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田

 有人以为学唱就是学腔调,只要把某出戏的腔调用简谱记出来,对谱寻声,便已尽其能事,但事实证明,井不如此。我们把一张白纸印在碑帖或名家墨迹上,一模一样描出来的字,并不能令人发生与原本同样的感觉。

 古人把它分别为“形似”与“神似”,写字有笔法,歌唱有唱法,不讲求笔法而仅仅从事于间架的摹拟,一定不能成为书家;不讲求唱法而仅仅从事于腔调的仿效,也一定唱不好。

 唱法方面,大致应分“音”、“劲”、“节”、“字”四个部分,而“音”尤属重要。音的好坏虽属天赋,但人工的锻炼,嗓音运用的方法,同样极关重要,至少也必须明了“真音”、“假音”的换用方法,否则无论如何,也不能使曲调动听的。

京剧老生高腔怎么唱(唱京剧怎样才能字正腔圆)(1)

《抗金兵》梅兰芳饰梁红玉

 前辈们常说某些唱不好的人是“一条嗓子直喊”,可见那些不会运用“真音”和“假音”的人,简直是喊,而不是唱。真音假音,西洋歌唱称为真声假声,西洋歌曲家是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的,昆曲家称为虚音实音,我觉得用虚实二字来比拟,较真假二字更为明显贴切。

 至于“声”字和“音”字的含义有无区别?我们说是有的。“礼乐记”说“声成文谓之音”。简单地说,音就是有意义有变换的声,成语有“人声嘈杂”和“余音袅袅”之说,读者可以体会得之。

 懂得实音和虚音之后,还必须懂得“立音”和“横音”。我们常说“字正腔圆”,腔何以能圆?就要使用立音,如果把音用横了,就扁了,音扁了腔如何能圆呢?我们在吊嗓的时侯,常常会发现把嗓子唱横了,就应当立刻停止,过一二小时再吊,否则是有害无益的。

 其次是“劲”。我们知道声音是要由气推动声带,经过唇齿喉舌牙等部位发出来的,也可以这样说,劲就是唱戏发音时所需要的一股推动的力量,因此可以分为内劲与外劲。

京剧老生高腔怎么唱(唱京剧怎样才能字正腔圆)(2)

张君秋、马连良之《苏武牧羊》

 内劲主要是气的运用,前辈留传给我们的方法是“吸”“提”“推”“送”,其表达的现象是“抑”“扬”“顿”“挫”。外劲主要是说“口劲”,就是口腔使用力量的各种方法,前辈留传给我们的方法是“吞”“吐”“轻”“重”“缓”“急”。大致吐字方面,要多注重使用“外劲”,行腔方面,要多注意使用内劲。

 但也并不是说,吐字就绝对不须使用内劲,行腔就绝对不须使用外劲。记得王右军论书法云,写字要笔笔力透纸背,又要笔笔不着纸,其是深得劲字的个中三昧,我们的艺术,就是这样的需要心领神会,而无法用一加一等于二的方法来解决的。使劲的方法,大体上是可以摹仿的,也可以相同的,但仔细分析,也没有一个人完全相同的,原因是作为唱的原料的“音”,每个人不能尽同,同时运用气的力量,又不能尽同,因此就必须估计了自己的音和气的力量来使劲,不能学得了一个使劲的方法,把自己音和气的力量去硬凑。汪、谭、孙俱出程长庚之门,梅兰芳呼陈德霖为老师,程砚秋也称梅为先生,但是他们的使劲方法,是都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的。

 第三是“节”。所谓节是指腔调与节拍二者而言的。为什么不说板眼而说节拍?我的意思是说,无论一段慢板或快板,它的板眼不是从头到尾完全均等的,而大致是竹节式或宝塔式的,有时唱至中间还需要故意扳慢一下或者催快一下,使曲调突出,以吸引人们注意,如果用科学的打板机器来节制这个曲调,必致难听异常,这一点是前面没有提到的。至于腔调,前面已说得很多,此处只谈声调配合与曲情两个问题。声调配合就是腔调的工谱粗织的配合问题,当然二黄与西皮是不同的。总的说来,就是要顺口悦耳,不要拗口刺耳。陈彦衡说编腔切忌荫山隔岭,就是这个意思。曲情是说歌唱戏曲,必须要与词句的悲喜情绪相致。徐灵胎说,唱者必须要设身处地,宛若剧中人自述其语,方能形容毕肖,使听者心会神怡。将来这些问题,都必须专题研究,这里就不再深入叙述了。

京剧老生高腔怎么唱(唱京剧怎样才能字正腔圆)(3)

谭鑫培之《定军山》

 第四是“字”。在前面“清晰的字句”篇也已讲过,这里只补谈一点吐字的方法。所谓吐字,就是既不是一口咬死,也不是轻忽放过,前辈留传给我们的方法是,正五音、准四呼。五音就是唇齿喉舌牙,四呼就是开齐撮合。就是要口腔的形状,摆得确,唇齿喉舌牙的着力处要准确,开齐撮合的势要准确。但其间还有半开半合及鼻音、半鼻音、抵齿音、抵腭音等等,古书如乐府德声、度曲须知等,不下十余种都有深湛的讨论,读者如有时间有兴趣,阅读一下是有好处的。

 对于唱法问题,我个人的体会,只看书是看不明白的,只唱也是唱不出所以然来的,必须要一面多听名家的唱,一面研究书籍,再从自己歌唱中实践体会,但这么一来,至少要耗费十余年甚至数十年大好光阴,虽然求学是不应该怕耗费时间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节约一下呢?

 我说是可以的。我们有句成语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于声音之道,就是“百看不如一听”,我们可以多听听名家的歌唱。但名家歌唱是不附带说明的,我建议主管文化部门的领导上可以组织一些专家,让他们在钢丝录音里作各种专题演讲,好处是可以引证许多例子,我的经验证明是效果很大的。

 有几位同志,看了许多书,对于真音假音这个问题,始终不能彻底明白,到我这里来,我为他们用京戏和南方小调唱出了若干对比的例子,就恍然大悟了。好处之二是专家们在钢丝录音里讲过之后还可以组织若干专家来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如果演讲的专家同意的话,还可以作出若干补充和修正。如此则前人付过的辛勤劳动,可以帮助后人节约或多或少的劳动,而收获同样的效果。

(《京剧旦角唱念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