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电影暑期档,有三部国产科幻电影先后上映。它们是:7月15日上映,陈思诚执导,黄渤、荣梓杉、姚晨、范伟主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7月29日上映,开心麻花出品,张吃鱼执导,沈腾、马丽主演的《独行月球》;以及8月5日上映,吴炫辉执导,古天乐、刘青云、刘嘉玲、姜皓文主演的《明日战记》。截至8月20日,《外太空的莫扎特》累计票房2.23亿元,豆瓣评分4.4;《独行月球》累计票房26.51亿元,豆瓣评分6.8;《明日战记》累计票房4.58亿元,豆瓣评分6.4。

想要把这三部电影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并不容易,甚至并不现实。因为这三部电影,除了都是国产电影、都有“科幻”这个标签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共性。把这三部电影放在一个标准下讨论,就像是把家用轿车、载重卡车和F1赛车放在一个场景里去比较一样。

想要有效地分析它们,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关于科幻电影的细化的分类标准。这样,就可以将所有的科幻电影进行细致的归类。对每一个子类里的影片进行横向比较,就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部影片的优缺点,并且还可以为将要制作的科幻电影提供借鉴。

评判科幻电影,先探“深浅”

在细化分类前,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科幻电影。“科幻电影”这个看似不言自明的概念,其实在定义上是很模糊的。有一些电影,虽然挂着“科幻”的标签,却很难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还有一些电影,虽然符合科幻电影的定义,却挂着“奇幻”的标签。

此外,人们对科幻电影还有很多误解。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要求科幻电影做到绝对的科学严谨。虽然“科幻”里有一个“科”字,但它既不是科研成果,也不是科普作品。即使对那些经典科幻电影,也不能用“科学性”和“严谨性”来评判。《回到未来》中速度达到88英里就能够穿越时空的时间机器,并比不《哈利·波特》中一声咒语就能够取人性命的阿瓦达索命咒更有科学性。《E.T.》中有着各种超能力的外星人,也并不比《精灵鼠小弟》中那只会说话的老鼠更加科学。论及世界观的严谨程度,奇幻作品《指环王》要比绝大多数科幻作品更加严谨。这是因为,不管是科幻影视剧,还是科幻小说,或者其他形式的科幻作品,其分类是作为一种文艺作品存在的。评判其是否合理,是看它在自己的设定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甚至在某些时候,为了剧情需要或者戏剧效果,可以故意出现一些自相矛盾或者说“吃设定”的地方。不明白这一点,就会出现像《北大教授质疑的69个不合理之处》这样不知所谓的批评。

而且,“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也不能生硬套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逻辑和经验。比如同样是在极高的科技水平下,大规模兵团战斗仍然使用冷兵器肉搏作为战斗方式,这个看似极为不合理的设定,在《沙丘》中就是有理有据的,而在《黑豹》中就显得有些荒谬。原因在于,《沙丘》里有一个附加设定——在那个世界里,存在霍尔兹曼护盾这种科技。这种护盾可以调节为仅允许低于特定速度的物体通过,进而实现对高速的子弹、炮弹等动能武器的防护。如果使用激光枪等能量武器对护盾射击,将会引起亚原子层面的聚变,导致核爆。因此,在《沙丘》的世界里,士兵使用冷兵器战斗非常合理。

这正是科幻作品不同于其他类型作品的最大特点。那些异于日常生活的科幻设定,会从底层逻辑开始,对整个作品的各个层面(小到人物的服饰、发型,大到整个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以及故事中人物的行为逻辑和思维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化。这也造就了科幻电影中一个个光怪陆离而又引人入胜的奇特世界。而且这些设定做得越深入,越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异化就越彻底,越广泛。这也是科幻电影的独特魅力。

而这种特点,也给了我们一个对科幻电影进行分类的客观标准。那就是参考拳击或者举重比赛中根据选手体重划分量级的做法,根据作品的中科幻元素设定的深浅程度,对科幻电影进行等级划分。

《外太空的莫扎特》垮的不是科幻层面

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外太空的莫扎特》显然属于“轻量级”科幻电影,而且可以说是最轻的“蝇量级”。

