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记录:1937年至1945年李又然著译揭示)

【按】这是《李又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系列索引式文稿的第四章,重点是作者在延安时期的著译。李又然于1938年3月6日至10日,由西安经洛川抵延安,先后任中国世界语者协会延安分会执委兼宣传部主任,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执委,中共中央军委编译处编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兼会刊《谷雨》轮值主编;兼任星期文艺学园、中国女子大学、延安大学国文并世界语教员(整风之前在文抗)。其间,李又然最早翻译为诺尔曼·白求恩一行阅读的陕甘宁边区的世界语和法语介绍资料。首倡在延安的中国女子大学开世界语课并亲自授课;与冼星海二人以男性教员身份被评为模范妇孺工作者,中央开大会表彰,毛泽东出席讲话。1941年1月11日无候补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中央直接接收的党员;同年8月8日,李又然当面向毛泽东反映文艺界情况,积极促成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并在开幕式上发言。这里还是要说,一切让作家以作品说话。

李又然的散文(李又然著译一篇多刊版本辑录)(1)

李兰颂:《李又然著译一篇多刊版本辑录(坪上记录:1937年至1945年李又然著译揭示)》

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5月20日至1945年7月11日间,以李又燃、又燃、李又然、又然等署名,在延安《中国妇女》《中国青年》《新中华报》《中国文化》《大众文艺》《大众文艺丛刊》《文艺月报》《解放日报》《谷雨》,广西桂林《广西日报》《救亡日报》《诗创作》《十日文萃》,北流《建国日报》,重庆《新华日报》《七月》《青年文艺》,山西《晋察冀日报》发表的散文(散文诗、杂文)18篇、诗5首、译文(散文、诗歌、小说、童话)29篇(首、部)。

关于1937年至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查阅李又然著译,揭示其反战抗战的报刊书真版原件,实际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在延安创作翻译和在延安发表的,二是在延安创作翻译并在延安以外发表的;但是,从中还是可以看出,李又然(含未署名)的多篇在延安发表著译的出版物即报刊书,查找至今空缺最大。这些在延安时期发表的著译,亟待查到公开出版物即报刊书档案记录,并且需要制作成影印件或复印件,以供阅读者赏析尤其是研究者使用。

李又然的散文(李又然著译一篇多刊版本辑录)(2)

第一,李又然在延安撰写翻译和在延安发表报纸上的——

其一:《新中华报·副刊》(中共中央机关报)

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于江西苏区创刊,1934年10月2日,《红色中华》红军长征后休刊;1935年11月25日,《红色中华》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复刊;1937年1月29日,《红色中华》作为苏维埃政府机关报更名《新中华报》继续出版;1939年2月7日,《红色中华》由苏维埃政府机关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至1941年5月15日停刊。

《有手有足》诗,1939年12月13日第四版,署名李又然。

其二:《解放日报·文艺》(中共中央机关报)

1941年著译6篇(其中一篇翻译小说连载三次)《马克思的夫人——燕妮》译文,1941年6月20日第二版,署名又然。

《黑人是那样的大撒谎家》(R. P.CREYKE)译文, 1941年9月22日、23日、25日第四版,署名又然复译。

《贫农的悲哀》散文,1941年10月31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给弟妹们——并且给“少年剧团”全体小同学》散文,1941年11月3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古希腊大智者》寓言,1941年11月27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隔膜与欢乐》散文,1941年12月30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1942年著译5篇

《国际家书》散文,1942年2月26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精读文件是生活是快乐》(《快乐》)散文,1942年6月20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精读习惯与集体精神》散文,1942年7月16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我去找证人》译文,1942年11月18日第四版,译自法文版《国际文学》,署名又然译。

《最后的一封信》译文,1942年12月23日第四版,重译自法文版《国际文学》,尼古令原作,署名李又然译。

1943年著译4篇

《教授》译文,1943年1月1日第四版,重译自法文版1940年2月号《国际文学》,原作兰格斯顿·休士,署名又然译。

《国界》译文,1943年1月5日第四版,士维尔卡作,署名又然译。

《苏联儿童艺术》译文,1943年1月10日第四版,节译自法文版《国际文学》,署名又然译。

《树叶》散文,《解放日报》1943年7月28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1944年为空档期

1945年著译4篇

《伟大的安慰者——纪念罗曼·罗兰先生》散文,1945年1月30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文艺与行动:论列宁》译文,述评,1945年2月1日第四版,署名译者佚名。

