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轻人逐渐加注家长的行列中,家庭教育水平和看法有了明显的提升。60、70后的家长认同传统教育方式,而如今的家长愿意尊重学生。

家长给孩子花200万抽卡 北京一家长掷200万(1)

素质教育逐渐被家长重视起来,学生们通过网络了解到很多信息,跟同龄人之间建立共同的爱好。曾经老一辈的年轻人爱好有收集光盘,收集邮票,有增值空间且非常的有年代感,背后还有一定的文化故事,主要是低成本。

如今的学生爱好多样性,除了之前的传统爱好之外,如今很多新兴爱好映入学生的眼帘,手账、手办、盲盒等等,而小学男生钟爱的,必属奥特曼卡片了。

家长给孩子花200万抽卡 北京一家长掷200万(2)

北京一家长豪掷200万,给儿子抽奥特曼卡,家长:帮孩子拓展朋友圈

如今家长们在教育问题上各有自己的见解,传统教育方式逐渐被遗忘,更多的是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满足的愿望,也会在下一代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实现。

其实学生们上学不仅是学习,也要融入校园生活中,个人爱好就是学生融入群体的第一个突破口。有的家长深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于是希望学生从小能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

家长给孩子花200万抽卡 北京一家长掷200万(3)

一名来自北京的家长,为了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前前后后已经花费200万元给学生抽奥特曼卡了,目前还没有集齐,估计家长还会继续帮助学生完成爱好。

不知道大家看见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笔者认为,这确实是在支持学生的爱好,更恰当一点说,这是家庭教育里的溺爱。

这名家长表示,这已经成为学生的“社交货币”,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结交到了很多新朋友,能让学生融入到同龄人的圈子中。

家长给孩子花200万抽卡 北京一家长掷200万(4)

一名来自北京某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认为,这个说法很偏激,如果被人都玩你不玩,也许没有办法融入这个集体,学生能通过交换卡片和赠与的方式,加深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家长如果过度纵容,或许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

家长给孩子花200万抽卡 北京一家长掷200万(5)

在采访的时候,学生脱口而出某个班级的一个学生,已经成为了“收藏家”,某个班级的学生每周妈妈给几百元买卡片,这时候学生露出了羡慕的目光。同时也说,某同学因为借钱买卡,而欠钱。

家长给孩子花200万抽卡 北京一家长掷200万(6)

可见学生之前已经因为这事形成了攀比之风,学生们长期专注于这件事已经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如果再攀比只能树立不良的三观,如果不加以引导,未来上初中高中之后,攀比的就不仅是卡片了。

学生因为年龄小,更容易被身边新鲜事物吸引,正是因为这一点,才需要家长在身边不断地引导,这一点,老师几乎使不上什么力。因为家长全力支持,老师又能说什么呢?

家长给孩子花200万抽卡 北京一家长掷200万(7)

小学生为什么执着于收集卡片?

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他的心理特征,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单纯。爱玩,爱结交小伙伴是他们的天性,同时盲盒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未知的“刺激”,所以有的学生很沉迷于这件事,甚至家长豪掷200万元,来职称学生的爱好。

归根结底,是家长的陪伴不到位。小学生沉迷于手机卡片,和初中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性质是差不多的,家长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家长给孩子花200万抽卡 北京一家长掷200万(8)

曾经有一名中学教师的双胞胎儿子,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上初中之后逐渐沉迷电脑游戏耽误了学习,家长知道这个阶段的学生不能强行制止,于是给两个儿子买了小兔子和小狗,让他们照顾自己的宠物,每隔几天会分享心得。

正是因为注意力的分散,不仅让他们淡忘了电脑游戏,还增加了家长和学生沟通的机会,逐渐地,成绩又回到了以前的水平。

家长给孩子花200万抽卡 北京一家长掷200万(9)

学生爱好收集卡片正常,但是要适度。学生过于沉迷的原因或许是没有其他的爱好分散注意力,家长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锻炼身体的爱好,依然能认识到不同的朋友。

家长的引导在这个时候至关重要,不管什么事情,不是顺着学生的心意才是尊重,作为一个成年人,更应该站在大局上去看待这件事。

话题文章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的内容更加精彩纷呈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收藏 ,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