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词牌多达八百多个,那些美不胜收的词牌名,经典而美妙,听着就不觉让人沉醉……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创调之作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词。

月上海棠,词牌名,又称“月上海棠慢”“海棠月”“玉关遥”。调名本意即咏春夏夜阑时,因月亮西沉而映衬出的海棠花韵致。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又名“忆吹箫”等。《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取传说中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故事为名。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

今天,选择了几首《浣溪沙》,每一首都经典而有味,值得赏读收藏。

语文浣溪沙古诗原文(词牌浣溪沙赏读)(1)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人的生命将在有限的时间中结束,无端的离别也会让人觉得悲痛欲绝。

不要因为常常离别而推迟酒宴,应当在有限的人生,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到了登临之时,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思念远方的亲友;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怜爱眼前的人。

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消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予着对人生的哲理的探索。

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的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里所表现的思想,颇类似近代风靡了法国以致欧美的存在主义。

本来词意是颇为颓靡的,但词人却把这种感情表现得很旷达、爽朗,可见其胸襟与识度。

语文浣溪沙古诗原文(词牌浣溪沙赏读)(2)

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唐·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

画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样深,要渡过,难,回忆往日,只好把两人以前来往的旧书信翻来看,不知何时再见,一起携手进入长安。

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

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

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语文浣溪沙古诗原文(词牌浣溪沙赏读)(3)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五代·李煜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真是世事变幻莫测,像那风摇烛火一样飘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样,最终只是如梦一场,想要寻找往昔的旧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寻找呢?隔着重重山水。

这就是天意如此吧。让我的内心所想与实际情况相反。

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无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楼阁的阴凉遮住了花草树木,我注视着傍晚的阳光,眼前满是夕阳的余晖。

登高望远,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国山河,我禁不住流泪满面,任那泪水沾湿衣襟,就让他痛快地流个够吧。

“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

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

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

语文浣溪沙古诗原文(词牌浣溪沙赏读)(4)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华丽的排场。

雨斜微寒,淡淡的雾气,萧疏的柳树,在阳光正好的野外。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实在不错。

于苏轼而言,这就是欢愉,就是有味人生。此刻,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豁达和乐观。

没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担心。

没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感慨。

没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无奈。

不必求,不必争,一颗平常心,如此安好。

三五明月夜,携友闲步街头,时不时唠嗑一下,那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愉悦。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或唠嗑一阵,或观剧一集,平淡中也蕴藏无限快乐。

语文浣溪沙古诗原文(词牌浣溪沙赏读)(5)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那一句淡淡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饱含多少幽怨惆怅,足令落花无语,流水难言。

时光如水,逝去的不光是韶华,还有韶华中的人、事、物。

独自西风悲凉,不忍见萧萧黄叶。夕阳斜照,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赌书消得泼茶香”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

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

二十岁时,娶了生性温婉的卢氏,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可仅仅三年,已令人销魂蚀骨。

苏子说:“不思量,自难忘。”

一段情,一生记。

语文浣溪沙古诗原文(词牌浣溪沙赏读)(6)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苏门四学士”之一,一个忧郁的婉约派词人——秦观。

他的每一首词,甚至他的一生都弥漫着浓雾一样的忧愁。

无怪清人王士祯说:“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那是一个惜春春去“愁如海”伤感黯然。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清晨的天色阴沉沉,轻寒微凉,令人索然无味。

回首画屏处,淡淡的烟雾,潺潺的流水,意境幽幽。

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漫无边际。

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这种缥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的情境也正是他内中的那种情致的写照。

冯煦称赞说:“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语文浣溪沙古诗原文(词牌浣溪沙赏读)(7)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天气还是今年的暮春天气,所面对的亭台,还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物是人非,一切东西似乎在依旧的表象下,有的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

夕阳西下,时光流逝是一切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而其他的情事呢?

一切必然要消失的东西注定要消失,尽管它是美好的,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

生活不会因为它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蒋勋老师说:这是生命的两个状态,人们的生命也常常处于“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之间。

“花落”虽令人伤感黯然,但“燕归”也是令人欣喜若狂。

语文浣溪沙古诗原文(词牌浣溪沙赏读)(8)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近代】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内容博大、辞章峻秀、笔力雄健、挥洒自如。

每每读完毛泽东的诗词,心里总有一番滋味。

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诗句,赞誉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诗词成就。

赵朴初亦云:“挥洒横天笔,气泱泱,笼今罩古,有谁堪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各民族人民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盛大毛泽东与柳亚子先生同席观看了歌舞晚会。

柳亚子在毛主席的鼓动下,即兴赋《浣溪沙》一首赠予毛泽东。次日毛泽东又步韵和了这首词赠与柳亚子。

虽然千百年来中国陷入暗无天日的黑夜中,外族入侵在中国横行霸道。

但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雄鸡一声长鸣,报道中国大地已经天亮了。

各民族同胞在祖国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欢乐的乐章,这其中包括新疆儿女们,诗人们欣喜唱和兴致无比。

在这样欢庆时刻,词中两种场景的强烈对比,可谓不能不震撼人心啊。

语文浣溪沙古诗原文(词牌浣溪沙赏读)(9)

每一个美丽的词牌后面都有一个韵味深刻的故事,美妙动人。

简单几个字,就包含了一个深刻的典故,一种唯美意境,胜过千言万语,令人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