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病理学概念(精细解析疾病病因结构)(1)

图说:复旦大学首个地方研究院泰州研究院走过15年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2007年,以“泰州人群健康跟踪调查”项目(下文简称“泰州队列”)起步,在时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金力的带领下,一支十余人的复旦研究团队扎根泰州,开启了大型人群队列研究。15年后的今天,他们逐步建立了国内单一地区最大的人群队列——“泰州队列”。

为保障“泰州队列”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项目起步的同时,复旦大学和泰州市政府开创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以队列研究为专职工作的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复旦大学首个地方研究院——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下文简称“泰州研究院”)。这所新型研发机构从600平方米的厂房启航,向着星辰大海出发,正成长为集资源平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开放性科研平台。

所谓队列研究,即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观察各组成员结局(如疾病)发生的情况,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这些因素与该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大型人群队列是一个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

作为遗传学家,早在二十多年前,金力就开始思考并与国内同行探讨如何高效、可行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型人群队列。“因为复杂疾病的发生,是因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的复杂相互作用而致,这就需要建立大型人群队列,通过大样本的数据分析,精细解析疾病的病因结构。”金力说。

“泰州队列”的建设,便是金力及其团队将理念付诸实践的一次尝试。

一次队列数据的采集,需要发动志愿者填写一份结构化问卷、进行体格和医疗检查,采集他们的血液、尿液、唾液、粪便等生物样本,并存入生物样本库——一台台日夜运转不停的深低温冰箱里。

在金力的带领下,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深入人群,用15年时间,以泰州全市500万居民为样板人群,建成20万人规模、基于表型组思维设计的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积累240余万例生物样本和PB级健康大数据资源,并纳入国家精准医学计划,成为国家百万人群队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来,围绕大型人群队列研究,他们持续产出大量科研成果,获批16项国家级、13项省市级项目,承担和支撑4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与国内外数十家机构开展合作,在Cell、Natur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申请6项专利和12项软件著作权,出版4部队列建设相关专著,填补了国内人群队列研究的多项空白,为我国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实践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依托“泰州队列”,在癌症早期诊断、精准医学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如研发了无创血检-ctDNA甲基化技术,比临床诊断提前4年发现肿瘤“信号”,发现了可早期预测老年痴呆的生物标志物及遗传 环境病因对食管癌的发病影响等,这些原创性成果为后续对相关疾病实施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铺垫。

疾病的病理学概念(精细解析疾病病因结构)(2)

图说:“福声计划”中国人群泛癌早筛项目启动

2021年11月21日,泰州研究院联合上海鹍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内11家三甲医院在上海启动 “福声计划”。这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泛癌早筛前瞻性研究,也是在具有成熟队列资源基础上,早筛技术迈向临床实验与真实世界应用的重要一步,旨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加快推进前沿创新成果转化和相关应用产品开发,建立适于中国人群的泛癌早筛模型。

“福声计划”的启动,是基于金力、陈兴栋等领衔与鹍远生物共同合作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血液无创检测可以比常规诊断提前四年发现癌症》。

经过15年的发展,泰州研究院从建院伊始的600平方米厂房搬迁至1万多平方米的创新大楼,依托“泰州队列”资源,参与完成学校40名研究生培养任务,通过自身造血和筑巢引凤,研究团队从十余人拓展至近百人。

不久前,泰州研究院刚刚举行了建院15周年庆典活动。

奋斗15年,科研、产业化初见成效。从院长到复旦大学校长,面向未来5年,金力心中有更大的蓝图。“复旦大学将持续支持研究院建设和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将‘泰州队列’建设成为全球慢病防控和精准医学科技发展的创新高地和产业策源地,成为泰州建设‘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医药健康名城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金力的愿景,也是泰州研究院前进的方向。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