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至于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
【译文】
至于令他人感到尊敬畏惧的,全都在于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依赖自己的努力向上,不在于故意做作、故作姿态。
【解读】
一个人想要有所建树,必先要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和口碑。只有先得到他人的尊敬,才能让人由衷佩服,从而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为官者,要先服人,使人心生敬畏之意,才能更好地用人。得到他人敬畏的方法有很多,利用职权和酷刑对其打压是其中一种。历史上秦始皇、秦二代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发明了各种强刑酷吏,直至民不聊生。这样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一种权威,其实不过是在假借严刑的威力,逼迫人们服从,自然是不可取的,从秦朝的短寿以及这两位暴君的下场与后人给定的评价就可见一斑。利用强权得到的敬畏,其侧重点在“畏”,而非“敬”。
曾国藩曾说过:“至于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意思就是说,至于令他人感到尊敬畏惧的,全都在与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依赖自己的努力向上,不在于故意做作、故作姿态。只有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实力树立的威望才是真实的,因为这威望得到的尊敬才是真诚的,由这尊敬油然而生的敬畏才是长久的。
世间的很多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成功者不断丰富自己、挑战自己的自我精进。幼时的曾国藩完全没有之后人中佼佼的模样。相传他幼时在读书上十分愚钝,记性极差,甚至还有他读书时被小偷嘲笑地传闻。
天资这件事情,人力无法选择,但是可以改变。曾国藩幼时虽然资质平平,但是他却肯努力,肯拼命。面对小偷的嘲讽,他并没有勃然大怒,大吵大嚷地位自己开脱,而是在读书上越发认真。一遍记不下,就记十遍;这次错了,下次就争取不在犯。不为自己找借口,也不以武力强权封住别人的口,曾国藩从来都只是以实力服众,用自强来回应别人的质疑。
常言道,“天助自助者”,意思就是,上天垂青的是那些自强不息、靠自己的本事闯天下的人。自强者,不仅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为自己创造机遇。
在道光,咸丰年间,“贼寇”忽然举事,朝中根本无人御敌。当时正在家治丧的曾国藩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刻组织湘军抵抗。当时叛军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气势上都远胜湘军。但曾国藩却坚持就算是战死也远胜于临阵逃脱。虽然孤立无援,他还是从容指挥部队抵抗。他的坚持最终被朝廷承认并予以重任,最后他击溃了敌军。
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旁人的不解,甚至是当局者的不支持,曾国藩没有解释,也没有放弃。若是当时曾国藩向朝廷求救,或是被敌军的攻势打乱了阵脚,服了软,那么他的结局绝对不是被委以重任,等待他的只会是一连串的罪名。自强不息的习性让他的思想里没有“求人”这个选项,面对强风,他不会寻求庇护,只会越发的挺起胸膛,迎风而上,使自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一旦他的枝干足够粗壮,树荫足够形成庇护,人们就自天然会相信他,尊敬他,敬畏他。不依靠,使他成为了别人的依靠。正如曾国藩所说,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
自强不息方君子。一个人若是想要成材,就必须把自己视作一棵笔直的白杨,而不是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就是要不断挑战。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该多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扬长补短;知道自己的恶习,就该多多注意这方面的言行,化恶习为美德······不断挑战自己,才能完善自我,最终战胜自己,成为受人仰视,使人敬畏的大家。
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教别人;自己攀到了崖顶,才有资格享受他人仰视的目光。在妄图得到他人敬畏之前,先好好磨练自己的筋骨,是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