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 黄琪奥

7月14日,位于凤天路的重庆图书馆里,市民们要么静静地在座位上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要么穿梭于书架之间,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

刚刚忙完手头的工作,任竞来到位于三楼的成人阅览室,看着市民们认真读书的场景,脸上露出了笑容。

当代图书馆的作用(从文化温饱到)(1)

读者在重庆图书馆阅读。特约摄影 孙凯芳/视觉重庆

“如果在20年前,有人告诉我,未来的图书馆会是这样的场景,我会觉得他不切实际。”作为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文化系统工作以来,便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见证了以重庆图书馆为代表的重庆公共图书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拿到手里的图书都有一股霉味

“当我接到来图书馆工作的通知时,我的内心还是有点忐忑。”任竞说。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他进入重庆市群众文化艺术馆,成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当时我主要负责《巴渝文化》的编审工作,经常前往位于两路口的重庆图书馆查阅资料。”

那么,上世纪90年代的重庆图书馆究竟是什么模样?“老、破、小。”任竞说,虽然重庆图书馆已对部分图书实行了开架借阅,但由于他需查阅往年的报刊、杂志,故每次他都要先去目录柜翻找所借图书的书目,再写成卡片,递给工作人员到位于枇杷山的书库拿书。“这一来一回,通常就要用上好几天,而且受限于当时的保存条件,到手的图书通常都有一股霉味。”

由于面积小,当时的图书馆虽然设置了阅览室,但座位很少,来晚了基本就只能站着看书。“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图书馆只能满足市民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当2004年12月29日,我得知重庆图书馆启动新馆建设的消息时,就希望未来的图书馆阅览室能再大些,书籍能够更多些。”任竞说。

逐步成为市民的“第二起居室”

2007年6月14日,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重庆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当我漫步于新馆,看着书架上摆放的一本本整齐的图书,内心充满了自豪。”2009年,任竞被任命为重庆图书馆馆长。

兴奋劲过去后,如何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成为摆在任竞等重图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要更好满足读者需求,就需要我们在图书借阅、文献检索等服务上下功夫,让重庆图书馆真正成为重庆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任竞说,当年下半年,重庆图书馆利用3个月时间,先是对馆藏图书进行了清点,摸清家底之后,又对馆内图书进行了提档升级,用芯片代替了防盗磁条,并启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借阅图书。

当代图书馆的作用(从文化温饱到)(2)

市民在重庆图书馆内读书

同时,为进一步落实“重图在您身边”的服务理念,同年9月26日,由重庆图书馆打造的重庆数字图书馆投入使用,10月1日,重庆图书馆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免费开放的省级图书馆。“2012年6月7日,重庆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的开通,打破了主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壁垒,提升了以重庆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水平;2016年底,重庆各公共图书馆陆续开通了‘你阅读,我买单’智慧阅读服务,此举扩大了我市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让读者实现足不出户,就能浏览图书馆的海量藏书。”任竞说。

除了对重庆图书馆的服务进行提档升级外,重图人也没有忽视对该馆空间进行二次改造。近年来,重庆图书馆相继在馆内建成了巴蜀译翁文献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抗战文献陈列室等多个展馆,既盘活了馆藏文献资源,也让重庆图书馆的功能越发多元,成为不少市民的“第二起居室”。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重庆图书馆接待读者量逐年增加,年均接待读者200余万人次,我市其他公共图书馆的到馆读者数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除了读者数量的提升外,任竞的另一大感受则是读者年龄结构的变化。“数据统计显示,重庆公共图书馆男女读者持证比例基本持平,‘80’后已成为读者的主力军,‘90后’‘00后’读者所占的比例也有很大提升。”任竞说,来图书馆读书已成为时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工作之余的一项重要活动,“阅读,正在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图书馆的作用(从文化温饱到)(3)

市民在重庆图书馆内读书

轨道交通助力图书馆发展

“事实上,除了阅读环境的改善,重庆图书馆的另一大变化就是交通更加便捷。”任竞说,特别是2019年,轨道环线开始试运行以来,更是进一步点燃了市民的读书热情。

“原来没有环线之前,市民到重庆图书馆经常要转两三次公交。经常有读者对我说,如果重庆图书馆的交通能更方便一些,也许他们会天天泡在图书馆里。”任竞说。

随着轨道环线的建成,交通不便这一障碍被打破了。据了解,2019年和2020年,重庆图书馆共接待了400多万名读者。

其实,重庆图书馆阅读环境的变化只是我市公共图书场所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市文化旅游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狠抓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已逐渐形成以公共图书馆为主干,覆盖广泛、便捷高效、智能现代的图书馆阵地网络。“‘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投入5.97亿元,新改扩建公共图书馆18个,其中新建13个,改扩建5个。”任竞说,江北区图书馆新馆将于年底投入使用,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也将于2022年与读者见面。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任竞说,根据计划,重庆图书馆未来除了将延长开放时间,尽快启动二期建设外,还将通过提高购书经费、增大馆内文献供给、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的方式,满足读者需求。“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感受阅读带来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这座城市的书香更加浓郁,让群众真正实现从‘文化温饱’向‘文化小康’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