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廓墓志》,唐代,唐天宝四年(745年)。

正方形,边长43厘米,厚5厘米。盝顶盖,正中界格内阳文篆书“刘氏墓志”四字,四周线刻云纹及十二生肖图像,生肖都作兽首人身,长衣执笏(hù)状。志文楷书,有浓重的魏书风格,志文行间竖刻界栏,周边线刻云纹,共300余字,记述华公的家世及生平事迹,1987年出土。

天宝四年,即公元745年,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天宝四载,干支纪年为乙酉鸡年。

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诗坛的两位巨星李白和杜甫自洛阳相聚之后,第二年春天又在山东任城相会了,并且游踪齐鲁,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一年,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相差十一岁。他们在任城相会后,携手游览,共同访友,促膝论道,醉卧乡野,都留下诗篇。这次欢聚之后杜甫要走了,李白在曲阜石门山送别这位友人:“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这杯酒喝下去,他们手中的杯再也没有碰到一起,尽管各自相思,诗稿往来,可是他们再也没有见面。任城一别,竟是李白和杜甫这两位诗坛巨星永久地别离了。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1)

李白杜甫任城相会

这一年,是诗仙李白与唐代大书法家时任北海太守的李北海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们相见于齐鲁的益都。

这一年,是诗圣杜甫和唐代大书法家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们会面于齐州的历下亭。

图一为《华廓墓志》墓志和墓盖原石及拓片: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2)

《华廓墓志》图一

图二为《华廓墓志》志盖原石: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3)

《华廓墓志》图二

图三为《华廓墓志》志盖原拓片: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4)

《华廓墓志》图三

图四为《华廓墓志》墓志原石: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5)

《华廓墓志》图四

图五为《华廓墓志》墓志原石放大,共3图: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6)

《华廓墓志》图五-1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7)

《华廓墓志》图五-2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8)

《华廓墓志》图五-3

图六为《华廓墓志》原拓片: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9)

《华廓墓志》图六

图七为《华廓墓志》原拓片放大,共3图: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10)

《华廓墓志》图七-1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11)

《华廓墓志》图七-2

李璧墓志与选帖对比(唐代华廓墓志铭)(12)

《华廓墓志》图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