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为什么怕出名,因为有句话说,名人是非多。一个人一旦倍受世人瞩目,那么随即而来的必然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有赞誉也有毁谤,乾隆皇帝便是最好的佐证。

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的故事(乾隆六下江南另有隐情)(1)

五全皇帝·乾隆

乾隆皇帝是清朝乃至历史上,十分有名的风流天子。无论是相貌才华,还是临朝理政,都表现出一个封建帝国该有的帝王风范。乾隆皇帝号称五全帝王,一有权,二有钱,三有才,四有貌,五有情。

一个男人拥有五项成功的标志,试问历史上有哪位帝王能够与之媲美。盛誉之下,其实难副。乾隆皇帝虽然占尽天下男人梦寐以求的优点,也使得他遭受到历代帝王都没有的毁谤,所以乾隆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被民间给阴谋化。比如,作为帝王正常出巡的六下江南,便被歪曲成风流韵事。

那么,乾隆下江南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堂堂一位五全帝王,难道真的只为"寻花问柳"。

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的故事(乾隆六下江南另有隐情)(2)

类祖不类孙·树立自我形象

清朝皇帝有着下江南的传统,康熙皇帝曾经六下江南,乾隆皇帝便要效法自己的爷爷搞一出下江南。因为康熙皇帝实在太伟大,八岁登基,由奶奶孝庄太后抚养长大,最后成就千古一帝的美名,将清朝推向全盛的时期。

乾隆下江南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自己的爷爷,树立自己的形象,让群臣和百姓看看,自己与圣祖康熙帝一样,都是咱们清朝的明君圣主。乾隆很聪明,既然自己爷爷的丰功伟绩得到天下人的认可,那么自己跟随爷爷的脚步走,爷爷怎么做,自己怎么做肯定没错。这样的现象,历史上称为"类祖不类孙"。

意思是说,我效仿爷爷,不效仿爸爸。为什么乾隆要迷恋爷爷康熙呢?因为乾隆是康熙隔辈指认的接班人,也就是说自己的父亲雍正之所以能够坐上皇位,完全是康熙出于喜爱孙子乾隆的原因。

乾隆从小便深受爷爷康熙喜爱,康熙干脆直接把小乾隆带到宫里来,自己亲自调教,叫他读书、写字、绘画。祖孙俩在一块打打闹闹,隔辈亲的生活十分融洽。

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的故事(乾隆六下江南另有隐情)(3)

大家是否记得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康熙经常带乾隆出去游玩打猎,随口问乾隆射杀这么多小动物是好是坏。你看,乾隆的聪明从小体现的淋漓尽致,乾隆不假思索回答道"天生万物就是为了供人取用,我大清的祖先们以射猎为生,就像中原的汉人以种田为生一样,都是上天教给的谋生之道"。试问,如此可爱的孙儿哪个爷爷不喜欢。

另一种说法,康熙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四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可是,自己的这个孙儿实在太优秀,将来最适合做满清的接班人,为了能够让乾隆顺利接班,只好让自己最不待见的四儿子接管皇位,雍正算是沾儿子的光。乾隆出于感恩爷爷的目的,从心里佩服爷爷,也就要时时刻刻追随爷爷。

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的故事(乾隆六下江南另有隐情)(4)

炫耀财富·耀武扬威

​康熙六下江南与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还真有些不同。康熙六下江南确实为稳定南方、体察民情,是真真正正地微服出巡,他从来不惊动百姓,悄默声地出巡,一切从简。

乾隆则不是。他是大张旗鼓、大搞排场,每次随行的侍从都有上万人,目的是让各个州看看皇上的体面,下江南整个行程大约有三万里路,一路上光供给一对上万人的队伍,各地州郡的开支加起来,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人看看,自己是盛世的天子。幸亏乾隆的爸爸雍正皇帝"三更灯火,五更眠"呕心沥血攒出来八千万两国库,才能支持他如此地挥霍。可以说,乾隆皇帝还是没有摆脱二代的属性。康熙驾崩时,清朝国库只有四十万两白银,雍正一朝翻了数千倍,成为乾隆炫耀的资本。

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的故事(乾隆六下江南另有隐情)(5)

寻花问柳·选拔美女

可能会有人觉得乾隆皇帝怎么想得,想要美女还不简单吗?自己坐在紫金城等着,让江南各地给自己进贡美女多省事,干嘛搞得这么累,折腾三万里路四处找美女。

凡这么想得,都是不了解大清皇帝的个人生活。大清皇帝的私生活最严厉,方方面面都要受到限制。敬事房太监都要对皇帝的一举一动进行登记,临幸哪个妃子。如此一来,皇帝的私生活毫无隐私可言。

再者,清朝皇帝选择陪侍的妃子采取翻牌子的规矩,牌子是扣着的,皇帝只能凭借个人感觉进行盲选,所以,他不一定能够选择自己中意的妃子。侍寝的时间,还有严格的规定,怕皇上沉溺其中伤害龙体,一到侍寝的时间,太监便在门外喊,皇上,时辰到了。

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的故事(乾隆六下江南另有隐情)(6)

你说,这样的规制烦不烦人。所以,乾隆皇帝从小便是集所有宠爱于一身,他过不惯有人约束的生活。与其整天在宫里受到管制,还不如以出巡为由出去放松一下身心。

所以,乾隆下江南确实搜寻过美女,有一些私生活上的"风雅韵事",但六下江南绝不是单纯地为了美色,毕竟乾隆皇帝虽说生活比较铺张浪费,整体来说还算是明君圣主,六下江南也是一种多方目的权衡作出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