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校毕业。虽说第一届委员会就有北京大学的老师,如陈独秀,北京大学的学生,如张国焘,但他们都是文科,论强国富民,似乎不如上海交通大学学电机的高材生。自他以后,不是名牌大学都不好意思写进简历。

什么人死后能写永垂不朽(永垂不朽)(1)

他技术出身。担任过食品厂车间主任,汽车厂分厂厂长,机械研究所所长,直到出仕电子工业部,从此直上青云。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不仅是提倡者,而且是践行者。

他周游列国,开眼看世界,兼容并包他山之石,带领改革开放的春天走向高速发展的夏天,这才有了后来硕果累累的秋天。说到国际视野,虽非后无来者,却也前无古人。

他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培养造就了大批技术人才和专家型管理者,颇像工程师治国的德国模式。

他多才多艺,懂外语,会音乐,喜欢用外语和外国人交流。据说他掌握八国外语,在国际会议上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外国政要交谈,羡煞旁人。他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以至于“词有误,江郎顾”,当面指出别人的发音错误。

他身上充满一种敢于挑战、善于应战的骑士精神,在乱军中冲出一条生路。也有人说他就像历史上的宋神宗,变法过多,难免飞沙走石,多年后仍未消停。

千秋功业,谁人曾与评说?我们已经不年轻了,但是事情总该simple。此时正该摆正心中那杆秤,立一个永垂不朽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