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如何才能做到宠辱不惊)(1)

每个人的周围,大概都有一个具有“刺猬人格”的人,什么意思呢?这种人满身都是刺,见谁刺谁,碰到谁怼谁。你看他一眼,他怒了:你愁啥,是不是看不惯我?你嗓子痒,吐了口痰,他说你是在吐他,那是在侮辱他;你对着他微笑,他说你的笑容有问题,带着一种讽刺和嘲弄。

总之,就像是青春期的孩子和热恋中的人,神经非常敏感,少有风吹草动,总觉得那是冲着自己来的;放佛他就是世界的中心,人群里最举足轻重的人物,世界就是一个超级大陷阱,处处都在以他为敌,处处都在设计他,给他下套,等着他入坑。

这种人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就像《道德经》中所说的:宠辱若惊。

文/希夷

符号帝国独家原创

具有“高敏人格”的人一般都非常固执,在他的感官里,一个人就能站成一支军队,对抗这个不怀好意的世界。也就是常说的受害者心理。

比如你评论一个明星,说了一些负面的言论,但是并非捕风捉影,更不是抹黑诽谤,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可是因为那是他的爱豆,他就不答应了,一听到就暴跳如雷,像是被踩到了尾巴:你说他就是不行!我是他的铁杆粉丝,你是不是针对我?

有人跟他穿了风格类似的衣服,但是并不适合他,大家就说了,他应该换一个风格,这种的他hold不住,这句话如果让他知道,马上就炸锅:我觉得人家挺酷的,是你审美有问题吧。哎,我穿的也是这种衣服啊,你是想说我穿不起来是吧,你怎么就那么能呢?

道德经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如何才能做到宠辱不惊)(2)

工作中,大家针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意见,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对事不对人吗,可是到他这儿就不行了:你凭什么否定它啊?还说得真么难听,你是在指桑骂槐攻击我是吧?我就举得这种做法挺好的啊,我知道你是对我有意见,你这是公报私仇!

甚至于,他喜欢吃香菜,但是你不能吃,觉得那味道太冲,他都会觉得你是在嫌弃他。

总之,在这种人的世界观里,生活学习工作白天黑夜春秋四季,每一个时刻每一个角落里都是危机,和他交往就像是进入了一个高密集的雷区,随时都可能暴雷。

这种人当然会活得很累,一天24小时精神都紧绷着,可能做梦都是在跟别人撕逼。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这种时期,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孔老夫子说,见贤思齐,见不咸则思己过。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何必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定时的炸弹呢?自己活得十万分辛苦,周围的人也要跟着遭殃。

老子则把这种状态称为“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不管是遇到好事还是坏事,被人是赞扬还是诋毁,他都无法坦然接受,从容以对,即使是表面淡定,内心其实早已波涛汹涌,总是容易反应过度。

我们也常常说这种人太情绪化,脾气捉摸不透,很难相处,除非是交情很深或者是非常亲近的人,否则多半会“敬而远之”。毕竟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需要面对的问题,谁都没有义务包容你的坏情绪,甘愿当你的垃圾桶。

道德经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如何才能做到宠辱不惊)(3)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情形,社会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呢?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贪婪的小孩子,手中拿着一根彩色的画笔,他会在走过的每一种东西上做标记,说凡是那些自己接触过的东西都时属于自己的,别人都不许碰,只有他才有对这些事物的处置权。

刺猬人就像是患有“多占强迫症”,会在跟自己有关的一切上面盖上自己的私章,并在心里郑重其事地宣誓主权。凡是经过我嘴里的观点就代表了我,我喜欢的事物就象征了我的人格,如果有人胆敢否定它们、轻视它们或者无视它们,就是我的敌人,就是故意跟我过不去。为了维护我的尊严,我必须奋起反击,捍卫自己的荣誉!

很显然,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状态,如果一时心理崩溃染上了,很可能会在周围人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对别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留下心理阴影,让我们的人际关系亮起红灯。

这样的人就是交际圈的“瘟疫”,谁遇到了都会躲着他。

如果遇到这种失控的状态,不想让自己变成这样的人,应该怎么解决呢?

这个样子在佛家眼中叫做“我执”,太执着于自己,觉得什么都跟自己有关。既然是宠辱若惊,《道德经》里开出的药方就是“宠辱不惊”,正好反其道而行之。

就像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其实一生遇到了很多坎坷,经常会受委屈,有一次甚至是因为写了一首诗都会受到连坐,觉得他是居心不良有了反叛之心,于是多次被贬官。

可是苏轼是怎么面对这些境遇的呢?一个事情可以说明。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当时这里还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非常偏远和贫瘠,日常的食物能吃到的,最高级的就是猪肉了。好消息是,猪肉很便宜,管饱。

道德经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如何才能做到宠辱不惊)(4)

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漩涡里,他每天都了呵呵地在官邸旁边养花种地,还发明了一种美食——东坡肉,并特意为这道菜写了一首诗。

再如明代圣人阳明先生王守仁,他因为受到奸臣宦官刘瑾的迫害,被发配到了贵州龙场,从一个朝廷大员变成了没有品位的小驿丞,出发前还被脱掉裤子打了四十大板,途中还派了锦衣卫追杀。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可是他到了龙场之后,不但没有就此消沉,反而和当地人打成了一片,凭借自己深厚的学识悟出了“心学”这个思想界的超级大宝藏。

后来朝廷替他平反,封他为新建伯,是当时文臣的最高荣誉。可是王阳明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一心只想着传播自己的心学,监督学生们好好悟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道德经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如何才能做到宠辱不惊)(5)

这种状态古人也有描述,宋代大儒范仲淹称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佛理所说的放下、不执著、无我相。

对治高敏的对策其实也很简单,多关注关注宇宙、大山大河这样宏大的事情,在对比自己,心里的那点事是不是就变得微不足道了?多劝劝他们,我们都是凡人,扔在人堆里都找不出来的庸庸之辈,你自己整天紧张兮兮的,其实根本没人注意你。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容易闹笑话,自己活得也很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