海棠、眼含秋波、柳腰纤手的娇美女将。同时通过“巨斧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我们还不难发现,她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武艺高强。而在小说中,扈三娘确实也生擒了王英,能与呼延灼大战许多回合。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5)

扈三娘

但可惜的是,这位兼具美貌和武艺的女英雄,她在全书中显得比顾大嫂和孙二娘还要诡异。因为她几乎完全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在书中只说过三句话。第一句是在第四十七回中跟王英相斗时的过程中,当时扈三娘心道“这厮无礼”,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是心理活动,并不能称之为说话。第二句是在第五十四回中,当时扈三娘对花荣喊了句“花将军少歇,看我捉这厮”。第三句则是在第九十八回中,扈三娘骂琼英道:贼拨贱小淫妇儿,焉敢无礼

祝家庄惨遭灭门之祸,扈三娘没说话。未婚夫新丧、家中众人被屠,宋江将她许配给王英,她也没有说话。初见王英之时扈三娘好歹还有心理活动,而上了梁山之后却连心理活动也没了,活脱脱一个哑美人,一个提线木偶。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6)

扈三娘和王英

二、施耐庵矛盾的女性观和对女性英雄描写的尝试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不难发现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这三位女英雄的人物塑造似乎都存在一些问题。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扈三娘丧失了说话的能力,施耐庵为何要这样写呢?笔者认为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施耐庵矛盾的女性观,二是对女性英雄描写的尝试。

1. 施耐庵矛盾的女性观

笔者在一篇分析潘金莲形象的文章中曾指出:潘金莲、阎婆惜和潘巧云等形象的生成明显受到了女祸论的影响。但是,女祸论并不适用于顾大嫂、孙二娘及扈三娘这三个形象,因为她们都是正面的。顾大嫂和孙二娘都被明显地男性化了,而扈三娘又在男性面前成了哑美人,不少论者因此认为这是男尊女卑思想演化的结果。但是这点观点失之于简单,因为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其实对女性表达出了足够的尊重。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7)

《水浒传》开篇讲的是林冲的故事,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但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惨遭陷害发配沧州。林冲临行前写下了一纸休书,但并不是因为怪罪妻子,而是怕误了妻子青春。“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这不仅是林冲对妻子的爱和敬重,亦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敬重。不仅如此,宋江也曾答应放阎婆惜自由,虽是为情势所迫,但宋江也答应得爽快利落。武松初见潘金莲时亦表现出了足够的敬重,推金山倒玉柱当下便拜。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8)

林冲妻子影视形象

阎婆惜和潘金莲犯错之前可视为中性人物,林冲之妻亦可视为中性人物,在这些中兴人物身上我们并不能感受到明显的男尊女卑色彩。那么,用男尊女卑去解释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这三个正面人物,明显说不通。但是我们顾大嫂、孙二娘被男性化,扈三娘失去话语权这也是事实。同时,一丈青实力强于王英但排位却在王英之后,顾大嫂实力强于张青排位也正好在张青之后,孙二娘亦是如此。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施耐庵认可女性中有强于男性人物的存在,甚至可以令她们在自己家中占有主权,如顾大嫂和孙二娘。但是,在更为正式的场面,女性却要屈从于男性,如梁山排位。这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女性观,一方面想要认可女性,但当女性真正对男权社会构成挑战之时,却又下不定决心,所以在另一方面又令女性屈从于男性。

2. 对女性英雄描写的尝试

母大虫“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孙二娘“辘轴般蠢笨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扈三娘“天然美貌海棠花”,这为我们呈现出了女性英雄人物描写的两个极端。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9)

扈三娘

当今武侠小说中的女侠一般都如同扈三娘那般兼具美貌与无疑,这无疑特别能满足作者和读者的审美需求。但是,现实中如果真的存在武艺高强、力大无穷的女侠,她们会长成弱不禁风的样子吗?其实《水浒传》中对扈三娘的描写中就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如“玉纤手将猛将生拿”,扈三娘用单手将王英提起,不知纤纤玉手哪来这么大的力气。

再看另一个极端,顾大嫂不仅胖面肥腰而且杀气浓重,孙二娘亦是粗腰糙皮心狠手辣,这无疑符合她们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英雄形象。但是,这其实是完全将女性当成男性来写,强行将男性的性格、体征加在女性身上。这不仅导致描写失实,亦毫无美感可言。事实上,当今拍《水浒传》电视剧之时,导演也不可能忠于原著呈现出顾大嫂和孙二娘的真实面貌,因为观众接受不了。

施耐庵比谁还懂水浒(顾大嫂和孙二娘被男性化)(10)

顾大嫂影视形象

金圣叹曾夸赞施耐庵对人物观察细致,故而写出了如此多各具性格之人: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笔而写百千万人,因不以为难也。这其实是过誉之辞,因为在写母大虫、顾大嫂和扈三娘三位女英雄之时,施耐庵明显陷入困境,最终选择尝试在男性化和女性化两个极端上进行描写。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如何描写女性英雄人物依然是一个问题。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所进行的尝试也不能被视为败笔,因为那种尝试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文学意义。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