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三答:奋进2023年,西樵的底气、挑战、出路何在?

1月9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西樵镇党委副书记夏泽鸿向大会作2023年西樵镇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面向新的一年、新的征程,站在起步开局的关键节点,西樵如何在新一轮竞争发展周期中如何突破重围、争得主动、赢得未来,大会报告为西樵提出了3道必答题:西樵的底气何在?挑战何在?出路何在?

西樵5年规划:三问三答奋进2023年(1)

西樵镇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现场。李均良摄

答好3道必答题

推动“城产人文”四位一体良性互动

过去一年,西樵围绕“空间再造,产业重塑,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工作主线,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拓出发展新空间,挺进产业新赛道,办好民生事业,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全面释放发展新活力。在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西樵位居第23位。

进入2023年,西樵要拿出更大的作为,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西樵的底气何在?报告提出,西樵正铆足干劲,坚定不移推进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在竞争浪潮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丰富的环境资源、多样的产业基因、高效的治理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西樵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的“四梁八柱”。

其中在“城”方面,报告指出,西樵自古以来都是南海西部区域商贸中心,坐拥“两山两江”、万亩桑基鱼塘、听音湖等“湖光山色两相和”的文旅生态资源优势,塑造了“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城市气质。

在“产”方面,西樵拥有发展制造业的基因,6000年前西樵山已是中国南方最大规模的采石场和石器制造基地;近代以来陈启沅先生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开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河;如今西樵已形成纺织、陶瓷双百亿产业集群,大健康、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在“人”方面,报告强调,“半山扒龙船”,见证了西樵人改革创新的意志,“过了西樵大桥就是西樵人”,展现了西樵人开放包容的胸怀,锻造出新时代“西樵尖兵”,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基层善治的基本盘。

西樵5年规划:三问三答奋进2023年(2)

“半山扒龙船”,见证了西樵人改革创新的意志。通讯员供图

在“文”方面,西樵历史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樵山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四大书院引领五方问业云集,成就“理学名山”区域文化大地标,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当前的西樵致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

西樵5年规划:三问三答奋进2023年(3)

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当前的西樵致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通讯员供图

立足新优势,奋进新征程,西樵面对的挑战又在哪里?报告指出,西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方面,支撑西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土地资源要素制约仍然突出,传统优势产业处于转型升级阵痛阶段,新产业新业态仍处于培育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尚待时日;另一方面,西樵的区域文化品牌效应还不够凸出,西樵山文化创新性发展不足,与时尚潮流、旅游竞技的触点爆点不多,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跨界创新不足,文化软实力未能有效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硬实力;此外,西樵的城市品质仍需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应对新挑战,西樵的出路何在?报告强调,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这也是西樵放下包袱、奋起直追的难得时机。西樵必须直面问题,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以开放之势蓄发展之能,赓续“半山扒龙船”改革精神,发挥文化领域的综合效能,赋能空间再造,重塑产业体系,激活基层善治,推动“山上5A景区,山下5A城区”的“城产人文”四位一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缔造“在公园里工作,在城市里度假”的美好生活。

真抓实干写“答卷”

力争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报告提出,今年,西樵将聚焦佛山市委“515”战略目标和南海区委“1114”工作体系,围绕西樵镇委“空间再造、产业重塑,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工作主线,坚持制造业当家,以文化赋能,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成为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南海西部区域中心。具体到预期目标上,今年西樵将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答好3道必答题,实现年度预期目标,需要锐意进取的“西樵尖兵”拿出实干精神,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为此,报告提出“四大方面坚持”,为推动西樵城产人文深度融合持续赋能。

坚持全域土地整治,以空间再造为城产人文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相应地,西樵将在完善空间规划、拓展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和美化生态空间四方面全面发力。

西樵5年规划:三问三答奋进2023年(4)

西樵将在完善空间规划、拓展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和美化生态空间四方面全面发力。通讯员供图

坚持制造业当家,以产业重塑为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积蓄强大动能。报告提出,制造业是西樵安身立命之本,西樵要坚持发展制造业不动摇,把制造业当家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培育发展纺织、陶瓷、卫生用品三大传统产业集群和大健康、新能源、智能装备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并举发力的“3 3”产业发展体系,让西樵制造业基业长青。

针对“3 3”产业发展体系,西樵均确立了阶段性目标。比如针对三大传统产业,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巩固纺织、陶瓷两大超百亿产业集群地位,力争卫生用品全年总产值突破50亿元。与此同时,西樵将积极推进樵山康谷大健康产业基地、樵山新能源产业基地、樵山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锚定重点产业靶向发力,打造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区域领先的产业集群。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西樵提出坚持“项目为王、落地为要、效率至上”的工作理念,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超亿元项目数不少于15个。西樵将同步深化“樵有料·益晒你”服务品牌,大力推广“拿地即开工”,逐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园区服务功能,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和帮助企业。

针对科技创新的发展短板,报告提出在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创建各级工程中心,鼓励企业自建研发机构、主动衔接区内科技创新平台等基础上,加快打造孵化器-科技园区孵化育成体系,力争5年建成1个国家级孵化器,并谋划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建微生物创新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共建健康食品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

坚持文化自信自强,以文旅赋能为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焕发蓬勃活力。报告提出,西樵将以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构筑“一核三片”产业格局,包括把听音湖片区打造成为文旅产业创新核,建设华南轻纺城、大健康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南方影视中心等三大产旅融合创新片区,强化优势产业与文旅跨界融合、创新升级。

西樵5年规划:三问三答奋进2023年(5)

西樵将以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提升文旅全域活力。通讯员供图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以优化供给为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创造更大优势。为此,今年西樵将着力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基层治理效能,大力建设高效有为政府,为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凝聚更大的向心力和合力。

【采写|视频制作】南方日报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关蕴琪 麦钰豪

【作者】 林洛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