《玛鲁夏》(原题为《一个高贵的灵魂》)译文,1945年5月18日第四版,署名李又然译。

《吉普车》散文,1945年7月11日第四版,署名又然。

李又然的散文(李又然著译一篇多刊版本辑录)(3)

回忆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文字量较多的人是黎辛。他从头至尾地回忆这一亲身经历,从中央领导到编辑校对以至于作家和作者,几乎是无一遗漏地都有点评。他评价作家李又然时就曾写道(《丁玲,党报副刊的奠基人——纪念丁玲同志诞辰100周年》载于《娄底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黎辛回忆:“《解放日报》文艺栏发表的三、五百字的短稿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不是一些报刊上常见的‘补白’稿件。”“特别是李又然的散文与散文诗,文字精炼优美,散文也是诗,有时他为改动稿中的一两个字,常常从文抗驻地蓝家坪跑到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来回十五里路,他就是那么认真。”

第二,李又然在延安撰写翻译和在延安发表期刊上的——

其一:《中国妇女》月刊(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中国妇女社编辑出版)

《西班牙妇女》(《西班牙妇女在西班牙抗战中》)译文(原文见法文版《国际通讯》西班牙专号),1939年6月1日创刊号·第1卷第1期,安弥丽亚·爱丽亚史(EMILLA ELKAS)作,署名李又然译。

其二:《中国青年》月刊(中共中央青年运动委员会主办、中国青年社编辑出版)

《路》诗,1939年第2卷第1期;后转载于北流《建国日报》副刊1939年7月1日,署名李又然。

《致非世界语同志们》散文,署名:又燃,全文载延安《中国青年》1941年第3卷第5期,全刊共52页的第29页。

李又然的散文(李又然著译一篇多刊版本辑录)(4)

其三:《大众文艺》月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创办)

1940年著译5篇

《与列宁同志谈话》译诗,1940年4月15日第1卷第1期,马雅可夫斯基作,署名萧三、李又燃合译。

《河水怎样帮助游击队》译文/童话,1940年4月15日第1卷第1期,署名李又燃译。

《关于名气》散文,1940年5月15日第1卷第2期,署名李又然。

《庆祝十月革命》译文,1940年11月第2卷第2期,罗曼·罗兰等作,署名李又然译。

《穷人和他的穷神》译文(立陶宛故事),1940年11月第2卷第2期,署名又燃译。

国图[新善本]索书号:/K0037/V.1no.1/1940.4

其四:《文艺月报》月刊(延安文艺月会创办)

1941年1月1日创刊,1942年9月1日停刊。

1941年著译6篇

《莫洛托夫是怎样关心艺术家的?其一》译文,1941年1月1日第1期(即创刊号),署名又燃译。

《捉裁织》散文,1941年3月1日第3期,署名又然。

《巴斯卡尔的PENSEES选译》译文,1941年4月1日第4期,署名又然。

《鞭尸》散文,1941年5月1日第5期,署名又然。

《外国语》散文,1941年9月1日第9期,署名又然。

《一位伟大人物的侧面——马克思》译文,1941年10月1日第10期,署名又然译。

1942年著译3篇

《语文礼赞》散文,1942年1月1日第13期,署名又然。

《关于“的”字》散文,1942年4月15日第14期,署名又然。

《修辞学》讲义,1942年8月15日特辑:第二学期创作为主,讲二十五次,李又然主讲第十三讲。

《文艺月报》1942年8月15日特辑:《修辞学》讲义/李又然主讲第十三讲

据雷加称,中央文学研究所(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辑注者注)萧军借给何其芳原件制成[缩微品];另外,1947年萧军在哈尔滨主编的《文化报》第9期发表《莫洛托夫是怎样关心艺术家的?其一》、第14期发表《一位伟大人物的侧面——马克思》,还有其他否,也需要查阅。

李又然的散文(李又然著译一篇多刊版本辑录)(5)

其五:《中国文化》文化月刊

1940年2月15日创刊,1941年8月20日停刊。

《一段亲笔题字的故事》译文,1941年6月20日第3卷第1期,署名又燃译。

国图[新善本]索书号:/K0879/V.1no1-3 1940.2.15-1941.8.20

其六:《谷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创办)

