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在仍然只是一位亲王的时候,曾经命画工与匠人制作了一架十二扇的屏风,每扇屏风上都绘有一位时装美人。其中的一位美人头簪菊花,手里持着一对套在一起的雕花玉环,眼望门外喳喳报喜的喜鹊,意有所思。

此物入目始牵心今生相遇称知音(花如解语还多事)(1)

今天的观众已经看不出这个画面的主题,因为大家都不知道美人手中套环的含义,不知道,她是手持着古人曾经非常熟悉的玉连环。

在当今中国,情人们彼此表达爱意,基本上全靠从西方借来的一套规矩,什么玫瑰花巧克力之类。但是,要知道这世界上不仅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崔莺莺和张生。中国古人的感情世界一样的丰富,在漫长文化传统的熏陶下,所发展出来的表达爱意的词汇,也许比所谓西方人还更其缤纷。

如果细心盘点,我们就会发现,寓意“我爱你”、艺术化、物质化的传统象征精巧华美,多姿多彩,不妨称之为爱的物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传统的表达爱意的特定形式,既建立在具体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上,也建立在中国高度发达与先进的技术水平之上。

如玉连环,就是玉工技巧的结果。

中国人自古推崇美玉,当然,这其实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地质条件有关,本土少有优质的彩色宝石如红宝石、翡翠之类可供开采。无论如何,玉成为几千年来最受珍重的宝物,相应的,治玉工艺也异常高超。其中有一项近乎神话的巧技,玉工利用掏雕技巧,在一块整料上琢出一串圆环,但让这些圆环彼此套在一起,无法分离。

此物入目始牵心今生相遇称知音(花如解语还多事)(2)

玉环浑圆无缝,使得其相互套合的状态仿佛是天然生成一样,实为人工创造的奇迹。出土商代玉器上就已经带有掏雕成的活链,到了战国时代,玉活环技术变得异常发达,出现了曾侯乙墓出土十六节龙凤形玉佩这样的精彩作品。此后,从铺首、瓶盒的衔环、印纽到耳坠,玉制套环在奢侈品与首饰当中都是活跃的因素。

此物入目始牵心今生相遇称知音(花如解语还多事)(3)

在如此的背景下出现了玉连环这一种固定的饰品形式,以掏雕技术制成两个互相衔在一起的圆形玉环,这一对圆环形状一样,大小一样,雕饰的花纹也一样,蕴含的寓意则是我愿与你成对成对,情爱永无尽头。最早记载见于战国策,介绍了君王后巧解玉连环的故事。君王后,是春秋战国时齐国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丈夫是齐国的齐襄王,齐襄王当政时,君王后时常为自己的丈夫在治国方面出谋划策。齐襄王离世之后,君王后又协助自己的儿子继续管理齐国。

这一时期,秦国正逐渐强盛,也开始有了吞并诸国的野心。不过秦庄王并没有贸贸然出兵,而是先试探一下诸国对秦国的态度。对于齐国的君王后,秦庄王更多了一份忌惮,因为他知道这个女人很不简单。为了试探一下齐国和君王后,他派遣使节出使齐国。

在齐国的金殿上,秦国的使节行礼已毕,呈上了一个的锦盒,并说,“我国大王听说齐国百姓个个聪明,君王后更是聪慧异常。大王有个难题,想烦劳君王后解答。边说边打开锦盒,里面盛放着一套温润无暇的玉连环。齐国的文武大臣看罢纷纷称奇,赞叹是绝世无双的宝物。使节见百官纷纷赞许,得意洋洋地接着说,请君王后帮我国大王解开这套玉连环。”

此物入目始牵心今生相遇称知音(花如解语还多事)(4)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大家看的都很清楚,这件玉连环是整块玉料雕琢而成,再聪明的人也没办法解开。可君王后却不慌不忙地接过侍从呈上的玉连环看了看,遂传令命侍从取来了一把铁锤。还没等秦国的使节反应过来,就将玉连环砸碎了。连环——爱情象征物

玉连环的特点在于,它不再是奢侈品上的附件,而是单独的一件饰品。从先秦时代开始,这种贵重的套环成为中国历史上历久弥新的爱情象征物之一,多情男女会以这种小饰品赠给所恋的对方,表达二人生命“可碎”而情感“不可离”的意愿。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连环歌》便咏道:“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连环可碎不可离,如何物在人自移……”不难理解诗意,一件奇巧的工艺品——连在一起的两只玉环,作为爱意的象征,由一位男子赠送给诗中的女主人公。只可惜赠环人的情感并不长久,最终女主人公只能面对玉饰,惆怅对方的薄幸。

