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1)

当程耳锋利的镜头瞄准眼神孤独的王。

狄更斯笔下的名句“像牡蛎一样, 神秘, 自给自足, 而且孤独”,用来形容梁朝伟在几十年表演生涯中形成的个人表演风格似乎尤为合适。童年的经历为他造成了自愿孤独、在人群之外寻找自在的性格;进入香港无线演员训练班后,他发现“能躲在一个人后面宣泄自己的情绪,是很舒服的”,从此便爱上了演戏这件事。梁朝伟“天才 勤奋”的演艺道路更是在触及大银幕后逐渐带领他走向一个个巅峰,他经得起考验的肢体表演,使得他标志性的个人风格能在大银幕上被精准传递。

王家卫曾经说过:“梁朝伟是可以不要嘴巴的,单靠他的眼睛就可以演戏了。”事实上,在此前1989年的影片《悲情城市》中,侯孝贤就已经为梁朝伟拿掉了所有台词,让他在聋哑人“林文清”的角色中,一言不发却传神动人,心事全部藏于眼角眉梢。

再到2006年刘伟强、麦兆辉导演的作品《伤城》中,梁朝伟最会演戏的眼睛也被导演用一副眼镜遮将一半,只为让人物“躲在眼镜后看人”,为人物增添更多“深沉、阴森”的感觉。而在梁朝伟看来这并不会太影响他的发挥,反而认为“常用眼睛演戏也会很闷”,演员应该要全面调用脸、手、身体、声音的能动性。

后来,在2012年的《听风者》中,梁朝伟饰演的盲人何兵也再次诠释了如何用盲眼“看穿一切”。

作者:宜超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2)

当程耳锋利的镜头瞄准演员阵营里眼神孤独的王,《无名》无疑拿到一张王牌,但是怎么用好这张王牌也是一个考验。

独特的梁朝伟、周迅,以及在《无名》突破表演的大鹏、黄磊,这或许是春节档里,一抹非常特殊的存在。《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将展开关于第一梯队的争夺。《交换人生》是春节档唯一的正牌喜剧,动画电影《深海》也在动画制作技术领域走到了最前沿,“熊出没”则继续瞄准儿童片市场,而此前不被大部分人看好的《中国乒乓》在首映礼之后呈现出的口碑,或许将令它成为一匹黑马。

《无名》在春节档的登场,满足了程耳的影迷“为了《罗曼蒂克消亡史》后等待六年”的心愿,也让喜爱梁朝伟的观众感慨“终于又能在大银幕看梁生了”。

而这一对全新的导演与演员组合带来的碰撞,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惊喜:程耳一以贯之的独特光影和美学语言、对细节的极致苛求,与梁朝伟隐秘而丰盛的气场、无惧银幕放大的微妙肢体表现终于有了很多影迷期待中的一次相遇;二者的同频共振,也让彼此的特质得到了双倍的放大。

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3)

梁朝伟曾经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观看《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时候,就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和这位导演合作;《无名》出品人、总制片人于冬也在前不久举行的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透露:“他(程耳)说,我要梁朝伟,好,我去找梁朝伟”。

梁朝伟凭其独一无二的魅力现身于任意一个作品及档期时,都会引发天然的强号召力;这一次,当他在又一个与他自身气质相贴合的影像世界中化身为角色本身,纵使“无名”,也依旧是那个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性影像符号——发源于亚洲文化根源的性格与表达方式,贯穿于一部部允许其气质恣意生长的电影作品,让梁朝伟无论何时,从不褪流行。

符合亚洲美学根源的银幕表达,“很梁朝伟”

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4)

熟悉梁朝伟个人性格与表演风格的观众,也许会从《无名》中那些看上去让人不禁觉得既“很梁朝伟”、也“很程耳”的画面中猜测:梁生这一次参与拍摄的过程,对于他来说应该会是契合自身节奏的。据说,在剧组调灯光、换机位的漫长拍摄间隙中,梁朝伟常常会与程耳一起沉默地坐在监视器前;两个同样是话不多的人就那样有默契地枯坐着,也许是在用他们独有的方式,酝酿着属于当下影像世界搭建过程中丝丝缕缕的情绪。

《无名》全片采用了传说中“买不起、只能租用”的阿莱65摄像机(ARRI ALEXA 65)拍摄。据称,这架机器极擅于表现暗夜环境中“五彩斑斓的黑”,可以借镜头雕刻出如油画般的质感——这一特性又正与梁朝伟的镜头表现力合拍:光源有节制地投射过来,梁朝伟的脸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但仅凭他细致入微的脸部变化,观众依然可以分辨出人物的情感状态、内心波动。

