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柴荣被称为五代时期最优秀的帝王,没有之一。获得这一殊荣的他,其实也只有6年的在位时间,可就是这6年,创造了五代时期,若干帝王所无法企及的功绩。

柴荣南征北战的时候,做了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那就是三征南唐。打仗没什么大不了的,亲征也是很多帝王的家常便饭。可是柴荣三征南唐却不一样,他把南唐给打得服服帖帖的时候,却没有夺取南唐的江山,而是答应了南唐国主李璟的求和。我们首先一起看看柴荣是怎么三征南唐的。

柴荣 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三征南唐打服对方以后)(1)

第一次亲征南唐:

主要人物:

南唐:李璟、刘彦贞、张全约。

后周:柴荣、李谷、李重进、赵匡胤。

公元955年的11月份,柴荣看准了时机,打算出征南唐。他一方面自己这边积极备战,另一方面怂恿南方的吴越王钱弘椒出兵常州,对南唐造成威慑。

开春以后,柴荣便命令李谷带着人马从正阳渡过淮河,直奔南唐而来。李谷的大军捷报频传,这让柴荣拥有了信心,于是打算御驾亲征。

可这个时候李谷却遇到了南唐的硬茬子刘彦贞的人马,他们驾驶着上百艘战船,朝着正阳城而来。

后周最要命的浮桥,是后周军队过河的关键。如果刘彦贞在这个时候攻打浮桥的话,那李谷的人马可就完全回不去了。

为此李谷只能带着人马撤回了正阳城。得知消息的柴荣已经无法阻止这一错误的决定,其实刘彦贞只是佯攻而已,他们也不敢轻易出手,只是想试探一下对手的虚实。

没想到李谷如此软弱,于是刘彦贞便打算强攻正阳城,而这个时候柴荣已经将李重进和赵匡胤的人马调往前线,在正阳城外痛击刘彦贞的人马,刘彦贞被当场斩杀,南唐军伤亡惨重。

南唐军队恐慌之际,张全约带着残​余人马逃回了寿州。此后柴荣大军先后攻占了滁州、扬州等地,这一战以南唐大获全胜告终。

柴荣 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三征南唐打服对方以后)(2)

第二次亲征南唐:

主要人物:

南唐:李璟、刘仁赡。

后周:柴荣、赵匡胤。

南唐的援兵来得很快,虽然被李重进击败了一波,但是源源不断的援军,战斗力非同小可。这个时候柴荣选择二次亲征。

安排好内部事务以后,柴荣从大梁出发,带着打造好的数百艘战船,命令南唐降将训练水战士卒,打算掌握水战的主动性。

柴荣到了寿春城下以后,命令先锋赵匡胤猛攻紫金山的南唐大营,斩杀3000多人,取得了巨大胜利。

南唐军败逃后,柴荣命令赵晁带着本部人马顺着淮河前行,柴荣这边继续围攻紫金山,南唐上万军士被斩杀。剩余的人马果然顺着淮河逃窜,结果又被赵晁的人马在淮河上狙击。

四年春,世宗再驾南征。三月,大败江南援军于紫金山,寻下寿州,乃命班师。是岁冬十月,世宗复临淮甸,连下濠、泗二郡,进攻楚州。明年春正月,拔之,遂移幸扬州,驻大军于迎銮,将议济江。景闻之,自谓亡在朝夕,乃谋欲传位其世子,使称藩于周。---《旧五代史》

这一战南唐损失了四万多人马,车马器械、粮草辎重不计其数。南唐节节败退的局面,很多人认为是李璟没有御驾亲征的原因。

所以李璟这个时候也打算御驾亲征,但是他哪有这个雄心壮志呢?犹豫再三,都没能走出金陵城一步。

寿州城的南唐守将刘仁赡已经病入膏肓,面对城下的后周大军,城内的监军周廷构只好以刘仁赡的名义选择了投降。拿下寿州城以后,柴荣秋毫无犯,而且前仇不追究,甚至开仓放粮,赢得了寿州城百姓的热烈欢迎。

柴荣 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三征南唐打服对方以后)(3)

