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鼋头渚、灵山大佛、梅园等景点。“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就是郭沫若用来形容无锡太湖风景的。如此有文化积淀又风景秀丽的地方,肯定也不乏技巧精湛的各类手工艺人和他们的故事。此次,蓝海云平台就专为无锡拍摄了68 条共计300 多分钟的无锡故事,现与大家分享<让泥土焕发出生命的艺术>的故事。

泥人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无锡惠山泥人,始于南宋,盛行于明代,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无锡惠山所产的泥人,以其造型简练、色彩艳丽、形神俱备的独特风格而久负盛名。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惠山泥人的人物形象灵感主要来源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和民俗,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来自无锡的阿福形象。惠山泥人的制作十分复杂,对于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压、贴、镶、划、扳、插、推、揩、糊、装等技艺。

喻湘莲是惠山泥人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40年来,她对无锡惠山手捏戏文彩塑技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潜心研究,不断提高,不仅修复了大量历史作品,而且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她参与修复、抢救400多件传统无锡泥塑作品,保存了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她创作的许多优秀作品赴日本、美国、奥地利、巴西等10多个国家展出,并被收入《无锡惠山手捏戏文》画册。《霸王别姬》《醉骂》等5套戏文彩塑和复制的23套历史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馆收藏。《海瑞罢官》《十五贯》等13套戏文彩塑收藏于南京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了她创作的《大阿福》。

(喻湘莲与惠山泥人)

无锡的泥人阿福,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惠山有四只怪兽,即毒龙、恶虎、臭鼋和刁马,经常伤害人畜,践踏庄稼。后来有个天神“沙孩儿”化名阿福入山与四怪搏斗,四怪被除,阿福亦因流血过多,离开人间。人们捏制了他俩生前形象,以作纪念。大阿福经过历代艺人的再三创作,栩栩如生,给人以健康、幸福和美好的感受。

惠山泥人详细做法讲解(学做无锡泥人阿福)(1)

(无锡惠山泥人阿福)

喻湘莲做了近一辈子的泥人,她说:“制作技人心要静,这是自然地流露,如果你只想到这个东西能赚多少钱就完了,你要想到你这个东西做出来会有多少人喜欢它”。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这项民间艺术也逐渐走出国门,在海外被广泛传播,也成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特使。

惠山泥人详细做法讲解(学做无锡泥人阿福)(2)

(形态各异的泥人)

中国传统的民间技艺不仅要在国内继续传承下去,也要传播到海外,让更多的国外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通过蓝海云的努力,无锡的故事已被313 家各种类型的海外媒体采用传播,抵达受众超过1 亿、覆盖人口近10 亿,以一种独一无二的传播方式,获取了良好的海外宣传效果,也引起了海外媒体人的热烈讨论:

“我和我的观众都很喜欢蓝海云上的无锡故事,特别是涉及传统艺术和手工艺主题的内容,角度新颖,表现生动,可以帮助阿联酋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国,了解无锡”。

——Michael Pansini, 阿联酋City7 电视台

“尽管许多像BBC、CNN、半岛电视台这样的大型国际媒体机构都在北京设有采访机构,但他们的关注点都比较“宏大”,与我们这些中小型媒体的关注点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我们更喜欢报道一些“小事”,折射中国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蓝海云上的无锡内容大多恰恰是从小地方着手,‘以小见大’,与我们的诉求不谋而合,为我们报道这些贴近普通人生活的选题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Robert Ingrisano,独立制作人

“我很喜欢蓝海云上的无锡故事,这些内容我从前从未听说过。真想看到更多更好的无锡内容出现在蓝海云平台上”。

——Max Thomas-Edmond, 新西兰,编辑/ 撰稿人

“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一个重大的命题,也是一个难题。蓝海云将国际传播事业视为己任,带领中国传统艺术走出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