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5)

狄更斯笔下的名句“像牡蛎一样, 神秘, 自给自足, 而且孤独”,用来形容梁朝伟在几十年表演生涯中形成的个人表演风格似乎尤为合适。童年的经历为他造成了自愿孤独、在人群之外寻找自在的性格;进入香港无线演员训练班后,他发现“能躲在一个人后面宣泄自己的情绪,是很舒服的”,从此便爱上了演戏这件事。梁朝伟“天才 勤奋”的演艺道路更是在触及大银幕后逐渐带领他走向一个个巅峰,他经得起考验的肢体表演,使得他标志性的个人风格能在大银幕上被精准传递。

王家卫曾经说过:“梁朝伟是可以不要嘴巴的,单靠他的眼睛就可以演戏了。”从1990年仅凭肢体表演惊艳《阿飞正传》“最后三分钟”开始,梁朝伟便以其“沉默亦可成金”的表演实力,成为王家卫电影的“御用”男演员之一。事实上,在此前1989年的影片《悲情城市》中,侯孝贤就已经为梁朝伟拿掉了所有台词,让他在聋哑人“林文清”的角色中,一言不发却传神动人,心事全部藏于眼角眉梢。

再到2006年刘伟强、麦兆辉导演的作品《伤城》中,梁朝伟最会演戏的眼睛也被导演用一副眼镜遮将一半,只为让人物“躲在眼镜后看人”,为人物增添更多“深沉、阴森”的感觉。而在梁朝伟看来这并不会太影响他的发挥,反而认为“常用眼睛演戏也会很闷”,演员应该要全面调用脸、手、身体、声音的能动性。后来,在2012年的《听风者》中,梁朝伟饰演的盲人何兵也再次诠释了如何用盲眼“看穿一切”。

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6)

侯孝贤认为:“梁朝伟的眼睛里有很多压抑。”虽然亦出演过不少喜剧角色,但“忧郁”“神秘”“隐密”依然成为了梁朝伟最具个人辨识度的特质,也成就了一个个经典的银幕形象。梁朝伟这种不张扬、蓄力而发,将很多的情绪内化、只悄然微露于细节之间的表演方式,恰与亚洲文化中相对沉默、内敛、隐忍的特点一脉相承,这也许正成就了他在众多以东方美学为场域的作品中的自如,完成了一个演员对其根源性文化母题的影像化表达。

当梁朝伟出现在越南导演陈英雄的作品《三轮车夫》(1995年)中时,一袭白衣的他无缝地融入进那个潮湿、凌乱、市井的东南亚街头,安静地上演着隐秘中的爆发;你似乎会有那么一刻恍惚于这个“诗人气质的混混”和《悲情城市》中同样沉默的男子是否孪生。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第27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时年已60岁的梁朝伟引发了现象级的“追星”热潮——他再次感受到了如2004年第一次来到釜山参加电影节时“差点被粉丝踩掉鞋”的热情,并获颁“亚洲电影人奖”,还开启了名为“梁朝伟的花样年华”、包括六部电影代表作(《花样年华》《春光乍泄》《2046》《无间道》《东成西就》《暗花》)的特别展映,据说韩国影迷们在活动期间每天早起排队购票,仍是一票难求。

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7)

在亚洲范围内获得的瞩目与共鸣,进一步印证了梁朝伟的银幕表达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亚洲美学根源息息相关,与这片区域的文化共性相通;他也进一步成为承载文化沟通的银幕使者,在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市场的舞台收获更广泛的认可,成为亚洲影像所构成的文化名片的一部分。

有影迷庆幸:曾经成功、个性化地塑造上海滩风云的程耳,应该是会懂如何拍梁朝伟的,因此《无名》更值得期待。对于梁朝伟来说,进入一个极具文化地域特色的表演时空,也将会继续爆发出他所擅长的银幕表现力。

亚洲文化背景下,梁朝伟与电影艺术互相成就

有学者总结,影史上有无数导演挑战过以上海为故事背景的题材;而梁朝伟所参演过的《海上花》《色·戒》《花样年华》等关于上海的电影,无疑是其中为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那部分作品。学者毛尖认为“只他(梁朝伟)有能力在非日常感情中注入日常感情,同时又能在日常姿态中暗示非常态”。于是,在上海这座满足东方文化特质想象的标志性城市所映照的影像世界中,梁朝伟游刃有余地游走于日常现实与文学性、艺术性的边界,完成了演员与作品的相互成就。

