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eo妈妈】(专注于原创和实用干货分享,版权归“星星之家育儿记”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到:孩子的精神比一般人认为的更为高尚。

孩子喜欢欺负别人该不该打(故意挑衅和作对)(1)

我们是不是时常因为孩子的不合作困扰不已?可是,我们又真正地了解我们的孩子吗?真的孩子屡教不听还是根本就是我们以恶意去揣度他们的所作所为?

  • 我们以为孩子在调皮捣乱,而孩子只不过是想帮助我们而已。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到:日常生活中的家事,儿童都非常喜欢参与。

前一阵,我们在住在农村的亲戚家玩。傍晚时分,亲戚赶鸭子进去鸭圈,亲戚家四岁多的孙子拿着竹竿,追得鸭子四处扑腾。亲戚一边大声地训斥孙子“旁边呆着去,不要在这里捣乱”,一边忙着赶鸭子,而亲戚家孙子似乎追得更加来劲,鸭子也扑腾地更加厉害,根本没办法把鸭子赶进去。亲戚对此很是头疼。

我观察了一阵亲戚家的孙子,却发现孩子并不像是在捣乱,我问他:“你是想帮助爷爷奶奶,帮忙把鸭子赶进去鸭圈,是吗?

孩子用力地点头,回答:“嗯,是的。”

孩子家爷爷:“这里不需要你帮倒忙,你去旁边呆着,就是帮了我大忙了。”

孩子像是没有听到爷爷说的话,仍然蹦跶着去赶鸭子。

我向亲戚提议,不如给孩子分配一个力所能及的岗位。最后,大家经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给孩子安排了一个最合适的岗位:在一个路口处站岗,以防鸭子经过路口时又溜出去了。

孩子欣然同意,并且在岗位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一次,鸭子很快便被赶进了鸭圈。

孩子喜欢欺负别人该不该打(故意挑衅和作对)(2)

  • 当孩子看似不要我们管他时,实际上是在渴望着联结。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孩子之所以说“我讨厌你”,是因为直接表达“我好害怕,我需要你”就显得太软弱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家Leo感冒了,身体很不舒服,好几天都粘在我身边哭哭唧唧。我虽然不胜其烦,但还是坚持耐心地安抚他。

有一次,Leo的情绪发作了好一阵都不见停,我去上了一趟厕所,因为实在憋不住了。当时Leo已经三岁多,开始有性别意识了,所以作为妈妈,我不方便带着儿子一起进厕所。Leo在厕所门外哭得很伤心,我听着也很不忍心,所以很快上完厕所出来。

没想到Leo看见我打开厕所门,却大哭着跑到客厅,用手指着我说:“你是个坏妈妈,我不喜欢你了,我讨厌你,我不要你了!

事实上,我当时因为Leo长时间的哭闹,也是满身疲惫,而且情绪也不太好,听到Leo这样说,有那么一瞬间,感觉内心凉飕飕的。

幸运的是,已经在老母亲这个岗位上坚守了三年多的我,并没有情绪失控。我看过的很多育儿书上都提到过,孩子会通过放狠话,来掩盖自己的无力感

于是我整理好情绪,立即来到Leo身边,温柔地抱起Leo,轻柔地擦掉他的眼泪,轻声哄道:“妈妈知道Leo不舒服,妈妈会一直在Leo身边照顾Leo的,但是妈妈也需要上厕所啊。妈妈始终都是爱你的。”

如我所料,Leo并没有抗拒我,也没有再说狠话,而是紧紧地靠着我,小声哭泣了一小会儿。

孩子喜欢欺负别人该不该打(故意挑衅和作对)(3)

  • 我们以为的故意挑衅和作对,不过是孩子想和我们玩。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成人之所以使用暴力,是因为他们把孩子身上冒出来的自主行为,错看成了无礼挑衅和故意作对。

三岁多的登登对着爷爷大声笑着叫道:“爷爷是大怪兽,爷爷是大怪兽!”双手还做了一个用假想武器攻击的手势,嘴里不断地发出攻击类武器的音效。

登登爷爷不断劝说登登不要这样做,登登却充耳未闻。登登爷爷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自己亲爱的孙子这样对待,错以为登登是故意挑衅和作对,恼羞成怒,终于出手打了登登。

登登爸爸妈妈知道此事后,慢慢引导登登说出了他这样做的原委:原来登登和自己的小伙伴们最近很喜欢玩这个游戏,所以也想和爷爷一起玩好玩的游戏

孩子喜欢欺负别人该不该打(故意挑衅和作对)(4)

  • 我们以为孩子不喜欢我们,事实上,他们可能只是觉得我们不够有趣。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游戏是孩子向我们诉说生活的方式。因此,玩他们想玩的游戏,用他们希望的方式玩,就是我们真正聆听孩子的方式。

琪琪的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平时主要是外公和外婆带着她,外公负责带琪琪玩,外婆负责买菜煮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家务。

明明带孩子和做家务的人付出都不少,但是琪琪却更喜欢和外公一起玩

每当外婆忙完家务,就想和自己的外孙女亲近一阵子,可琪琪总喜欢粘着外公,不怎么喜欢和外婆一起,即使家人都诱哄着琪琪和外婆玩一会儿,琪琪也会很快再跑去找外公,外婆的玻璃心碎了一地,直说琪琪是个小白眼狼

外公耐着性子和外婆分析:琪琪不是不喜欢你,而是你没有想办法吸引她。小孩子嘛,就喜欢玩游戏。你看你想和琪琪亲近时,每次都是直接叫琪琪过来外婆这边。而我每次都带琪琪玩她喜欢的游戏,最近琪琪喜欢《小猪佩奇》,我就带她用《小猪佩奇》的玩偶扮演里面的各种角色。

后来,外婆慢慢领悟到怎样和琪琪玩她喜欢的游戏,琪琪也开始喜欢和外婆一起玩了。

外婆会这样说:“我是小羊苏西,请问我的好朋友佩奇在哪里?”

