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沙砾(lì) 两栖(qī) 山麓(lù) 草长莺飞(yīng)

B.农谚(yàn) 骨骼(luò) 粗糙(cāo) 销声匿迹(nì)

C.海棠(tánɡ) 缄默(jiān) 龟裂(ɡuī) 海枯石烂(kū)

D.沼泽(zhǎo) 雾霭(ǎi)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é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姝 装置 陨石 周而复始

B.弥漫 瞄准 迁徙 不解之谜

C.飘移 腐蚀 潮夕 花香鸟语

D.帷暮 盘旋 凋零 偷偷摸摸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B.缄默:闭口不说话。

C.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D.目空一切:眼睛什么都看不到。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B.通过开展“拆墙透绿”活动,使我市城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

C.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D.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将感动变成行动。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

B.我们是十四、五岁的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C.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D.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科学》。

7.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②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

③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

④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

⑤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

A.②⑤③①④ B.⑤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⑤ D.②③①⑤④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体裁属于科普散文。

D.说明文按被说明的对象分类,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时间的脚印》属于事理说明文。

卷Ⅱ

(二)走近名著(5分)

阅读名著,完成第9题。

9.(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2分)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浒》中,“豹子头”林冲经历了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沂岭杀四虎后,最终被逼上梁山。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初中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选自这部作品集。

C.《西游记》中,孙悟空忍受不了五庄观中二仙童的谩骂,一气之下,径到人参园,将人参果树推倒。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孩童时代的保尔被勒令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遭了不少罪。

(三)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0.(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式微》)

(4)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侧面描写潭小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游鱼轻快敏捷,与游人相逗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第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共13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2分)

1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共11分)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2016年3月15日,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而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赢了比赛开心吗?”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地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建造仿生智能机器。当然,要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互相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元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器需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得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选文有改动)

17.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与人有哪些区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关注了“人机大战”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的新闻后,同学们很是担忧: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吗?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劝勉同学们要对智能机器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1~25题。(共11分)

古 藤

王剑冰

①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得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②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③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④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⑤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⑥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⑦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⑧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⑨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⑩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2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品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3分)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这是一个________关系的复句。(1分)

24.请你谈谈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在第⑤段写“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第⑧段却写“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这两种生存方式你更赞成哪一种?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6.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阅读材料,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4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21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植树节期间,学校倡导同学们每人种养一棵树,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打造“绿色贵州”。对此,甲、乙同学有以下说辞,你会怎样有针对性地加以劝导呢?(4分)

甲:读书都来不及了,哪还有空做这样的事!

乙:就是,况且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你的劝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这样多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孩子:“快走呀!路上有什么可看的?”老人:“有啊!你看那石头、水流,还有花草树木、雷电风雨,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留恋呀!”是啊!大自然永远蕴含无穷的趣味。

请结合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②600字以上。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评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名校检测卷)(1)

答案

1.A(B.luò—ɡé;C.ɡuī—jūn;D.fénɡ—fèng)

2.B(A.姝—殊;C.夕—汐;D.暮—幕)

3.D(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4.C

5.D(A.“交换了广泛意见”改为“广泛交换了意见”;B.删去“通过”或“使”;C.删去第二个“不”)

6.D(A.“不逃跑……”是对“可能”的解释,应将“可能”后的逗号改为冒号;B.“十四、五岁”是概数,删除顿号;C.引语作为前半句的组成部分,逗号应在引号外面)

7.A

8.C(《大雁归来》是一篇说明文)

9.(1)傅聪 真诚(2)A(“沂岭杀四虎”说的是李逵)

10.(1)君子好逑 (2)波撼岳阳城(3)胡为乎中露 (4)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6)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1.(1)B (2)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1分)?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1分)。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1分)。

12.(1)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2)同“邀”,邀请

13.(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分)。(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两个朝代了(2分)。

14.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15.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2分)。

16.世外桃源(1分)。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2分)。

17.①智能机器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②智能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它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或答: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③智能机器只是模仿人类的某项功能。

18.不能删去,因为“最”表示程度,起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人脑复杂、神奇的程度之深,进而说明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之大。删去后,就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两个“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9.列数字。通过列举制造一个仿生机器人所需的处理器、信息中转器的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制造仿生机器人的难度之大。

20.示例:同学们,人工智能是人赋予的,所以不必恐慌和害怕。同时科学家也会意识到安全性的问题,给它装上类似“阀门”的东西,控制它去造福于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所以我们应该为人工智能的进步高兴,它并不是洪水猛兽。

21.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1分)。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倔强,孤独(1分)。

22.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排比形式工整,感情强烈,层层深入地赞颂了古藤是木的典范,凝聚了天地间水土的精华,阐释了生命的内涵(1分);比喻生动、形象,讴歌了古藤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表达了作者对古藤的敬仰和赞美之情(1分)。

23.选择

24.在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内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古藤的寓意(1分)。

25.示例一:对于这两种生存方式,我更赞成第一种,要像古藤那样独立顽强、不屈地生存,并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抗争,这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活中,经常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我都一一独立地战胜了它,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生活经验,感受到了生命的愉悦。示例二:对于这两种生存方式,我更赞成第二种,要尽量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我们的年龄还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个又一个不可知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单凭我们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我们难免会栽跟头,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能借助父辈、师长的力量,像古藤一样,同样需要攀附和依靠,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可以更加专注地做我们该做的事情,生命也许会更加精彩。(言之有理即可,3分)

