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为何在历史上享有大名?为何被后世演义再三推崇?其根源是因为,包拯在历史上连续扳倒了三位三司使。
且看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
包孝肃为中丞,张安道为三司使,孝肃攻罢之。既而召宋子京,孝肃又言其在蜀燕饮过度,改知郑州。已而即除孝肃,遂就命。欧公时为翰林学士,因疏孝肃攻二人以为不可而己取之,不无蹊田夺牛之意,孝肃虽尝引避,而终不辞。元祐间,苏子由为中丞,攻罢许冲元,继即除右丞。御史安鼎亦以为言,二人固非有意者。然欧公之言,亦足以厚士风也。
叶梦得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大词人,活跃在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年间。其祖父辈在宋仁宗朝庆历年间即出任翰林学士,母亲也是苏门四学士之晁补之之女,叶家可谓官宦世家。叶梦得本人虽未亲身经历宋仁宗朝,却对仁宗朝掌故颇为熟悉。因此,关于包拯弹劾三司使的这段记载可信度极高。
这则笔记中提到,当时包拯担任的官职为御史中丞。在宋代,御史负责弹劾百官,御史台最高长官便是御史中丞。身为御史中丞的包拯,在宋仁宗年间接连弹劾掉了三位三司使,正因为如此,包拯名震天下,成为百姓心中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的楷模。
不过,若我们细细考核这段历史,就可以发现,被包拯弹劾的三位三司使,并非是什么贪官污吏,更绝非什么大奸大恶,这三位三司使,都是有才干,有名望,但是在个人品性,即私德上有些瑕疵的宋朝名臣。
第一任三司使上面史料中没有提到,那人叫做张尧佐,乃是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的伯父。此人在历史上颇为精明强干,是从基层一步步做起,在民间口碑很好。他出任三司使其实是有资格的,但是,包拯提出,张尧佐乃是外戚,祖宗制度外戚不可重用。因此,张尧佐被罢黜。
第二位三司使是张安道,此人乃是宋朝大大的贤臣、名臣。张安道,名方平,字安道,此人天资聪明,过目不忘,从政之后多有建树,几次出使契丹,在仁宗后期上书革除弊政,深得士大夫敬重。苏轼一生都以张方平为师,更将张方平比作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换言之,张方平不但有才,并且是位忧国忧民的好官。那包拯为何要弹劾张方平呢?
原来,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以低于市价的价格,买入了某家一处宅院。包拯以为,张方平是仗势欺人,不配担任执掌国家财政的三司使。
包拯用词非常犀利,在弹劾奏章中抨击张方平“无廉耻,不可居大位”。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后,并未得到张方平利用权势欺压百姓的确凿证据。不过,按照宋朝官场惯例,只要是被御史台弹劾,那么,相关官员就会立刻被停职。
另外有笔记记载说,包拯青年时得到宰相吕夷简提拔,深感吕夷简恩德。可是,张方平却与吕夷简不和。或者是因为这个原因,包拯要扳倒张方平。
张方平就这么不明不白被罢黜了三司使。继任者为宋子京。这宋子京,名宋祁,字子京。这人就更加有名了,他有一句著名的词,广为流传,叫做“红杏枝头春意闹”!因为这首词,宋祁也被后人称之为红杏尚书。
宋祁为何会被罢黜呢。叶梦得记载说是“在蜀燕饮过度”。就是宋祁在四川当官的时候,喝酒开会超过了规制了。叶梦得这话说得含蓄。其实,包拯是弹劾宋祁生活作风腐化,男女关系混乱。
在别家史料记载中提到,宋祁家中已经有十多个小妾,可是,在四川为官时,依然买了许多歌姬舞姬,整个在家中吹拉弹唱。
包拯人为,三司使乃主持一国财政之高官,生活作风必须严谨。宋祁这种人,根本不配做三司使。于是,宋祁也被停职反省。
不过,宋祁在担任三司使的时候,有没有以权谋私,贪污堕落呢?没有。并且,史料中记载,宋祁是先将那些女子买入家中,成为歌姬之后,再那啥。换言之,宋祁没有违法。只是不像包拯那么生活作风端正罢了。
短短时间接连三位三司使都被罢黜。宋仁宗召集宰执大臣,商议人选,一时之间竟然无人肯当那三司使。最终,宋仁宗只好让包拯出任三司使。
言下之意很简单:行,你人为谁都不行,那你来当!
包拯接到诏令之后,闭门不出好几天。对这个任命,他知道必然会引起非议。后来还是皇帝下诏催促,他才不得不前往上任。他担任三司使没多久,宋仁宗也知道包拯尴尬,便提拔包拯担任枢密副使去了。
叶梦得提到欧阳修抨击包拯“蹊田夺牛”,意思是说,欧阳修人为包拯不地道。仅仅因为人家的牛踩了你家的田地,你就把人家的牛都抢走。言下之意,是说几任三司使只是生活作风有点小问题,根本没有严重到罢黜的地步。最后包拯自己当了三司使——从御史中丞到三司使是升官哦,更让欧阳修认为是包拯有意为之。
包拯本意自然不会那么龌龊。在历史上,包拯是一个个人品德非常严谨,一生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之人。他不像后世演义中那样精明,那样能审案,但是做事情循规蹈矩,有板有眼,不徇私情,这一点是世所公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