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先生虽未出自传,但分别借了石头的自述、一僧一道的对话、警幻对宝玉的点拨和贾母《掰谎记》,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暗藏了作品思想主题的秘密,有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但我不会以此为证据断定作品的思想主题,毕竟《红楼梦》被误读了300年,仅凭一两篇文章改变世人的看法是不切实际的。

甲戌本凡例【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要知道在清朝文字狱异常严苛,满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在文学作品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摘自百度百科)。《红楼梦》能在这种环境下流传下来,说明前80回是过审的作品,作者真不敢丝毫干涉朝廷或隐射朝廷,只叙闺中之事切。

第一回,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古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暗约私奔,再者就是《西厢记》(宝黛还一起看过)历经磨难终成眷属,再近些就是《牡丹亭》(宝黛钗都知道这书)人鬼相恋,复生后经官方认可成亲的故事。但在《红楼梦》面前都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那作者岂不是在表示,我还有更劲爆的,除了追求婚姻自由主义还会是什么?有点那味了。

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感叹(看曹雪芹先生如何评价红楼梦的)(1)

第五回,警幻道:“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非也。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我估计所有人第一回读到这一段,都不会明白“意淫”两字的意思,因为需要通读全文并破解天机之后方能领悟,实乃作品主题。我解释为,此“意淫”非彼“意淫”也,呼应了前文“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乃由一段痴情所生(因宝玉对黛玉一片真爱而起),它会让宝玉产生一种思想(警幻称之为“意淫”,这不仅隐藏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又表达了作者渴望追求这种思想,又在文中不经意处表达,对得起十年磨一剑,二字绝妙至极!)。这种思想会受青年男女追捧,但是在世道中,它却受人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即有反世俗礼教的因素在。这种思想可能是婚姻自由主义思想,是作者煞费苦心精心设计的作品主题,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呼应了后文宝玉梦中之言“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警幻称宝玉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指宝玉敢为天下先,古今第一个敢表达出婚姻自由主义思想的人。(十年之后能给我颁个“天下古今第一解淫人”的称号吗?)。

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感叹(看曹雪芹先生如何评价红楼梦的)(2)

第一回,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为什么要借石头之言?难道寓意丰碑?里程碑?若结合前文警幻称宝玉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也许奇人能出奇功伟业,有这种可能性存在我总结为作者借石头之言,讽刺当今的作品(包括《西厢记》)都是些老生常谈、淫词艳语、逻辑不通的烂作,在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绝对称得上是一场广告营销行为。表明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但只能用排除法去猜,所以写了这么长,吻合了作品的思想主题只能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说出来怕是受人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感叹(看曹雪芹先生如何评价红楼梦的)(3)

第五十四回,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

警幻之语、石头之言和贾母《掰谎记》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特别多,前两者是暗喻的话,那贾母批《凤求鸾》就是明写了。《凤求鸾》明喻了汉代司马相如为求爱卓文君所作名赋《凤求凰》,又呼应了前文 “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批司马相如不敢明媒正娶卓文君好比作贼,批卓文君跟司马相如私奔不顾父母家人书礼,算不得才子佳人,都不敢正面对待问题,衬托宝玉敢为天下先、敢将“意淫”付诸实践的行为, 除了追求婚姻自由主义还会是什么?似乎也别的了!

综上所述,曹雪芹先生想表达的思想由宝玉一段痴情产生,该思想只能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说出来怕是受人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若宝玉实现后可成为天下古今第一人。在《红楼梦》面前,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只能算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作者借用石头的话列举了种种可参考的作品,《红楼梦》就是与众不同、鹤立鸡群。因此我推断《红楼梦》作品的思想主题就是婚姻自由主义。


作者:林哥哥 今日头条号:一位温文典雅的狗,带你理解一部史诗级爱情小说《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