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到咖啡,大家不约而同的就会想到星巴克,不错,现在星巴克全球有近30000家门店,只全球最大的咖啡零售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星巴克刚成立的时候,只不过是一家卖咖啡豆的原料商店。后来,在它创始人的带领下,用了不到20年,就发展成了一家连锁巨头,并迅速向全球拓展。他也因为此被称为咖啡界的比尔·盖茨,又被称为“星巴克之父”,他就是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

星巴克创始人霍尔茨(他并非星巴克源头创始人)(1)

x星巴克之父:霍华德·舒尔茨

01、星巴克诞生于三个文艺青年,前身并非出自霍华德·舒尔茨之手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霍华德·舒尔茨并不是星巴克完全的“星巴克之父”。因为星巴克的前身是由三位文艺青年创立的。

1971年三个年轻人因为喜欢烘焙店的咖啡豆,而谋发了开一家卖咖啡豆的店,于是这三人就在学习如何烘焙后,开了一家门店,这就是星巴克的前身。

这个时候的霍华德·舒尔与星巴克还没有任何关系,他这时还在纽约的一家咖啡具店工作呢,当时他已经事业小有成就,过上了小时候无法想象的好日子。

小时候的霍华德·舒尔出生于一个蓝领家庭,居住在廉租公寓,家庭经济很窘迫,可以说家庭完全无法给予他经济上的支撑,但霍华德·舒尔茨却一步步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如果霍华德·舒尔就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继续在自己的领域发展,那也就不会有现在闻名全球的咖啡品牌。

星巴克创始人霍尔茨(他并非星巴克源头创始人)(2)

1981年,霍华德·舒尔茨突然注意到一家西雅图的小零售商居然订购了大批咖啡研磨机,这让他很是很是诧异,为什么一家小小的零售商,能承受这么大的量呢。于是就展开了大量调查,最后发现这是一家只有4家店铺的咖啡、茶、香料专卖店,但它的购买力远远超过了梅西百货公司。

这家小小的店铺吸引了霍华德·舒尔茨,他决定前往西雅图去实地考察,当他真正来到星巴克后,就彻底被这家店给征服了。最早的星巴克店铺虽然在一个朴实无华的地方,但却很有个性。店铺里小提琴演奏的莫扎特的曲子,一推开门,就有咖啡味迎面而来,更让他惊讶的是店铺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比如苏们答腊、埃塞俄比亚等地的。

当时很多人还以为咖啡是罐装粉末,这种用咖啡豆磨出咖啡的景象深深吸引了霍华德·舒尔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奔波于西雅图和纽约之间,一有时间就跑到西雅图找杰瑞·鲍德温商讨星巴克的事,前来用了一年时间他终于说服了杰瑞·鲍德温。

从此霍华德·舒尔茨敲开了星巴克大门,成功进入了当时并不起眼的咖啡小店。

星巴克创始人霍尔茨(他并非星巴克源头创始人)(3)

如今闻名世界的品牌,当初只是并不起眼的小店

02、合作的分歧,霍华德·舒尔茨自立门户,最后并购原来的星巴克

霍华德·舒尔茨入伙星巴克后没多久,就和三位原始创始人发生了分歧。霍华德·舒尔茨认为星巴克想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不能只局限于卖咖啡豆,还应该开成咖啡馆、卖成品咖啡,同时也不能局限于只在西雅图地区,还应该继续扩张,多开分店,进军北美,甚至更多的地方。

霍华德·舒尔茨本身有以前的工作经验,在管理和经营上本来就有更开阔的眼界,但三位创始人比较保守,认为这样风险太大,投入太大,坚决反对霍华德·舒尔茨的宏图大计。

霍华德·舒尔茨却一直坚信这样的发展战略是有前途的,所以他选择了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天天”咖啡馆。在经营天天咖啡馆的期间,霍华德·舒尔茨的经济款项一直接不上,甚至还在负债,所以他努力去融资,不断扩大天天咖啡馆的布局,直到1987年,天天咖啡馆一共开了三家,每家店的销售额都达到了50万美元以上,虽然依然在负债状态,但已经逐步走上了正轨。

星巴克创始人霍尔茨(他并非星巴克源头创始人)(4)

这时的星巴克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因为星巴克的创办者是在阿尔弗雷德·毕特的指导下学会的咖啡烘焙技术,但1979年阿尔弗雷德·毕特卖掉了自己的企业,而新的老板在1983年又准备将它卖掉。随着阿尔弗雷德·毕特企业的变更,星巴克和他的联盟也发生变化,逐渐陷入财务危机。

所以当星巴克的创办者决定卖掉西雅图的店铺、烘焙工厂和星巴克的名称时,霍华德·舒尔茨立即就买下了星巴克,并且在并购后,也不再叫“天天”了,而是沿用了并购企业“星巴克”这一名字。那是1987年8月。

并购后的星巴克,既卖咖啡豆,也做咖啡馆。这就是霍华德·舒尔茨最开始的计划和想法,在他掌控下的星巴克严格遵循了这样的发展道路。此后,星巴克开始了它的扩张之路。

03、重建咖啡文化,将咖啡与人建立情感联系,形成星巴克独特的“第三空间”生活方式

霍华德·舒尔茨在初入星巴克的时候,就想把咖啡和人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最终他在意大利人喝咖啡的方式中,找到了经营咖啡店的核心精神。

意大利人喝咖啡就像是一曲美妙的曲子,他们的咖啡师如果能做出一杯完美的咖啡,就会被视为艺术家,霍华德·舒尔茨从中看到了咖啡与人之间的核心意义是“第三空间”,也就是说咖啡店的意义在于通过咖啡店营造的环境去感染店里的人们,给他们带去良好的体验,从而形成互动。

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就是咖啡店不仅是给客户提供喝咖啡的地方,更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

星巴克创始人霍尔茨(他并非星巴克源头创始人)(5)

04、以伙伴文化经营企业,让员工真正体会到尊重

由于霍华德·舒尔茨自己的家境不好,从小就见惯了雇佣关系,也很厌倦这样的关系,所以他不希望用这样冷冰冰的关系去对待自己的员工,而是应该给予每一位员工尊重。

所以,他把公司的所有人都称为“伙伴”,凡是在公司工作6个月以上的人,都是合法的股权持有者,就连兼职员工,只要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20小时,也拥有这项权利。

1991年10月1日他赠予了员工股票,每个伙伴都在年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获得价值12%的股票期权。那时咖啡豆股票价格是每股6美元,到了1996年9月底完全交付的时候,每股价格已经涨到了33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1991年一年挣2万美元的伙伴,5年后,1996的时候以他们1991获得的股票期权,可以兑换5万多美元的现金。

星巴克创始人霍尔茨(他并非星巴克源头创始人)(6)

这种全员持股的做法,就连现在,也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但在90年代霍华德·舒尔茨就分发给了自己的员工,让员工成为自己的合伙人。

星巴克就这样在霍华德·舒尔茨接手后,一路扩张,三年时间就扭亏为盈,4年时间就在北美开了140多间门店,每年销售的咖啡豆达到了1000吨以上,5年后成功上市。发展到如今已经是在全球75个国家、开设了接近30000家门店,每年220亿美元营收额的全球知名牌品。

从一家不知名的小咖啡店,到成功上市,全球知名品牌,星巴克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这些都离不开他核心灵魂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