在这个级别的科幻电影当中,科幻元素只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麦高芬”存在。不管是发生的背景环境,人物的行为逻辑,还是故事的走向和传达给观众的内容,都和其他现实向的电影没有本质差别。正因如此,衡量这个级别的科幻电影的标准,不在于科幻做得怎么样,而在于故事讲得好不好,能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和共鸣。

具体到《外太空的莫扎特》,不难在国产科幻电影中找到和它同一量级的影片,比如黄渤和沈腾主演的《疯狂的外星人》、周星驰主演的《长江七号》。实际上,这三部影片在制作的逻辑上几乎一模一样,本质上都是围绕着知名笑星(黄渤、沈腾、周星驰)为核心卖点打造出来的喜剧电影,科幻元素的引入,只是提供了一个闯入的外来者的身份(即三部电影中的外星人)。一方面,这个外来者对闯入的环境不熟悉,引发各种状况,从而形成笑料。另一方面,这个外来者又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超能力。在与其他角色互动的时候,这些超能力就会通过威胁或善意的方式,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其他角色的内心。这也是三部电影推动剧情发展、展示影片内核的主要方式。

这类电影的叙事和人物行为逻辑几乎与日常生活完全一致,因此需要扎实的剧本和表演,否则非常容易让观众感到出戏和尴尬。

而《外太空的莫扎特》恰恰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糟糕。就像现在许多国产影视作品一样,《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散发着一股与普通人生活格格不入的虚假感。例如,剧中任大望所住的“回迁房”,看着更像优质学区房,房子宽敞明亮、装修精致、离学校近。被前妻看不起的任大望,家里买得起钢琴,请得起名师,亲子旅游住得起豪华套间。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环境设定,让后面所有关于努力、拼搏的剧情难以引起观众共鸣。

终结者和外太空的莫扎特对比影评(莫扎特月球机甲战)(1)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主角住的“回迁房”,看起来更像优质学区房,类似这种脱离普通人生活现实的细节,损害了观影时的共情可能。 (资料图/图)

这部电影的演员,同样有着让人出戏的问题。例如在初中生小天的选角上,就有很大问题。2020年开机时,荣梓杉14岁,但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多,比饰演小天父亲任大望的黄渤还要高一头。让这样一个看上去已经完全成年的“小天”,去演绎那些本属于小孩子的桥段,剩下的就只有满满的尴尬。

终结者和外太空的莫扎特对比影评(莫扎特月球机甲战)(2)

参演时身高超过一米八的荣梓杉,饰演主角初二学生小天,形象显得违和。 (资料图/图)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外太空的莫扎特》得到现在这样的票房和口碑,可以说是必然的。

《明日战记》的天花板

与“轻量级”的“莫扎特”不同,《明日战记》显然属于“重量级”科幻电影——科幻元素和设定会深入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落,使得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的奇异感。因此,“重量级”的科幻电影,一般都需要从零开始搭建整个环境。其中包括特技化装、服装设计、模型建造、电脑CG等“硬核”的前期工作,也包括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并依据这套逻辑体系设计剧情走向和人物的行动和对白。

正因如此,对于“重量级”的科幻电影来说,除了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影片中用各种特效所呈现的“科幻世界”本身也是极为重要的看点。而诸如庞大的宇宙飞船、长相怪异的外星人、光怪陆离的外星环境等各种特效场景,也正是一提起“科幻电影”时,浮现在很多人脑中的第一印象。

在国产科幻电影中,与《明日战记》同一个量级的影片,有《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垒》。对于后两部影片的成败,已经有太多的分析了。简单来说,对于这个量级的科幻电影,需要做到的就是“纯粹”。对于“重量级”的科幻电影来说,科幻本身就是最大的看点和卖点。因此,“纯粹”地做好世界观的展示,讲一个在影片的设定下合理的故事,就已经足够达到及格线了。如果能够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引发观众情绪上的认同与共情,则会是很好的加分项。但如果在影片中夹杂一些其他的“私货”,则会导致很大的减分。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日战记》做的算是及格的。从宣发开始,《明日战记》的制作方就很清楚,它的卖点就是机甲战斗。考虑到这是一部中国香港出品的国产电影,现在这个成片质量,甚至可以说是不错的。而影片的剧情,在“为机甲战斗”这个目标下,虽然略显简陋,而且有一些细节上的bug,但没有大的硬伤,也算得上合格。

终结者和外太空的莫扎特对比影评(莫扎特月球机甲战)(3)