第三次亲征南唐:

主要人物:

南唐:李璟、郭廷谓、陈承昭。

后周:柴荣、赵匡胤、李重进、康保裔。

半年以后,柴荣再次从大梁出发,到了濠州城下。南塘早就在这里设置了栅栏,而且挖了护城河,明显是准备充分。

柴荣观察地形以后,亲自带兵攻打濠州城,康保裔带领数百名士兵骑着骆驼在前渡过护城河,赵匡胤则带着骑兵跟在他们后面。

猛攻之下,最终由李重进攻破了濠州城。而南唐的水军在淮河上的布防也被后周的水军攻破,南唐守将郭廷谓只好选择投降。

李璟又派了数百艘战舰前来支援,结果遭到了柴荣的伏击,斩杀南唐大军5000多人,俘虏了2000多人。

此后柴荣大军战无不胜,赵匡胤占了泗州城,吩咐手下人秋毫无犯,老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拿出收割好的稻谷劳军。

此后南唐战舰再次来袭,柴荣带领人马在楚州城外击败了南唐大军,他们只好顺着淮河向东逃窜,柴荣再次追击,成功俘虏了南唐保义节度使陈承昭,并且搅和了300多艘战船,俘虏了7000多名南唐士兵。

此后柴荣先后攻克了楚州、扬州和泰州等地。南唐静海军被柴荣攻占,后周正式和吴越国接壤。自此柴荣平定淮南之地,拿下了十四州、六十个县。


一、柴荣三征南唐后,李璟的态度怎样?

南唐军在这三次大战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什么获胜的情况,甚至接二连三地战败。为此李璟也很苦恼,他没想到自己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

  1. 为此李璟多次向后周求和,最后一次也是最惨烈的一次,那就是同意划江而治,将长江以北的所有南唐领土都交给后周。
  2. 此外李璟本人还自去帝号,只称呼自己为江南国主,由此可见,当时的李靖已经向柴荣称臣了。所以我们不能责怪李煜后来向赵匡胤称臣的行为,毕竟他老爸李璟已经率先垂范了。
  3. 李璟当时最担心的是什么呢?就是后周的大军会南渡,只要柴荣选择南渡,那么南唐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当时的长江天堑,已经被后周牢牢掌控。

为此李璟明知道江北的土地是守不住了,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索性送给人家好了。所以李璟将淮南地区的庐州、舒州、蕲州和黄州索性一起送给了柴荣。

世宗征淮,保融遣指挥使魏璘率兵三千,出夏口以为应。又遣客将刘扶奉笺南唐,劝其内附。李景称臣,世宗得保融所与笺,大喜,赐以绢百匹。荆南自后唐以来,常数岁一贡京师,而中间两绝。及世宗时,无岁不贡矣。---《新五代史》

柴荣当然就比较高兴了,也就答应了李璟的求和。人家又是送地盘,又是去帝号,而且每年都要给钱数十万,柴荣当然愿意答应这种和谈了。

柴荣 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三征南唐打服对方以后)(4)

二、柴荣为什么没有一举灭了南唐?他的目标在北方。

在柴荣眼中,南唐、吴越这些都是小毛孩子,随时都可以灭了他们。所以柴荣这次教训了一下南唐,并没有立刻灭了他们。

反倒是北方的契丹,才是柴荣心目中的心腹大患。自从后晋的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以后,契丹人的力量,就迟迟没有离开过北方中原地区。

他们想要南下中原,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中原地区无险可守。这么一来就算是兵强马壮的后周,依旧受到契丹人的威胁。

为此柴荣心里最大的对手,那就是北方的契丹。只有将燕云十六州给收回来,他柴荣才能安稳地在中原地区称霸。

至于南方的南唐和吴越,虽然有一点战斗力,但是他们没有北伐进取之心,偏安一隅的心态,只能够让他们迎来灭亡。

李璟在多次战败以后,自去帝号,并且割地求和,这表面上来看,李璟好像得偿所愿了,其实柴荣就是要惯着他们这种不求上进的心态。只要南唐长期这么下去,早晚是后周的囊中之物。