琪琪会很开心地拿着佩奇玩偶说:“在这里。”然后开心地和外婆玩到一起。

蒙台梭利教育原则: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的活动并试着了解。

孩子喜欢欺负别人该不该打(故意挑衅和作对)(5)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父母越能加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越能表现出合作精神。 让孩子更好地合作,我们就需要加入孩子的世界,跟上孩子的节奏,遵从他们的方式,试着和孩子调到同一频道,我们需要这样做:
  • ◆关注◆

①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需求

他们需要什么?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吗?有时候,他们或许需要更多的关注;有时候,他们或许只是想帮助我们。

②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状况

他们情绪失控,是因为饿了、困了,还是身体不舒服?他们摔了一跤,受伤了没有,严重吗?

③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

恐惧、愤怒、不安、沮丧、焦虑、悲伤、受挫、开心等,负面情绪或者正面情绪,我们都需要去关注。

④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特长短板

不埋没特长和天赋,也许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弥补短板和不足。

案例:前几天,我和几位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玩,孩子们都是三岁多,大家约定好都带了滑板车出门,可是,孩子们在玩滑板车时,老是撞在一起

我们几位妈妈经过认真观察,才发现,原来是因为,经过相对较陡的下坡路段时,孩子们不太容易控制住车速,前面的孩子停下时,后面的孩子来不及停下,所以才会撞在一起。

于是我们带孩子来到比较平缓的路段玩,并且为孩子们划分了车道,各自分车道行驶,孩子们再也没有撞在一起。

孩子喜欢欺负别人该不该打(故意挑衅和作对)(6)

  • ◆耐心倾听◆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成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孩子在说“无关紧要”、“无意义”的事,或者不断重复时,我们横加打断。然后,我们又期望他们说出我们想知道的事。这很不公平。即使孩子说的事似乎不重要,听上去很蠢,我们仍然必须耐心倾听。

①我们需要耐心地花时间去听,必须听到孩子要说的事,当然,也会听到我们想知道的事。

②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帮助孩子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

③我们需要有共情力、同理心准确地解码孩子的心声,真诚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登登爷爷肯花时间去倾听登登,就会知道孩子喜欢玩什么,也会明白孩子只是想和他玩,就不会错以为孩子是故意挑衅和作对,更不会出手打登登。

  • ◆一起读书或者看电视◆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一起读书或者一起看电视,这样你才知道他们在看些什么,他们如何受到影响。

后来,琪琪的外婆也会陪着琪琪看《小猪佩奇》,因为这样,琪琪的外婆才知道其中的故事情节,才会和琪琪玩得更愉快。

孩子喜欢欺负别人该不该打(故意挑衅和作对)(7)

  • ◆发挥游戏力◆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游戏是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加入孩子的游戏,我们就可以打开通往孩子内心的那扇门,从而与他们心心相连。

案例1:有一段时间,Leo在吃东西前都拒绝洗手,我会提议:“我是青蛙妈妈,Leo是青蛙宝宝,我们一起跳跳跳。”

然后我们就一起学蛙跳,跳到了洗手台边只是顺路顺便让Leo跳上了洗手台前的增高凳上,顺便洗了手。

案例2:很多小孩子都挑食,不如试试“我是一只小动物”的游戏,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现在你是一只鳄鱼,吃鱼肉;现在你是一只兔子,吃胡萝卜;现在你是一只狐狸,吃鸡肉;现在你是一只小猪,吃白菜;现在你是一只老虎,吃猪肉;现在你是一只羚羊,吃青菜……

案例3:如果你想让孩子笑着被叫醒,不如试试爬上床,在孩子身边说:“我是一只大老虎,吼~!”孩子醒来时,再来一场打闹游戏吧,相信孩子起床后会精神奕奕,起床气全无。

孩子喜欢欺负别人该不该打(故意挑衅和作对)(8)

  • ◆以孩子要的方式进行联结◆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如果我不以他要的方式联结,他又凭什么应该用我的方式和我联结呢?

当孩子想要我们陪他们时,我们因为家务和工作太忙太累,或者因为孩子玩的太无聊、太愚蠢而拒绝了。当我们想要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时,却要费很多精力才能得到他们的回应。当我们想让他们按时去学校,或者一起去朋友家时,他们也同样也可能会拒绝我们。

案例: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的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面对他不爱说话的9岁侄子时,总是试图开玩笑逗侄子说话,却没有明显成效。恰好某一天,他和侄子都早起时,他伸开双臂,侄子便过来坐到他腿上,他们静静地坐了半个小时。之后,家人都起床准备吃早餐时,他对侄子说:“刚才跟你聊得真开心!”他们俩个人都笑了。

当我们以孩子想要的方式进行联结时,往往能收获更好的效果。

孩子喜欢欺负别人该不该打(故意挑衅和作对)(9)

父母是人,不是神。我们是“星星之家育儿记”,关注我们,学做不完美的智慧父母,懒人父母也可以科学、高效、轻松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