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入太空,并于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祖国大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从古至今,人们为实现飞天梦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飞天”圆梦的艰苦历程吧,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如何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这一题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这一题目(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知识归纳)

如何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这一题目

一、导读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入太空,并于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祖国大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从古至今,人们为实现飞天梦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飞天”圆梦的艰苦历程吧!

二、基础部分

1、会认的字

揽(lǎn)、焰(yàn)、驱(qū)

践(jiàn)、党(dǎnɡ)、施(shī)

懈(xiè)、宛(wǎn)、碑(bēi)

2、会写的词

遨游、嫦娥、鲲鹏、先驱、实践、惨重

代价、庄重、苍穹、实施、不懈、宛若

绚丽、里程碑、九天揽月、震耳欲聋

3、多音字

载:[zǎi](记载)[zài](载重)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着:[zhe](走着瞧)[zhuó](着陆)

[zhāo](着数)[zháo](睡着)

4、近义词

(遨游——漫游)(探索——摸索)

(鼓舞——鼓励)(清晰——清楚)

(庄重——庄严)(辽阔——广阔)

(宛若——仿佛)(绚丽——绚烂)

5、反义词

(崭新——陈旧)(庄重——轻浮)

(辽阔——狭窄)(骄傲——谦虚)

(清晰——模糊)

6、形容声音大的词语

震耳欲聋、人声鼎沸、响遏行云

锣鼓喧天、声如洪钟、欢声雷动

响彻云霄、震天动地、铿锵有力

三、课文内容

1、探究问题

(1)第三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答: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首句强调了万户“飞天”实验的巨大意义,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历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过很多挫折和失败。接着用“但是”转折,开启下文,意在突出中华儿女并没有因为失败就放弃飞天的梦想,而是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2)“神舟五号”能够顺利飞天,归功于什么?

答:应归功于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归功于航天员非凡的工作能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归功于中国航天建设者的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3)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航天梦变成现实的这一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答: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坚定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永不言败;积极与他人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运用了哪种典型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点明中华民族很久以来就有着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并且始终在不断尝试实现飞天梦,从而引起下文,同时使下文内容不脱离文章中心。结尾处又以“嫦娥四号”成功探月的具体事例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再立一座丰碑,千年航天梦今朝梦圆,呼应开头,不仅突出主题,而且结构严谨。

2、课文中心

本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与努力,从万户的首次火箭飞行实验到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再到成功探月,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赞扬了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歌颂了中国航天建设者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