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来越快的时代,戏曲好像渐行渐远成了久远的记忆。近日,《梨园春》栏目和抖音直播联合举办的“梨园又一春 抖音专场晚会” 成了许多人激情澎湃的不眠夜,2个半小时里,近4000万人共度一场戏曲盛宴。豫剧大师李树建老师solo一段,京剧大师朱世慧老师现挂返场,黄梅戏门面担当吴琼老师张口就把“梨园”唱。

河间市梨园花正浓(河大卫又搞事情)(1)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贵妃醉酒》《空城计》《白蛇传》《女驸马》《穆桂英挂帅》《大登殿》……一段又一段的经典唱段,如雨打梨花一般粉墨登场;京剧、豫剧、越剧、锡剧、昆曲、黄梅戏、河北梆子各种唱腔纷至沓来。朱世慧、李树建、吴琼、汪荃珍、王惠、凌珂、蓝天、吴素真、关美利等16位国家一级演员,其中10位曾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杜丽娘和春香游园的途中,一段段爱情故事轮番上演。《牡丹亭》《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牛郎织女·到底人间欢乐多》《白蛇传·雨过天晴湖山如洗》,由爱起笔,环环相扣,每一段都是让人记忆点满满的唱段。更让人感动的一幕,是老一代戏曲名家与新一代戏曲新秀的同台演出。吴琼与弟子孙雪莲的黄梅戏《女驸马》,朱世慧与弟子谈元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李树建与弟子马红岩的豫剧《大登殿》,王惠与弟子胡曙光的豫剧《五世请缨·出征》。没有什么比这一幕更能说明“什么是传承”。

河间市梨园花正浓(河大卫又搞事情)(2)

晚会直播135分钟,累计观看人数达到3944万,刷新了中国戏曲直播的新纪录,而大量涌入并停留在直播间的观众,并不是大家以为的“爷爷奶奶辈”,而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刚高考完的高中生和在校大学生们。

自1994年创办以来的《梨园春》已经28岁了,其早在十几年前就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它率先开办了“戏迷擂台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擂主,并向中国戏曲学院输送了大批的河南籍学生。如秦梦瑶、李朋杰、张玫、孔莹,他们中有的走进了专业院团,有的走到戏曲研究领域。《梨园春》一直在改革创新,不断将青春、综艺化的元素融入栏目。

晚会的设计上,国风配色,审美在线。直播中网友一直在刷屏说“河大卫永远的神”,“太美了”。从2020年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在网络上爆红至今,河南卫视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河大卫”。而河南卫视坚持了数年的“文化卫视”定位也被观众们认可。无论是“中国节日系列”《舞千年》这样的创新节目,还是像《梨园春》这样的品牌节目,都一直在坚持文化、国风的定位。

河间市梨园花正浓(河大卫又搞事情)(3)

初识不知曲中义,再听已是曲中人

晚会设计了四个篇章,“春风十里”“粉墨青春”“Dou来唱好戏”“薪火相传”,前两个篇章在内容设计上,用原汁原味的戏曲唱段和彩妆扮相,将全国各剧种中最脍炙人口的唱段演绎,唤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对懂戏的网友来说是回忆,对第一次听的网友来说则是一种美的冲击。同时,整场晚会主持人出现次数屈指可数,迎合了观众“多唱少说”的诉求,也更贴合抖音直播用户的思维模式。

其中, “粉墨青春”这个篇章,设计了《贵妃醉酒》、《空城计》、《穆桂英挂帅》三个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历史传奇题材的。节目借用话剧的模式,让今人、古人来一场时空对话,将《春江花月夜》、《长安姑娘》、《神女劈观》、《三国演义》串联在一起,把红颜薄命的杨贵妃、独守空城的诸葛亮和上阵杀敌的穆桂英的悲情、豪情、家国情联系在一起,赋予仰望星空者更多的精神传承和时代内涵。

河间市梨园花正浓(河大卫又搞事情)(4)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接受国潮审美、汉服文化,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审美的轮回,不如说是文化自信的觉醒。随着80、90后步入中年,求职和求学退出了他们生活的主战场,他们更多关心的是一种从前没有实现的满足感。这其中有怀旧的情绪、有求知的欲望,更有在他们对生活握有主动权后对内心诉求的探索。一包零食、零星诗句,也可能是一首歌曲,就能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回忆潮。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化的舞台艺术,“初识不知曲中义,再听已是曲中人。”戏曲艺术的欣赏是有一定延迟的,不静下心、细细体会,很难感受那些戏词里的爱恨悲欢。这次“梨园又一春”晚会直播,就是对戏曲大胆创新的鼓励。戏曲需要变革,将纯、静、美带给观众。那些看似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低俗文化并不是长久之态,文化底蕴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的战斗才刚刚打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