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1)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泰山巍巍,屹华夏万载而不危;黄河涛涛,经大地千年而不绝。山河之下孕育的是不朽的中华民族,书写的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翻过一页页,看过一篇篇,在尘封的历史中,总有些人,有些故事流传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2)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当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时候,故事也不再只存在于书本,或是口口相传中,越来越多的过去式被搬上了影视的屏幕,从中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向世人演绎另外的一段故事。

两年前一部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将一个原本只在陕西泾阳被人熟悉的“安吴寡妇”,周莹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

富家千金,青丝守寡

在影视剧中周莹出身坎坷,但颇具头脑。为报吴家救命之恩,不得已嫁给了吴家独苗吴聘为妻,从此开启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3)

兢兢业业,惨淡经营二十余载,终究成为陕西女首富名扬天下。艺术总是需要加工的,虽说与事实稍有出入,但也是为了更好地给观众们呈现这一人物形象。

如今,在陕西泾阳有一处旅游的景点叫“吴氏庄园”,这里正是周莹生前所生活过的地方,而她的传奇故事,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不过,周莹可不是什么靠卖艺求生的苦命人,人家可是出身在富贵之家,名副其实的富家千金。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4)

周家世代祖居陕西泾阳一带,现在的话应该是属于三原县。祖上以经商为业,到了其父这一代已经是家大业大,在当地颇有声望。她父亲与泾阳的吴家掌门人吴蔚文是多年的好友,交情深厚,所以在周莹很小的时候,两家就定下婚约,希望能够永结秦晋之好。

吴家也是经商多年,到了吴蔚文这一代,在当地的名声更是响亮。特别是左宗棠在陕西剿匪的时候,吴家攀上了这个高枝,靠捐银子还谋得了一官半职。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5)

吴蔚文不仅继承了祖上的产业,还当过一任的知府,是有过官身的人,后来靠着办理盐务更是积攒下了万贯家财,生意做到了江南各地。

周莹17岁那年,吴蔚文的儿子吴聘将她迎娶入门,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吴聘已经是重病缠身,病入膏肓,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正值芳华的周莹,成了独守空房的寡妇。常言道,祸不单行。时隔不久,周莹的公公吴蔚文在外经商的时候,也突逢变故驾鹤西去。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6)

吴聘是吴蔚文的独苗,周莹也没有给吴家生下一儿半女。吴家大院一下子慌乱了起来,这东院也日渐地衰弱了起来,各院的叔叔是争名夺利,争夺财产又不置产业,只能是等着坐吃山空。周莹把这些都看在了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重振家业,声名远播

眼见着吴家是家道中落,周莹坐不住了。她本就是出生在商贾之家,嫁到吴家之后,又跟着公公吴蔚文学了不少经商的手段,经商之道自然是烂熟于胸。

只是面对几家叔叔的刁难,如何能够掌控吴家的权力,树立自己的威信,才是最难的。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7)

为此,周莹先是得到了家中管家和能说得上话的伙计,还有店铺里掌柜的支持,然后对几位叔叔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才重新执掌吴家,将吴家各个商号和产业的管理权拿在了自己的手中。

之后,周莹在商场中开始展现她的才干,不论是左右逢源,还是囤货居奇,总之是极尽其敛财之能事。

在用人上她更是见识独到,用者不疑,疑者不用,放开手脚让各个店铺的掌柜的放手去干,再加上她眼光独特,又精于算计。吴家很快就有了起色,恢复了往日的风采,而产业也是越来越多,分号也是遍布各地。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8)

不仅吴家原来盐务上的产业得到了延续,周莹还将产业扩大到了染布、码头都诸多的领域,一时之间,吴家的气势更盛。

在当时,当地都流传着一句话,说吴家的伙计,无论是走到哪里,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可见一时兴盛到什么地步。

当时,周莹的生活也是极度奢华。不仅重新扩建了吴家的豪宅,装饰得富丽堂皇,日常生活上也是从不吝啬钱财,据传在吴家最为鼎盛的时期,单家里的佣人就到了2000多人。可想而知,周莹的生活到了何等的奢侈。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9)

然而,这并不是周莹人生的最高峰。真正让她扬名的,还是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和光绪西逃的,周莹觉得时机已到,到了该攀龙附凤的时候。

她以“助纾国难”的名义,向慈禧捐了十万两的白银,以此求得慈禧的欢喜,而后,又以各种理由给慈禧输送了不少的银子。慈禧不仅封她为诰命夫人,还收她当了义女。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10)

只不过,这几十万两银子对于周莹来说并不多。在吴家只有盐务生意的时候,每年的收入就能达到数百万两,何况此时的产业要比之前大得多。俗话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周莹是读过书的人,她也明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在自己享受奢华生活的同时,她也不忘了救助贫苦的百姓,吴家稳定之后,周莹开始在当地兴修水利,建造义学。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11)

一时之间,周莹是名声远播,当地的老百姓都称呼她为“活财神”。只不过,这位活财神的命途多舛,在吴家最为鼎盛之际,年仅42岁的周莹便因病去世,此时她执掌吴家正好25年。

时隔百年,故事犹在

周莹的一生说不上来究竟是幸福,还是坎坷,但一定是一个传奇。丈夫早亡,公公又离世。这在当年对于一个年轻的寡妇来说,是何等的艰难。但她却凭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只能说,感情上她是孤独的,事业上她是成功的。

周莹一生没有再嫁,所以她没有自己的亲生骨肉,但却收养了一个孩子叫吴怀先。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12)

吴怀先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同学,虽然思想进步,但却答应了母亲一生不从政,不入党,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他的爱国之心。

在抗日战争前夕,为了支持抗战。吴怀先将吴家的产业悉数捐出支持抗日。共产党到了陕西之后,他又把家里的大院子借给中共青年部,作为培养先进份子的场所。

历史上的周莹本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13)

如今吴家的后人还在,周莹的故事也还在流传。无论怎么说,他们家也都是为国、为党有过贡献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