香港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作家刘以鬯笔下的城市与人,被王家卫通过镜头语言转换为承载于一个个或逼仄、或斑驳迷离、或蜿蜒曲折的空间内的影像表达,再经由梁朝伟的举手投足、眼神流转,解译为一个个具体人物的真实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梁朝伟自身所散发的气质是与他所处的文化氛围、故事环境协调一致的,演员与作品达成了和谐共振。

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8)

程耳也将在《无名》中继续借用上海的城市空间讲述传奇,他强烈的影像风格、美学呈现也将继续辅助叙事:不是全然的爆烈,却总透露着线索和暗示,展现出的细节通通指向一个命定的结局。而对于这种张弛有度的拉扯感的分寸把握,也许只有如梁朝伟般为数不多的演员可以准确拿捏,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程耳的评价,他与梁朝伟的合作“如沐春风”;后者不仅与他在工作节奏上合拍,也与作品的个性有着高度的匹配。

当然,如上海这样有着鲜明地域文化指向的城市,并不会成为梁朝伟在亚洲文化背景下进行表达的唯一物理空间。比如,王家卫在拍摄他1997年的作品《春光乍泄》时,凭借一个“假剧本”(导演此前并未告知梁朝伟他将出演的真实角色身份)、一张单程机票,就将梁朝伟“骗”到了遥远的阿根廷;在长达四个月的“煎熬”中,梁朝伟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一次几乎是颠覆性的历练,但他所展现出的情感氛围、人物魅力,依然是我们所熟悉的“梁朝伟式”的;文化的烙印、梁朝伟自身的性格特性都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它们的掌控力,不因为空间的转移而模糊,而被“掌控”之下的电影作品,也不会因伊瓜苏瀑布的背景而丢失。

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9)

不难发现,梁朝伟与电影作品间的互动是基于文化基调、美学内核等方面的内源性因素的,演员与作品间形成了稳固的、自洽的结构,让影片叙事与情感更具说服力。因此,物理空间、地理环境等因素并不能影响或定义这种根源性的自恰;而一种较流行的说法将梁朝伟归为“文艺片”领域的演员,但其实类型与题材也并非这种自洽得以形成的前提,“文艺”也许只是一种仓促的概述、一种表象,它无法清晰描述一部电影作品的精神内核;比起类型的分界,创作者更需要考虑的应是基于对在地社会文化和美学的洞察,通过电影艺术的语言对根源性的文化进行自信而准确的表达。

有趣的是,曾经被定义为“文艺片导演”的程耳,为新作品《无名》加上了“超级商业片”的定义,也有评论曾称他要走的是不同于艺术及商业的“第三条路”;程耳则一再表示,他所迷恋的是“大时代下的个体命运”,他更在乎的是工整细致的美学表达。同样的,梁朝伟在《无名》中依然延续的,是他对人物个性敏感的把控、他标志性的肢体呈现。当导演基于对精神内核的思考、专注于讲一个好故事,当演员致力于特定文化情境下的准确表达,一部有根基、有态度的作品就更易诞生;专注艺术内核、兼具商业探索的《无名》能够给到“影帝”的发挥空间,以及演员与作品的互相成就,也因此更值得期待。

梁朝伟百科介绍,无名中的梁朝伟(10)

时至今日,梁朝伟所获得的所有的肯定,既是他个人天赋与努力的结果,也是在亚洲文化的背景下,与众多优秀电影作品完美共振的必然。近年来,同样处于亚洲语境下的多位演员、电影人也在摸索着多样化的创作和发展路径:我们看到了是枝裕和等导演延续个人风格的跨国拍片,汤唯在韩国多个电影奖项中的大放异彩,华裔影星杨紫琼圆梦第8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从亚洲文化中蔓延而生的影像世界,也许还将有更多的可能。

参考资料:

[1] 毛尖.爱情符号学:梁朝伟和三部关于上海的电影[J].文艺争鸣,2017,(09),139-143

[2] 战玉冰.王家卫电影的“空间诗学”—基于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理论的考察[J].电影新作.2020,(02),13-18

[3]《生命的嬗变》,许戈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 导演程耳:罗曼蒂克消亡之后,GQ报道-梁静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