到了宋代,以玉连环相赠,在上层社会是极为流行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典型如朱敦儒的一首《浣溪沙》讲述,一位艺妓派人给词人送来两样表情之物,一样是打有同心结的香佩,另一样是“帕儿双字玉连环”——绣有伊人闺名的手帕,帕子一角吊着一件玉雕的双连环。此外,赵彦端《菩萨蛮》:“美人书幅幅,中有连环玉。不是只催归,要情无断时。”则是在两地远隔的情况之下,女子随信送上一对玉连环,希望对方不要情断恩绝。

此物入目始牵心今生相遇称知音(花如解语还多事)(5)

南京漂水县柳家村元墓出土的一件“螭龙灵芝环”便是一件“玉连环”,它是用一块玉料琢出两个圆环,环的正面雕有龙纹,背面则各带一个鼻环,彼此相衔。当时,这对玉环带着具体的实用性,是用以系束腰带的“绦环”,相当于“带扣”的作用。使用时,把一条丝编的长绦带的一端系结在其中一个玉环中,以绦带绕着腰身一周,然后把带子的另一端穿入相对的玉环内,打个活扣,如此让腰带固定。欧阳修有《别后》诗咏云:“连环结连带,赠君情不忘。”就是描写一对有情人在分别的时刻,女方以一条系着玉连环带扣的腰带相赠,让男子时时的把这双连绦环的长带系在腰间,同时把彼此的深情也记在心里。

不过,柳家村元墓出土的螭龙灵芝环,不能算是玉连环的主流款式。尚有一种更加为人们钟意的玉连环形象,是以一对大小一样、形状对称的圆环直接地互相套在一起。在元代,这种玉连环还发展出一种美妙的升级版——“开合玉环”,即,两只套环在向外的一侧为半圆形,而向内的一侧则琢平为剖面的形式,并且在适当部位做出榫合的结构。如此,两只半圆环可以互相扣合在一起,变为一只看去完整的圆环。一旦将双环分开,则是一对套在一起的对称雕环。环内侧的剖面上还要铭刻诗句,并涂成金字,让整件饰品既华贵又富于情趣。元人张翥《绿玉连环歌为邢从周典簿作》中形容:“展之两环不盈尺,迭作团团小苍璧。”清代乾隆皇帝《咏开合玉环》则道是:“合若天衣无缝,开仍蝉翼相连。往复难寻端尾,色形底是因缘。”都是生动而准确的描述。

此物入目始牵心今生相遇称知音(花如解语还多事)(6)

由于玉连环是情人之间互赠以表达深情的饰品,传统绘画中便常会描绘手持一双玉连环出神的女子,往昔的人们一看到这样的形象,就都能心领神会,明白画面上的女性是在凝神想念心上人。雍正美人屏风上的簪菊女子便正是带有如此含义的一个经典形象。尤其有趣的是,她手中所持的还是开合玉连环,带有清代开合玉连环普遍采用的蚩尤环纹样。

玉连环的多种用途

传统生活中,寄托情感的玉连环既是精美的饰物,也可以用于多种的具体用途。将其吊在床帐的垂带上,便是帐环,系束帐帷;缝在手帕一角,则足以拴带荷包、口红盒等随手应用小物品。对于女性来说,以细巧的玉连环充为耳环的吊坠,是很流行的款式,这种耳环叫“连环珥”,更可以将玉连环吊在簪头,摇曳在鬓畔。另外,开合玉连环同样被用为绦子、丝绸腰带上的束环,如张翥咏绿玉连环诗就道是“请君留束锦宫袍”。

往昔多情男女凝结在玉连环中的深情,那不出声却时时刻刻昭示天下的爱的告白,在今天,也该由现代设计继续传递下去。

并微笑着对秦国使节说,如此简单,不就解开了吗,秦国使节回过神来,勃然大怒,大胆,这是藐视我秦国,大王绝不会饶恕尔等,定叫齐国瓦解冰消,只见君王后异常平静的笑着说,使节勿恼,这玉连环乃是你国大王请我解的,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才帮了这个忙。秦王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是万万不会和帮助过他的人过不去的。

秦国使节无言以对,回国对秦庄王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秦庄王明白君王后是通过击碎玉连环的举动向自己传递了齐国人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了齐国的尊严的信息。应该说君王后击碎玉连环不仅表现了个人的生存智慧,同时也为齐国在外交领域赢得了一场胜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