柴荣 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三征南唐打服对方以后)(5)

三 、攻取燕云十六州,柴荣壮志未酬。

主要人物:

大辽:辽穆宗、萧思温、李在钦、终廷辉。

后周:柴荣、赵匡胤、刘重进、孙行友。

打服了南唐以后,柴荣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便带着大军从河北沧州北上,直奔大辽而来。这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将石敬瑭留下的烂摊子给修补起来。

  1. 四月十七日,柴荣占领辽宁州后,分大军为水陆两路大军。赵匡胤带领水军,韩通带领陆军,柴荣自己乘着龙船北上。
  2. 四月二十三日,柴荣大军与大辽兵马都总管萧思温交战,萧思温战败,益津关守将终廷辉开城投降。
  3. 此后水路不通,柴荣则带领大军从陆路出发,先后攻克瓦桥关、淤口关、莫州以及瀛州。关南地区都被柴荣收复。
  4. 五月初,柴荣命令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攻打固安,孙行友攻打易州。易州刺史李在钦兵败被俘,燕云十六州眼看着就要拿下了,这个时候出了问题。

大辽发现根本不是柴荣的对手,连忙派人到北汉去调兵攻打后周,以此掣肘后周大军。幽州眼看着就要拿下了,柴荣根本不可能死心。

他一边派遣李重进抵挡北汉的军队,一边加快速度攻打幽州。可能是舟车劳顿再加上急火攻心,柴荣自此一病不起。

仅仅42天时间,柴荣带着大军连续收复了三关和三州,一共有17个县。可见拿下幽州,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柴荣得病以后,只能选择停止前进,他将已经攻占的地区固守以后,慢慢选择撤军。不久之后柴荣就病死了。可以说,是老天爷不让柴荣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是他个人能够改变的。

柴荣 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三征南唐打服对方以后)(6)

四、柴荣最担心的,便是后院起火。

柴荣为什么要在北伐之前,把南唐给打服气了?因为柴荣担心南唐会在自己北伐的时候,出兵攻打后周的南部地区。

如果柴荣倾国而出,那么南唐乘势北伐,柴荣将会无家可归。这才是柴荣最担心的事情,所以他先三次亲征南唐,攻占长江以北的所有领土,让南唐臣服于自己。

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柰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嬴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资治通鉴,后周纪》

只有这样才勉强算是,消除了后方的威胁。可是后周不止一个后方,与后周有世仇的北汉,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柴荣的一举一动。

只要柴荣北伐大辽,那么北汉随时都可以出兵。不过北汉出兵比南唐出兵,要好对付的对,大家都在北方,距离上是够得到回援的。为此柴荣并没有特地收拾北汉,而是直接进军大辽。

三征南唐,不仅起到了收拾后院的效果,而且可以给后周立威。当时天下正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到处都是小诸侯国,柴荣贸然攻打契丹,定然会让不少诸侯国觊觎空虚的后周。

而三征南唐的时候,柴荣彻底把南唐给打服气了,又扫荡了南唐北方的地盘,那其他诸侯国就不敢贸然对后周动手了。这样柴荣放手一搏,夺取燕云十六州,才会更轻松。

柴荣 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三征南唐打服对方以后)(7)

总结:拿不下燕云十六州,是柴荣一生的遗憾。

柴荣33岁登基,39岁病逝。这6年时间里,柴荣南征北战,不仅扩大的后周的地盘,而且也锻造出了一支兵强马壮的队伍。

赵匡胤后来正是依靠柴荣锻造出来的这一支队伍,才打下了北宋的江山。不过很可惜的是,柴荣没有拿下燕云十六州,这肯定是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

因为柴荣没能收复这些地方,以至于两宋三百年都一直备受北方政权的欺辱。先是大辽后是大金,再就是蒙古南下。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里落在别人手里,这就好比自己家的大门随时为对手敞开一样,人家想要出兵南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相反你要北上却必须要越过燕云十六州的复杂地形。

三征南唐,再北伐大辽,这一战略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奈何柴荣的寿命不长,又没有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帮助他完成没有实现的理想,所以这一搁置就是三百多年。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

《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