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地区的特色农业(爱媛县特色农业不仅靠资源禀赋)(1)

岳 光

最近几年,皮薄、汁多、味甜的爱媛橙(如图)成为许多中国人喜爱的水果。它的“诞生地”日本爱媛县还盛产猕猴桃、板栗、柿子等农作物。能成为日本农业大县,爱媛县除了优渥的自然环境,自身的机制建设也是一大亮点。

爱媛县位于日本四国岛西北部,面积5676平方公里,这里年平均气温16.4摄氏度,年降雨量1400毫米,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农作物和植物生长。由于地形关系,农业用地中果园为2.43万公顷,占比约40%。爱媛县的柑橘产量在日本各县中名列第一,主要包括“温州蜜柑”“伊予柑”“不知火”等多个品牌。

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任何地区都不可能仅凭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独占市场。虽然柑橘种植业是爱媛县的传统产业,但今天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堆积”起来的。在管理方面,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分散在县内的JA组织(相当于农协)。爱媛县四个大的区域内所属JA相互协调,除共同采购农资等生产资料和参与市场销售外,JA之间也就县内农产品的均衡上市与各农家之间的种植计划进行对接,比如伊予柑、不知火就和温州蜜柑上市时期不同;产量大的猕猴桃和柿子也处于不同的上市周期。这样爱媛县可以保证一年四季都有产品出售,既可以让农户将自家产品卖个好价钱,也能让消费者一直有新鲜水果享受。

据爱媛县官方统计,从2008年到2017年9年间,该县柑橘产量减少约18%。减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果品消费多样化(含进口水果增加),二是老龄化。果树管理是较重的体力劳动,但爱媛县种植农户的平均年龄超过65岁。为了维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爱媛县打算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吸引“有志者”。以温州蜜柑为例,由县农业研究机构开发出果树种植系统的数据库,从土壤准备、基肥、追肥、防除到采摘,将基本栽培技术分为11大项。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新人可以很快掌握栽培技术。

技术“扶上马”不够,还需要“送一程”。若要保证“有志者”务农后能够稳定生活,需技术人员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能,按“示范样板”的标准去实际操作。比如柑橘园示范样板以1000平方米的种植规模为参考,其实是一个基于县内有经验农户实际生产的数据库,在研究部门的配合下建立起来的,其中包括:涉及栽培技术的15项(耕作、种苗、基肥、追肥、防除……);需要达到的基准指标若干项;全年劳动时间的基准指标(各月投入的标准劳动时间以及总劳动时间);收益率标准指标(一般果树的收益率高于水稻8-9倍)等。这些都有数据作为参考,就相当于跟着一个专家一起工作。这样一个周期下来,基本上就能大致达到中等专业农户的水平。

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让日本秋季高温多雨,导致温州蜜柑出现糖度下降、着色不良、浮皮、隔年结果等品质下降的现象。此外,由于气候变化会导致新的病虫害,原有的防除方法调整后,往往会打破此前形成的“病虫害与天敌”间的平衡,结果造成防除成本上升和效果下降。应对技术普通农户是不可能自己开发的,县农业研究机构必须在全县范围内考虑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及时公布农药使用配比和喷洒时机的新基准,田间管理的操作和必要的工具开发等,这些都是需要县级政府农业研究部门提前考虑的。

相比之下,对中国农村来说,果品产地的比较优势恐怕要比日本更明显,强化地区特色的相关栽培技术和资金也并不缺乏。但在统筹地区农业与农村的健康发展时,类似日本JA的功能值得中国参考。这并非模仿日本建立什么协会,而是需加强对现有农村专业合作化组织的指导,充实这些组织自身的经营能力,让它们在市场规则下建立广域联系,成为市场与农户之间的信息桥梁。这样的组织能够为农民最大限度地减轻市场风险,农民才愿意与它们合作,生产者就不会成为市场的末端而是市场的真正参与者。(作者为旅日学者)

责编:田刚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