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抛开罗贯中的科幻小说且不谈,单看正史中的诸葛亮,刚投奔刘备,刘备就被曹操折腾的得丢妻弃子,赤壁之战,诸葛亮虽然去东吴游说了孙权,但是最后让孙权拍板的却是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的也是联军总司令周瑜,也就是说赤壁那一战和诸葛亮的关系不太大,反倒是他多次北伐曹魏失败,最后反而成就了司马懿,那么诸葛亮凭什么在后世享有那么高的赞誉呢?
在正史中,诸葛亮在“隆中对”时,露了一小脸,然后又在赤壁之战时露了个侧脸,在此以后,似乎他再担大任,就要等到刘大耳朵白帝城托孤了。而在这段时间内,关羽在荆州大发神威“威震华夏”,而刘大耳朵也在扩充益州的地盘。诸葛亮好像突然消失了。
骆驼提个问题,打仗打的到底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看谁会算、看谁能打、看谁人多。如果只是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战役,那么这个结论可能适用,但是,当时时逢乱世,刘大耳朵又是刚刚成家立业,他在赤壁之战以后,刚刚摆脱四处当保安的窘境,因此打的比谁都卖力,在他夷陵之战失败托孤之前,他似乎一直都没消停过。
那么大家想一下,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兵将的工资从哪来,衣食住行又找谁报销,曹操占着中原那么大块地,还要靠偷坟掘墓,引水屯田来贴补家用,就是身在鱼米之乡的孙权……他似乎还好过点。
当时刘大耳朵的地盘,一个在荆州,确切的说是四郡半地,但这块地在前线,关二爷要靠它就地征收粮饷,可以让老刘觊觎的有限,第二个是在益州,也就是说,益州一州之地,既要给老刘提供青壮当兵源,又要提供钱银粮草。那么是谁这这么有本事,仅凭一州之地,就能为老刘源源不断提供兵粮,不是别人正是此时一直低调的诸葛亮。
诸葛亮之所以能以益州一隅,就支持刘备征战四方,是他用苛捐杂税剥削农民了吗?实际上并没有。为什么骆驼敢这么说呢,因为他死后之后,老百姓对他很怀念,还有什么比老百姓的认可更有说服力呢。他的反例就是曹操,当年关羽打荆樊时,很多中原的地方势力都开始扯旗,原因就是曹操前期用兵过重,苛捐杂税把老百姓给坑苦了。因此诸葛亮不说别的,单就这一条,就足以留名后世。
而且当时的刘备集团,内部并不非铁板一块,刘备当时的麾下,既有一直跟在身边的关羽张飞,也有后期加入的马超、黄忠,此外还有一些当地的兵将,当时在刘备的领地,还存在一些地方势力,这么复杂的构成,自然不会没有矛盾。黄忠和关羽不和,众所周知,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在关羽需要援助时,也选择了拒绝,而后期诸葛亮北伐,李严也拖过后腿……但在诸葛亮低调的那些日子里,蜀地几乎从未爆发过大的动乱。
因此,诸葛亮在后世还有政治家的头衔。除了这个头衔之外,诸葛亮还有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军事家等荣誉称号。前三个骆驼不再一一解释,今天再聊聊他这个军事家的头衔,到底是虚有其名,还是名副其实。
诸葛亮亲自主导的战役,主要有两个,一是南征,二是北伐。南征耗时只有不足一年,但是诸葛亮却把自己这块后被给安抚得很好,几乎在他北伐时,没有太出乱子,而且南方的部落还为他提供了无当飞军的兵员,由此可见他的南征不光打胜了,还把当地的人给打服了,如果这种犄角旮旯里的“小战役”,还不足以凸显诸葛亮的军事素养,那么咱们再看他的北伐。
咱们在前面已经说了,蜀汉的地盘本来就不大,在关羽“大意”失了荆州之后,就显得更小了,而且蜀汉也失去了从荆州挺进中原的便利交通,只能改走“蜀道”。因此诸葛亮北伐时,不光是以一隅去打曹魏一国,还要克服粮草,交通等多种不利因素,因此仗还未打,诸葛亮面临的难度就增加了一倍。骆驼在写曹真的那篇文章里,曾经提到过,挫败诸葛亮前两次北伐的核心人物,是曹魏的猛人曹真,而拖了诸葛亮后腿的,则是年轻的马谡,和年老的赵云。
而司马懿是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才刚刚露的头,不过此时的司马懿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被诸葛亮占尽了优势,要不是那场神奇的大雨,和李严在后头的神助攻,最后的结局还会是个未知数。此后诸葛亮的北伐,主要面对的敌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在随后的战役中,就突出一个字,那就是“怂”,不管诸葛亮怎么挑衅,他就是按兵不动,专心防守,这一防,防的诸葛亮五丈原星陨,这一防,防的司马懿功成名就。
由此可知诸葛亮镇守在后方时,可以稳定内部纷扰,为刘备用兵,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一线时,他又能仅凭一隅之地,就打的曹魏倾国防守,而且他在接连用兵之际,还能让蜀地健康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回答开头那个问题,诸葛亮到底厉不厉害,骆驼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诸葛亮很厉害,而且是非常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