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之外,有不计其数的天体和其他物质存在,通常我们在形容一个地外物体时,会习惯性的先介绍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这些遥远而神秘的物体,可能是行星、卫星,甚至是星系。现在的我们,可以有足够的信心表示,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而我们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观察到的宇宙范围,当然远超过这一距离尺度。但是,这些距离值的背后,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测量方法,宇宙中所涉及物体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测量它们,并且,我们对宇宙大小的理解,完全取决于宇宙距离阶梯。

宇宙的大小由人类智慧的高低决定 我们对宇宙大小的理解(1)

宇宙距离阶梯的科学原理

关于宇宙中的距离测量,一直是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因为,它不仅告诉了我们宇宙有多大,还揭示了宇宙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以及它将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向前发展。宇宙距离阶梯,就是对不同类型的物体和现象进行一系列测量,而每一次的测量都建立在阶梯的前一步骤上。并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测量(和智能猜测)扩展阶梯,我们也因此才得以测量宇宙中越来越大的距离。而在测量宇宙距离的不同方法中,脉动造父变星和爆炸超新星这两类变星,则为宇宙距离阶梯提供了关键步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们对宇宙距离阶梯的物理研究,就是对变星的物理研究。

将造父变星作为距离指标

在对小麦哲伦云的观测中,当科学家测量了造父变星的周期、每个恒星的相对亮度之后发现,所有恒星的周期和表观亮度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周期较长的恒星比周期较短的恒星更亮。这是现代天体物理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因为,这意味着人们可以轻松地测量造父变星的脉动周期, 并借此获得距离。虽然麦哲伦云中的恒星距离太远,研究人员无法使用视差来测量距离,但是在距离阶梯中有足够的经过良好校准的中间步骤,可以让我们校准附近造父变星的周期和亮度之间关系。并且,该发现被证实不仅适用于造父变星,也适用于许多其他脉动变量。而PL关系,也已成为宇宙中距离测量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这使得天文学家能够最终理解银河系和所有其他“螺旋星云”的大小和形状。

宇宙的大小由人类智慧的高低决定 我们对宇宙大小的理解(2)

为什么恒星具有不同的内在亮度?事实上,恒星发出的光量取决于它的物理尺寸和温度。而造父变星处于相当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因此两个造父变星之间的主要区别只在于它们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动力学论证证明,恒星完成一个脉动周期所需的时间与恒星的大小成正比,当恒星越大,完成脉动周期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由于更大的恒星更亮,因此我们就可以确定周期和光度之间的关系。更关键的是,我们还可以使用造父变星来校准距离阶梯的另一个梯级,红移。我们可以通过造父变星获得到附近星系的距离测量,因为红移显示距离和红移之间有明确的直接关系,红移可用于测量数亿或数十亿光年的距离,而不只是用造父变量可能观察到的数千万光年。鉴于Henrietta Swan Leavitt对时间和光度关系的发现和早期工作,Cepheid PL关系现在被称为Leavitt法则,它成为了20世纪最重要的天体物理学发现之一。

测量宇宙距离的“标准蜡烛”

量测宇宙中距离的科学家们,经常使用 “标准蜡烛”这个术语,作为遥远目标中校准光源的隐喻。为了测量很远的距离,需要一个非常明亮的蜡烛,而超新星就是最明亮的变星之一,哪怕是数亿光年遥远的星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超新星。并且,它们是许多不同类型的超新星,主要来自两种不同类型的祖先,包括大规模白矮星在灾变可变二元系统中的崩溃和爆炸,以及大规模恒星在其生命末端的崩溃。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系统,则是最有趣的崩溃的白矮星系统,它也被科学家们称为“Ia型”的超新星。在Ia型超新星中,二元系统中的白矮星正在从二进制的二级恒星中吸收物质,而白矮星对它们的质量到底有多大限制(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4倍),这被称为Chandrasekhar极限。

宇宙的大小由人类智慧的高低决定 我们对宇宙大小的理解(3)

如果白矮星变得比这更大,那么使恒星抵抗重力的原子力,将不再能够支撑外层的重量,并且还会发生恒星坍缩。例如,通过吸附来自同伴的物质。当这样的情况发生之时,恒星的核心经历了猛烈的核反应,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当然,恒星还会发生爆炸,并完全破坏它。由于所有Ia型超新星都是由相同的物理过程所引起,因此,Ia型超新星的行为也大致相同,会在爆炸时释放几乎相同的能量,这也正是寻找标准蜡烛时所需要的。更好的是,Ia型超新星是明亮的,并且可以超越星系中的所有其他恒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数亿光年远的星系探测到超新星,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来校准比造父变星更远距离的红移。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科学家们试图在遥远的星系中寻找和记录Ia型超新星,这是一项试图了解宇宙基本性质的大型研究的一部分。当时的人们认为红移与超新星的峰值亮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恒定的,宇宙的膨胀自大爆炸以来也一直是恒定的。然而,在这次研究中有了新的发现,在更高的红移下,Ia型超新星比这种不断扩张所期望的更为暗淡,这意味着它们距离更远,并且,宇宙并没有以恒定的速度扩张,而是在加速。这是第一个暗示存在称为“暗能量”的观察,,但其原因和起源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虽然“莱维特定律”代表了一种衡量宇宙大小的新方法,但宇宙加速度的测量却带来了对宇宙学的全新理解。

宇宙的大小由人类智慧的高低决定 我们对宇宙大小的理解(4)

测量宇宙距离的不同方法

关于测量宇宙距离的其他方法,我们可以用列举的方式更容易理解。当我们测量太阳系以内的距离之时,由于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它们,因此可以通过使用雷达和一些简单的三角测量便能完成;而当我们的测量对象距离很远之时,比如穿过了太阳系,雷达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使用的,因为仅仅是穿过的时间可能就需要耗费几个小时,此时我们可以使用难度较高、但却更直接的三角视差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它们在一年中相对于背景恒星的移动程度,来推导到附近恒星的距离。

视差的测量需要非常精确地测量天空中恒星的位置,这种方法是我们测量恒星距离最直接的方法,但它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仅限于大约一千光年距离以内的范围。除此之外,我们不仅要开始依赖观察,还要开始依赖我们对天体物理学的理解。例如,在视差之后,我们可以使用开放星团 ,也就是同时形成的具有相同年龄、但不同质量的恒星组,通过它们的温度和光度来有根据的做出关于绝对亮度(以及因此距离)的推测。我们使用可以测量视差的聚类,来校准之前的那些推测,然后,将它们向外扩展到我们无法测量视差的位置。宇宙中的距离测量,一直是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而宇宙距离阶梯,则提供了更多关于宇宙本质的见解。

宇宙的大小由人类智慧的高低决定 我们对宇宙大小的理解(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