1942年著译4篇

《在死的阴影里》译文,1942年4月15日第1卷第4期,布拉乌曼尼斯作,署名又然译。

《白洛麦尼斯》译文,1942年4月15日第1卷第4期,署名又然译。

《基督第四次跌落在他的十字架下面》译文,1942年6月15日第1卷第5期,署名又然译。

《查伊可夫斯基和他的作品》译文,1942年8月15日第1卷第6期(本期出版后《谷雨》终刊),署名李又然译。

李又然的散文(李又然著译一篇多刊版本辑录)(6)

以上,“白洛麦尼斯”为小说《在死的阴影里》作者名;译者再次在“桂林《青年文艺》1944年新1卷第1期”发表时,将原作者署名汉译为:“[拉特维亚] R·布拉乌曼尼斯”。

《谷雨》1942年8月15日第1卷第6期:《查伊可夫斯基和他的作品》译文,大多人名与今译不同;与此同时,影印本多处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无法校对和印制全文。

第三,李又然在延安撰写翻译和在延安入选图书里的——

《马雅可夫斯基死去十周年特辑·大众文艺丛刊(1)》

大众文艺丛刊社编辑出版/版权页/目次:

图书名称:马雅可夫斯基死去十周年纪念特辑/大众文艺丛刊1

编 辑 者:丁玲,萧三,周扬,曹葆华,周文

刊 行 者:大众文艺丛刊社

出版日期: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一日出版/1940年12月1日

定 价:每册实价四角

与列宁同志谈话(诗)马雅可夫斯基作/萧三、李又然合译

河水怎样帮助游击队(民间故事)/李又然译

第四,李又然在延安撰写翻译并在延安以外发表报纸上的——

其一:《广西日报·南方副刊》(桂林版)/艾青主编

《西班牙妇女在西班牙抗战中》译文(原文见法文版《国际通讯》西班牙专号),1939年5月20日,安弥丽亚·爱丽亚史(EMILLA ELKAS)作,署名李又然译。

《致前方》诗,1939年6月12日,署名李又然。

其二:《救亡日报·儿童文学》

《俄国民间传说——阿裁尔白章的故事》译文,1940年12月29日第2期,署名又燃重译。

其三:《新华日报·副刊》 (重庆版)

《路》诗,1941年1月25日第四版,署名李又然。

其四:《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艺术》

《河水怎样帮助游击队》译文/童话,1941年7月5日,署名李又燃译。

国图[保存本/报纸保存本库]索书号:B\JCN11\0010北区-2北1库民/3115805081/1941:5-8

纪念聂耳同志/肃

关于文艺小组的杂谈/文

《五十年代》介绍/弓

眼泪掉在麦地里/倪尼

河水怎样帮助游击队(童话)/李又燃译

第五,李又然在延安撰写翻译并在延安以外发表期刊上的——

其一:《十日文萃》(桂林版)社长兼发行人:郭沫若;编辑:林仰山(林林)

《河水怎样帮助游击队》译文(童话),1940年7月7日第2卷(新1卷)第1期,署名李又燃译。

《波兰孩子们的心声》译文,1940年8月20日第2卷第4、5期,署名李又燃译。

国图[缩微品]分类号:/K256

《十日文萃》是综合性刊物,1938年在广州创刊,由救亡日报社编印。出三期后,广州沦陷,随广州救亡日报社迁至桂林。1938年12月10日在桂林出1卷4期。出至第9期(1939年5月10日)后停刊。1940年7月7日复刊,出新1卷,《十日文萃》(桂林版),改由十日文萃社编,总经销不变。

社长兼发行人:郭沫若;

编 辑:林仰山(林林)。

总 经 销:南方出版社(桂林太平路12号)。

第2卷第1期(1940年7月7日)目录

历史的决算(杂感)/夏衍

张伯伦别传/阿拔

真/丁玲

一百五十双鞋(小说)刘白羽

河水怎样帮助游击队(童话)/李又燃译

本社启事

第2卷第4、5期(1940年8月20日)目录

“八一三”忆上海

八一三晚的深切印象/姜君辰

两种笑声/艾芜

八一三的前几天/宋云彬

什忆/林林

待旦之心/夏衍

第一次听到解放的炮声/周钢鸣

波兰孩子们的心声(特译稿)/K·维多罗华/李又燃译

苏联儿童读物大观(莫斯科通讯)