26.示例:①愿我们地球的“碳”息越来越少 ②排碳低一点,未来美一点 ③绿色地球,低碳城市 ④减碳,为地球撑起一把绿色之伞!(2分)

27.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2分);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2分)。

28.针对甲同学:示例:没错,我们的学业负担是很重,但我们不能总埋头读书呀,还要有其他事来调节调节,进行劳逸结合。针对乙同学:示例:好处大着啦,看着自己亲手种养的树与自己一起长大,会没有成就感?会没有纪念意义?(言之有理即可,4分)

29.略。

第二单元检测卷(2)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犹豫(yù) 两栖(qī)龟裂(jūn)  草长莺飞(yīng)

B.农谚(yàn) 骨骼(luò) 粗糙(zāo) 销声匿迹(nì)

C.海棠(tánɡ) 翩然(piān) 山麓(mí) 海枯石烂(làn)

D.沼泽(zhǎo) 雾霾(mái)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é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悬姝 沙砾 陨石 周而复始

B.弥漫 瞄准 迁徙 悬崖绝壁

C.睹注 腐蚀 潮汐 花香鸟语

D.维幕 盘旋 凋零 偷偷摸摸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本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以“文明相容、民心相通”为主题的金砖国家文化节已经在厦门正式启动。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6.下列各项的判断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崇高”“洁净”“更加”“强大”都是形容词。

B.短语“观赏美景”“留守儿童”“关爱我们”“被压扁的沙子”的结构相同。

C.“接到迎检通知后,我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一句画线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依次是定语、状语、补语。

D.“朝鲜政府的强硬态度并没有因美韩联合军演而改变”一句的主干是“朝鲜政府没有改变”。

7.下列语句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小薇说:“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干净!”

B.李明不小心踩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C.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8.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在水之湄。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分)

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认识与行为

低碳理念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城镇

初中学生

85%

65%

50%

做工人员

75%

70%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宣言书》的开头,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4分)

《宣言书》: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___________,也是一种自觉行动。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台风的功与过

①b.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a.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0.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线句子a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画线句子b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

天道立秋

张承志

那一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渐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暴烤。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8月8日,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只是拼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事。这是唯一的度命方式。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缤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

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差一点喊出声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蓝天顿失了那种炫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作证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更痛快的节气。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大都感受略同。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从那立秋的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我想证明——天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选自《荒芜英雄路》,有删改)

14.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

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3分)

“我”:我是证人,我作证天理的真实。

“我”: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我”: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3)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

(4)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又数刀毙之(《狼》)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分)

23.请以《身边的科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评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名校检测卷)(2)

第二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

1.A(B.zāo—cāo;C.mí—lù;D.fénɡ—fèng)

2.B(A.姝—殊;C.睹—赌;D.维—帷)

3.C

4.C(A.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删去;B.缺宾语,句末加“发展”;D.语义重复,应把“否则”或“不刻苦学习,”删去)

5.A(B.删去顿号;C.句号放引号里面;D.删去省略号或“等”)

6.C(A.“更加”是副词;B.“观赏美景”“关爱我们”是动宾短语,“留守儿童”“被压扁的沙子”是偏正短语;D.主干是“强硬态度没有改变”)

7.B

8.(1)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2)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3)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9.(1)在生活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行为的方式。(2)因为在低碳生活习惯方面,初中学生所占比例大大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所以,初中学生应该加强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3)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 也是一种环保理念

10.①带来降水。②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③节约生活用水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程度。④节约原煤,用风力发电。⑤有利于鱼群生长。⑥避免产生大型地震。(3分。每一条0.5分)

11.不能去掉。文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分。回答“不能去掉”1分,回答“为什么”内容2分)

12.打比方。用“江河中的涡旋”来比喻“台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3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13.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们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事物。(3分。“主旨”1分,“思考”围绕“事物有两面性”来回答,有自己的见解,表述清楚,2分)

14.“我”的心理从苦夏时的“恐怖”“绝望”,到立秋时变得“吃惊”“感动”“心平气和”。

15.从“浸漫”到“充斥”再到“漫天盖地”,“凉爽”的程度逐层递进。这组描述生动写出了凉爽在“分秒之间”猝不及防地到来,铺满天地,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语言准确,极具张力,这种凉爽与上文“我”在苦夏中的久久煎熬形成强烈反差,为下文“我”在立秋来时的“久久感动”和顿悟做铺垫。

16.示例:在无尽的苦夏中,“我”与酷热相抗衡,已经不信任节气,但当凉爽到来的一刹那,“我”瞬间感受到立秋的真实存在。“我”的经历古人早就体验过,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来区分大地上的寒热变化、生命流转。立秋让“我”顿悟天道有序,万物皆有规律。在生活中,我也感受到节气的神奇,惊蛰一到,春雷始鸣。“节气”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给人以启示,提醒后人心平气和地接纳、遵守天道法则。

17.(1)相通 (2)邀请 (3)依靠 (4)离开

18.D(代词。A.结构助词;B.助词;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9.(1)(他们)自己说祖先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20.甲文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乙文段画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2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

2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3.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