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笑星冯巩,连续多年时间矗立在春晚的舞台上,他所创下的纪录,后来的笑星恐怕也是很难打破了。
很多春晚中的杰出人物已经渐渐消失在舞台上,而家喻户晓的冯巩却依旧还在,大家喜欢冯巩也是基于他出众的表演才华,然而,他的家族背景,同样能够让人非常惊讶。
他的太爷爷是冯国璋,赫赫有名的北洋三杰之一,在1917年的时候还出任过代理大总统,一时间声望之高几乎无人能敌。
在冯国璋的教育下,他的子孙后代也有不少很有出息的,其中就包括了冯巩的祖父冯家遇。
冯家遇的成长之路
如果从推动历史进步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冯家遇在思想方面的成就更大。
冯国璋虽重兵在握,可代表的依旧还是旧军阀的势力,这一点,冯家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的人生,从未迷恋过高高在上的权力,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不过,他人生的起点,自然和冯国璋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冯国璋的诸多孩子中,被寄予最高期望的,必然是冯家遇。
冯家遇出生于1888年,他的成长也伴随着晚清的没落,十五岁那年,时年44岁的冯国璋已奉清朝朝廷的命令东渡日本考察后回国,在练兵处军学司担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的督办。
这种先天的优势也让冯家遇逮到了,在父亲的安排下,他也考入了这所学校。
按理来说,这就是个典型的贵族学校,很多普通的清朝民众连字都不认识,要让他们去正常接受教育也很难,可贵族子弟大多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飞扬跋扈。
奇怪的是,在冯家遇的身上,却看不到这种表现。
他在学堂上学的时候也非常低调,哪怕15岁的年纪正好在叛逆期,他也不会仰仗自己父亲的权势去欺负同学。
于是,在这所学校中呆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堂堂冯国璋的儿子。
不过,低调并不代表着冯家遇没有好胜心。
学校在教育和培养方面也很全面,在一次骑术课上,蒙古族教员负责教授给学生们骑马的秘诀。
其他学生还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冯家遇已经骑上了一匹白马,将缰绳猛然抖动,马儿迅速就飞奔起来,老师看到后都吓坏了,急忙在后面喊他,可他就跟没有听见一样。
老师惊恐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的安全,而是当天正好有高级别官员巡视,其中就包括冯国璋和他的几位同僚。
大白马一路狂奔,再加上冯家遇不断抽着鞭绳,已经完全停不下来了。
结果,冯家遇在此时才猛然看见,前方有几位穿着锦帽貂裘的官员。
他猛然勒住缰绳,白马前蹄抬了起来,然后发出了一阵嘶吼。
冯国璋几人都惊呆了,他定睛一看,原来前方骑马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看到冯家遇的骑术如此高超,冯国璋也不由夸赞了一句:“好小子,你真棒!”
