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一直不喜欢听太苦的故事,即使偶像剧,如果结局是BE,我也不愿意去看。余华老师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听说都是苦到不行的经典,所以即使《活着》常年在神作榜和热销榜上,我都敬而远之。我发现自己好像越有年纪有阅历,越不喜欢深刻的东西,肤浅的快乐才是我生活的糖。
也许是缘分,昨天下班前摸鱼,一时兴起,一口气看完了《活着》。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果然是比自己以为的要更强大。福贵赌债破产的时候,我想他真是活该;他浪子回头,终于知道与家珍好好过日子的时候,被抓壮丁,我想家珍真是可怜;几经辗转,福贵回到家里一家人累并快乐的时候,有庆竟因为给县长的女人献血,被抽干了血死了,我想这个县长和医生真是可恶;二喜与凤霞结婚,凤霞终于有了好归宿,却因生孩子也躺在了有庆那间医院的小屋,我想家珍失去了两个孩子,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大概也活不长了;家珍死了,二喜死了,苦根死了,命运好像剥夺了福贵所有的甜。他拥有过财富、亲情、爱情、友情,青春,而现在他什么都没有了,却在买牛的时候,用攒了好久的钱救下一头没用的老牛,他只剩下悲悯。
也许,人在经历一些苦难的时候,会埋怨天道不公;经历更多苦难的时候,便失去了怨恨的能力;经过足够多苦难的时候,就拥有了超然物外的心境,只剩下悲悯。余华在《序》中说作家的使命是展示高尚,我想福贵的老牛就是高尚的一部分吧。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初看此句,不太理解,我们一贯的认知是人活着终归是有奔头,有活着的意义。子女与父母可以是彼此活着的意义,夫妻之爱,朋友之情......我以为我们与这个世界有关系,才有活着的意义。读完福贵的故事,才稍微理解,原来活着本身就是意义。这世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挚爱或被人珍爱,现在拥有的也不过是正在失去的——我们失去他们,或者他们失去我们,时间像海浪,正在分秒不停的冲击我们关系的绳索,我们迟早会走散,走散之后,作为独立的浪花,在大海里飘摇,最终消散,这是所有人的宿命。
如果是这样,那活着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一朵浪花从形成到消散,存在的痕迹逐渐淹没,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写到这里的时候,大概想通了,对于大海来说,或许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这朵浪花本身,却是有意义的,它与其他的浪花相遇又分离,它被风吹过,被阳光晒过,或许见过飞鸟与鱼,见过星星或晚霞,它们成为彼此存在的意义,而千万朵浪花形成海浪,形成波涛的时候,大海与风才有了生命。
我以后大概不会再怕苦了,毕竟只有没吃过苦小孩子才有怕苦的权利,而我被其他的浪花保护了太久,竟以为这片海原本就是有苦有甜有的选。
#余华##活着##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