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丧行礼怎么喊(奔丧与吊丧)(1)

现实生活中,在一般居民的知识范围和语言习惯里,奔丧和吊丧被用混了。就是说,奔丧也罢,吊丧也罢,反正都是参与丧事,没人刻意去区分,也不想去区分。其实,奔丧与吊丧,礼法意义完全不同。奔丧是自己有丧,奔而往之,核心是居丧守制;吊丧是人家有丧,往而吊之,核心是祭奠慰问。我们对照丧礼规范文本的规定,分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礼记》中有一篇专门讲奔丧的,篇名就叫“奔丧”,我们节选几个片段,分析一下

“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遂行。”意思是说,听到亲人过世,立即哭,哭得伤心欲绝,不能自持。然后问报丧人什么情况,再哭。哭得一塌糊涂,不像人样。于是开始奔丧。

“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过国至境,哭尽哀而止。”“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缌麻即位而哭。”意思是说,奔父母之丧(斩衰丧服),早晨看到星时走,晚上看到星时宿。至国境,哭尽哀。齐衰丧服的人奔丧,看到乡境哭;大功丧服的人,看见大门哭;小功丧服的人,到大门口哭;缌麻丧服的人,到灵堂丧位上哭。

从《礼记---奔丧》的规定来看,奔丧人特指有丧服的人员,即属于丧礼“五服”之内的人员。“五服”一开始就是丧礼概念,而且自始至终都会丧礼概念,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款式,作用是分亲疏、立长幼、树尊卑,别贵贱,用以标识丧事参加人的不同的位置位分和礼仪待遇。

所以说,奔丧者都是有丧人员,即自己与逝者或逝者家庭人员有血缘亲缘关系、亲戚亲属关系,以及其他家庭伦理关系等,按规定需要居丧守制的人,才叫奔丧。

吊丧行礼怎么喊(奔丧与吊丧)(2)

2、朱熹的《家礼—丧礼》篇中,有一节专门讲“吊丧”的,我们节选分析一下

“吊奠赙。凡吊皆素服。”“奠用香茶烛酒果。”“赙用钱帛。”“具刺通名。入哭奠讫,乃吊而退。”

吊是吊问的意思,奠是用特定奠物祭拜的意思,赙是礼馈。吊、奠、赙,就是吊丧人员到丧事主家进行吊丧活动需要做的三件大事,即上账礼馈、行礼祭奠、话语慰问。

从《仪礼---士丧礼》、《朱子家礼—丧礼》等的规定来看,吊丧人仅限于朋情,即按规定不要居丧守制的主家和主家亲戚以外的到丧人员,包括与逝者和孝子等相关的上位人员、属下人员、聊友僚属、生意伙伴、同门同学、朋友熟人,以及邻居、街坊、路人等。

这样一理就清楚了。奔丧是自己有丧,吊丧是人家有丧:奔丧者都是与逝者有血缘亲缘关系之人,不是家人就是亲戚,而吊丧者都是不相干的外人;奔丧是要丧服戴孝的,吊丧佩戴丧服标志即可;奔丧者要居丧守制,或三年、一年,或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而吊丧者只要祭奠行礼,之后就走人完事了。

吊丧行礼怎么喊(奔丧与吊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