这样一来,冯家遇也藏不住自己的身世了,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位骑着白马的青年是冯国璋的儿子,有人评价道:“将门出虎子,冯家遇的骑术本领,也得到了父亲的真传。”
也有很多官员觉得,冯家遇将来能够成为一位统率千军的将帅之才,再加上他父亲的点拨,他想要崛起,恐怕并不是一件难事。
可是,冯家遇在后来走了一条和大家想象中都不太一样的道路。
在学堂的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冯家遇从武备学堂毕业后,并没有走上统军之路,而是留学去了德国,进入柏林工学院,读的是化学冶金专业。
其实,冯家遇能走上这条路,也和父亲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为冯国璋曾经两次奉命前往日本,在那里也算是开了眼界,在他的眼里,东邻的这个小国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而他们能够崛起的原因,也是向西方学习。
冯国璋自己还得出了一个结论:“想要让国家富强起来,就需要学习西方。”
不过,冯国璋本人的思想当时还仅仅只停留在洋务派那一套。
在北洋武备学堂中,他还特意安排开设了日文课和德文课,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们未来有机会能去外面看看,学习到更多先进的知识回来。
因此,冯国璋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去外面走一走,这样对他也有好处。
也就是那几年的学习,对冯家遇的触动很大,他也觉得大清帝国实在是太落后了,和西方的差距已经不是一点半点了,想要做出改变,也必须是由内到外的。
1910年,冯家遇回国,也当过一段时间的直隶兵工厂帮办,可是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只好失望地离开了。
这段时间的中国,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大多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冯家遇感觉到灰心丧气。
恰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冯家遇干脆直接脱离了北洋军队,他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而这段时间里,冯国璋的思想也有着改变,这些影响到了冯家遇;当然,经过了德国学校系统教育的冯家遇在和父亲的谈话中,也能影响到父亲。
1916年,冯国璋担任副总统后,在接见中外媒体的时候,他说:“中国的建设应该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激进。”
这样的说辞,也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认同。
在江苏主政的时间里,冯国璋推行了民政改革,还大力扶持工商业和推广农业,鼓励新式学校的出现,也允许各个党派在遵纪守法的条件下自由活动,日后还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样本。
不过,他就算有很多想法,却没办法付诸实践。
在和段祺瑞的几次较量中,他被段祺瑞算计下台,之后继任总统徐世昌上位后,又力邀冯国璋出山。
可是,不久之后他就在北京病逝,口述的遗言中,也提到了希望实现和平统一。
冯家遇是冯国璋最喜欢的儿子,冯家遇所走的路,也没有让父亲失望。
所谓虎父无犬子,冯家遇这个儿子,比作为父亲的冯国璋更牛。
投身于实业救国之中
据说,冯家大院是冯国璋于1913年以抵债的方式从奥国工程师布吕纳手中获得的,不过,冯国璋生前四处奔走,没有太多时间住在这所宅子当中。
真正在这所宅子中续写辉煌的,是他的儿孙们。
当年,在国内外都赫赫有名的“灯塔”牌油漆,是东方油漆厂的产品,而它的前身,就是冯家遇所一手创办的。
它是中国民族工业自主创新和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标记,有着其他油漆品牌难以替代和超越的地位,冯家遇就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冯家遇的骨气,也是冯国璋所“栽培”出来的,他和自己的父亲有着很大的区别。
冯国璋贪财在军中是出了名的,段祺瑞和他积怨已久,说他“钱癖”,可“富家公子”冯家遇就没有这方面的表现。
当年在德国的时候,冯国璋干脆分文不给,让他靠着清政府的补助金艰难度日,这才使得冯家遇成长为一名有骨气的企业家。
这样一来,冯家遇很快就有了经济头脑,而这也是冯国璋死后冯家遇还能避免家道破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冯家遇的启动资金,来自于父亲。
冯国璋贪财,他的管家也跟着贪,管家帮着打理冯家的家业,很多都落入了自己的腰包,冯国璋死后,管家竟对外宣称,冯国璋竟然什么都没给孩子留下。
这连吃瓜群众都看不下去了,冯国璋这一辈子几乎都在忙着搞钱,怎么可能没有留下家产呢?