《明日战记》主打机甲战斗的卖点,符合这类电影的商业规律,也是该片的可取之处。 (资料图/图)

《明日战记》最终质量的天花板,是它的体量和格局。“重量级”的科幻电影,有着更为庞杂的设定,要展现这些,就需要更多的情节和场景。因此,这一级别的科幻电影,天然就需要更多的投资、更大的制作、更长的篇幅来呈现那些更为复杂的“科幻世界”。而这显然不是片长还不足100分钟的《明日战记》所能满足的。在这个时长内,很多应该更细致呈现的机甲和怪兽、应该有更详细展开的来龙去脉,都只能简略地一带而过。对这部影片的很多批评,都着眼于此。

终结者和外太空的莫扎特对比影评(莫扎特月球机甲战)(4)

囿于制作体量,《明日战记》对机甲和怪兽的呈现缺乏充足的细节,这影响了该片的最终质量。 (资料图/图)

但是,这个问题不是《明日战记》的制作方能够解决的。它需要一批真正热爱科幻的电影人,以及更为成熟的电影市场和电影工业体系,才能够培育出成规模的“重量级”国产科幻电影。

《独行月球》的割裂玩法

按照本文的分类标准,《外太空的莫扎特》和《明日战记》在各自的量级内都是很典型的影片。相比之下,《独行月球》则显得有些“另类”。

其实《独行月球》也属于“重量级”的科幻电影,而且在制作上也合格。不管是对月球基地的呈现,还是独孤月行走的月面空间,以及他那一趟环月驾驶的整个过程,《独行月球》都做得可圈可点。在国产科幻电影中,这样的制作水平,甚至可以说除了《流浪地球》,很难找到与之匹敌的。

但《独行月球》不是一部“纯粹”的科幻电影。“重量级”的科幻电影,最大的看点和卖点就在于科幻。而《独行月球》却“另有打算”。在这部影片中,搞笑被抬到了一个极高的优先级。甚至为了搞笑,主创不惜牺牲了一些剧情上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虽然《独行月球》的原作就是一部搞笑漫画。但是连载漫画这种形式,本身决定了读者有更长的时间跨度去阅读整个故事,从而更容易在搞笑的细节和整体的故事走向之间切换。而电影版《独行月球》时长只有两个小时,在这个篇幅里要塞进那么多的笑点,还要讲述一个本质上是悲剧的故事,无疑会让观众的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

终结者和外太空的莫扎特对比影评(莫扎特月球机甲战)(5)

《独行月球》舍弃了原著漫画中的许多结构性笑点,代之以对剧情推动和人物塑造没有实质贡献的包袱。 (资料图/图)

同样可惜的是,影片的制作方开心麻花团队在进行剧本改编时,做了很多“开心麻花式”的处理。他们把原作中的一些由剧情本身产生的结构性的笑点,替换成了游离于故事之外的“包袱”。比如花了好几段戏来呈现的机器狗,仅仅是作为最后那一跃的笑点存在,对推动剧情的贡献近乎为零。

片中独孤月牺牲的一段戏,加入了很多细节的呈现,使得整部影片最后的剧情走向变得格外严肃。这样的处理,使得《独行月球》的整体观看体验显得很割裂,就像在热辣的重庆牛油火锅里下了一块草莓蛋糕。这也就是为什么《独行月球》有着堪称优秀的制作水准,也有着不错的票房成绩,在口碑上却只能算是将将及格。

终结者和外太空的莫扎特对比影评(莫扎特月球机甲战)(6)

《独行月球》中众多喜剧包袱与影片的悲剧结尾显得割裂。 (资料图/图)

如果回顾过去的影片,就会发现,将搞笑桥段和剧情分离,似乎是开心麻花的一贯做法。而最近几部由开心麻花出品、沈腾和马丽主演的影片的豆瓣评分分别为:《这个杀手不太冷静》6.2,《西虹市首富》6.6,《羞羞的铁拳》6.8。《独行月球》现在的口碑,可以看做“开心麻花式”喜剧电影的正常表现,只不过它碰巧同时是一部制作质量过硬的科幻电影罢了。

总体来说,2022年暑期档上映的三部国产科幻电影,都有各自的不足和问题,但是也体现了一些进步和优点,这也使得国产科幻电影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海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