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下)/冼星海

一支少数民族的队伍——回民支队(报告)/海燕

越打越肥(独幕喜剧)/欧阳予倩

一个泥水匠的故事(长诗)/何其芳

其二:《七月》(重庆版)/胡风主编

《女人之子》诗,1940年12月重庆第6卷第1、2期合刊,署名又然。

其三:《诗创作》(诗月刊)/编辑:胡危舟;阳太阳

《贫农的悲哀》散文诗,1941年12月15日第6期,署名又然。

《雪底拥护》译诗,1942年第16期,署名又然、海山合译。

其四:《青年文艺》(重庆版)/邵荃麟创办,葛琴主编

《在死的阴影里》译文,1944年新1卷第1期,布拉乌曼尼斯作,署名李又然译。

第六,李又然在延安撰写翻译并在延安以外入选图书里的——

《我是初来者·七月诗丛·第一辑》(胡风选编)

《女人之子》诗,入选诗集,南天出版社1943年10月渝初版,生活书店发行,署名又然。

《我是初来者·七月诗丛·第一辑》版权页/目次:

编 者:胡 风

出版者:希望社

代发行:上海书报杂志联合发行所

1941年7月渝初版

1947年5月沪再版

四年读诗小记(代序)/胡风/001

女人之子/又然/071

辑注者手头这本多人诗作合集《我是初来的》的确是沪再版的真版原件,应划分到下一个时间段里研究。但由于它的版权页所写是由渝初版而来,那时间就足可以提前至本单元来讨论了。藏书人许定铭以书话表示说,这版权页上的时间标明有误。因编者兼序者将渝初版时间提到比代序的时间还早了一年,即:“一九四二年八日(应为月——兰颂注)二十一日于桂林之听诗斋”为“一九四一年七月渝初版”作序绝无可能。

辑注者再一次读胡风作《四年读诗小记——代序并作为“七月诗丛”底引言》。虽然落款日期把“八月”印成“八日”了,明显存在校对问题,但是抗战期间出版商仍坚持经济效益第一的纯生意人原则,致使纸型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被完全确认、再从这里转那里。其间的上机印制的波折,即将纸型做相应调整,纵使编审、校对、印制集于一人之身,时空的错乱,人心的浮动,也会不免产生差池,很显然属于战时的毛躁。

以上,单纯从李又然在延安的近八年时间撰写翻译发表的作品看,自1938年3月10日踏入延安城,住进第一招待所算起,到1939年5月20日在《广西日报》发表译文《西班牙妇女在西班牙抗战中》,一年零两个月空档期,1944年一个整年空档期,直到1945年7月11日最后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散文《吉普车》,当年8月30日离开延安。实际算起来,是七年零六个月,再扣除两次空档期两年两个月,只有五年四个月是撰写翻译发表作品的时间。其中,1938年至1939年的一年零两个月空档期,可能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初到延安需要接受组织审查,职岗未定,尚难写作;二是尚无日报及文艺副刊,版面紧张,较难发稿。1944年一个整年空档期,是被关押在保安处,因失去自由所致。

还有一点是,有资料表明,延安世界语者协会,是李又然等人为进行中共国际宣传工作而发起,并于1938年5月6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成立,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是这样性质的世界语组织。李又然恰在其中最早当选五位执行委员之一、宣传部主任。《延安世界语者》期刊上一定有李又然用世界语写的公开发表过的众多篇文章。同时,李又然由文协到中共中央军委编译处任职,其翻译的文稿或含有密级,未必可以公开甚至以个人署名在平面媒体发表,査再多的公开出版物即报刊书真版原件也将难有结果;或翻译文稿中有一部分纯属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如:1940年下至1941年上一年时间,译校马列著作,如李又然多次提到过《哥达纲领批判》或与此阶段工作有关)。

以上文献,分类梳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以至于报刊书在特殊环境的编辑出版、典藏版本的原生史料,应为揭示与呈示李又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即陕甘宁边区文学艺术本质特征的切实载体,从而吁请专门家爱好者真正确保文学史教科书的过往或缺与当下疏忽得到填充弥补。例如,据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是有速记员作会议记录的,那么,将文艺座谈会的全套会议记录编辑成书出版发行,则一定会还原部分史实,这之中有些什么涉密内容也该早已过了解密时间。延安文学家、艺术家、翻译家、编辑家现有的文集、选集、全集版本众多却唯有缺失,留赠人间也从人间带走了太多的历史,但,他们的笔记、速记很多还在——包括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全套会议记录,其中必有遗珠之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