冯家的老大忠厚老实,老二体弱多病,老四和老五年龄都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家族说话,只有三儿子冯家遇看出了账目出现的问题,让管家吐出了一大笔钱,这才有了后来的企业家。
守孝六年后,冯家搬到了天津,也开始了自主创业,办起工厂。
而冯家遇的东方油漆厂,也是从骨气中得来的。
原来,1920年的时候冯家遇要给家里修房子,粉刷的时候想要买几桶油漆,结果正好赶上周六,有一个在德国商行工作的中国伙计直言周六不卖货,除非是VIP。
冯家遇生气了,他生气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不是VIP的问题,而是在于中国没有自己的油漆厂,在这种事情上都能被外国人欺负。
多年的艰难创业,冯家遇投入了大量资金,才让东方油漆厂生产出第一桶油漆,起名为“猫牌油漆”。
国人们瞬间感觉到,这油漆就是“国货之光”,纷纷前往抢购,不但打开了销路,更加长远的影响是激发了人们对于国货拥护的热情,掀起了一阵使用国货的热潮。
此后,冯家遇的产业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
包括保定电灯厂、天津恒源纱厂等在内的一系列工厂建立起来了,后来,他还涉足于金融领域,开设了大陆银行和大城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冯家遇和孙传芳是同学,孙传芳得势的时候,还希望冯家遇能够出来当官,可冯家遇却一口拒绝了。
他的父亲是官,可他从不愿踏入官场半步,也立下了规矩,不允许自己的子女从政。
他的长子冯海崙在北京辅仁大学学习的化学技术,毕业后直接去了家里的油漆厂当厂长;三儿子冯海岗也去了辅仁大学,并在那里学习教育学,其他的子女大多去学习了自然科学,在成年之后,没有一个人和政治上的事情沾边。
而冯海岗,正是冯巩的父亲。
在冯家遇这一代,冯家的生活非常富足,他本会一口流利的德语,可自从回国之后就从来没有说过,也不愿意去穿西装,只穿中国传统服饰;相对混乱的年代,很多有权有钱之人喜欢住在租界,这样可以得到外国人的保护,可冯家遇坚决拒绝,还请了犹太建筑师将自己的家盖在天津河北区。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冯家遇和解放军的高层人士会晤,他也非常赞同共产主义的思想,并说:“如果你们的政治主张能实现,我愿意捐出所有的财产。”
事实上,他也确实多次为国家捐款,1949年前后,他捐出的几笔数额都很庞大。
在公私合营的年代,冯家的产业也是如此,冯家遇本人也被定位了“基本守法户”。
可惜天妒英才,在冯家遇六十五岁那年,他不幸病逝。
之后,曾作为油漆厂厂长的冯海崙也成了公职人员,毕生致力于发展我国的化工事业。
而冯海崙的长子是冯勇,他读完大学之后在衡水工作了几年,随后去当了机械工程师;冯勇的大姐则去了甘肃种地,弟弟冯毅因为没有上大学,干脆也去了西北支援建设。
和冯毅曾同为知青战友的费明后来撰文道:冯毅穿着干净整洁,谈吐有致,他切实关怀着周边的人们,这是发自内心的,大家也对他没有什么偏见,很多不认识字的农民就喜欢围着他,听他讲任何一个故事。
回到天津后,费明也经常前往冯毅的家中做客,冯家的家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里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也充满了大家庭的豁达。
而冯家的另一位成员冯博娟说:“大家庭的品质和特质融入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大家都朝前看去。”
孝顺也是这个大家庭最为看重的美德,冯家遇就对孝顺的人格外敬重,他的女儿曾说过:“父亲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奶奶问好,他也从不违抗奶奶的意愿。”
冯勇和冯巩是同辈,他们都是冯家遇的孙子,他们身上都有着很高的品质,这也是冯家的传统。
在很多人心目当中,冯家遇比冯国璋更有成就,这也确实是有依据的。
至于如今,冯家最出名的一代自然就是登台表演的冯巩先生。
老先生在春晚舞台上,那溜得不得了的“嘴皮子功夫”俘获了无数相声爱好者的青睐,而这么多年,老先生一直在舞台上表演,给无数观众带去欢乐与喜悦。
2021年3月,冯巩先生被聘为“福建文化顾问”,而同年12月,他又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副主席。
为了北京冬奥会,冯巩先生更是被拍摄到在北京街头蹬三轮车做宣传。
2022年,冯巩登上了山东卫视的春晚,他在场上和观众们友好地互动着,吉祥话一句接着一句,好似停不下来一般。
而观众们声声的喝彩和掌声,足以说明了一切。
家族传承,是一代接着一代,冯家家风清明,才能一代代的如此优秀。
参考
《民国八大总统家世》 何虎生
赵芃.旧时总统堂前燕[J].中国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