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剧的意义(不应被遗忘的潮汕文化)(1)

潮汕文化潮剧的意义(不应被遗忘的潮汕文化)(2)

潮剧《牡丹亭》演出现场,上座率很高。

8月18日晚,龙岗区文化中心大剧院内,来自广东省百花潮剧院的演员们为观众带来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当晚的表演中,杜丽娘、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以潮剧版本被搬上舞台,栩栩如生的表演、美轮美奂的灯光舞美,博得台下观众阵阵叫好。

经典佳作 再现潮剧风采

提起潮剧,很多潮汕人脑中都会浮现出小时候坐在高高的舞台下看台上的生旦净末丑表演的画面。在过去物质生活、精神娱乐匮乏的年代,看潮剧变成了一种流行文化,大街小巷时不时就能看见各地戏班的演出,地点大多都是简陋的露天戏台,有名的除了“大同”还有“大观园”,这些都是只属于潮汕人自己的儿时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潮汕人为了创业离开故乡来到深圳拼搏。对他们而言,想要看一场地地道道的潮剧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因此,广东省百花潮剧院的到来,不仅让新潮汕人一睹潮剧昔年的辉煌,也对推广潮汕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潮汕文化潮剧的意义(不应被遗忘的潮汕文化)(3)

百花潮剧院的导演吴兹明告诉晶报记者,这次借龙岗文化艺术节的机会,可以来深圳为潮汕老乡唱几场,他们特意在几个月前排练了一批新剧目,希望丰富深圳的文化内涵,唤起潮汕人的乡情。当晚演出的《牡丹亭》正是吴兹明精心挑选的,他介绍说:“明代剧作家汤先祖创作的《牡丹亭》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被昆曲演绎的次数最多,但是对于潮剧而言还是第一次。百花潮剧院把它移植成潮剧,难度不少。因为它的故事架构很简单,以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为主。主要角色是一个生一个旦,人物少对演员要求自然就高,需要靠演员的唱斗练来感染观众,这对于演员而言难度不少。”

潮汕文化潮剧的意义(不应被遗忘的潮汕文化)(4)

正式开演前,记者带着好奇走进剧院后台,这些年轻的演员们已经准备就绪,一边等待上场一边默念台词。扮演杜丽娘的青年演员陈婷婷似乎已经进入表演状态,一颦一笑碎步优雅。临近上场,她告诉晶报记者,扮演杜丽娘对她而言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虽然已经演出过5场,但依旧很有难度。“平时一般演很有激情、能够发挥自己情绪的戏,但是《牡丹亭》必须控制好火候,动作方面要特别规范,一定要很端庄。”为此,陈婷婷花了大量的时间观看昆曲表演的影碟和视频等。此外,今年也是她第5次来到深圳演出,她感慨道:“深圳观众的反响一年比一年热烈,还会有剧迷特意发信息支持我表演,让我很感动。”

另外,剧团在灯光舞美上也是花了心思下了功夫,采集昆曲精华移植的版本,《牡丹亭》的舞美设计更精湛,两个小时的演出时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唯情唯美、青春亮丽的视听盛宴。

三度来深

为剧迷献上潮剧大餐

事实上,这已是广东省百花潮剧院第三次来深圳演出,在去年的潮汕曲艺晚会上,他们就连演了两场家喻户晓的经典潮剧作品,吸引了两千多名观众前来观剧。而今年在龙岗区企业联合会、龙岗区文体旅游局以及龙岗潮籍企业家及热心人士的支持下,首次被列入龙岗区戏曲文化节,对于百花潮剧院有着特别的意义。龙岗区政协常委、深圳市益群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贵向记者介绍:“我们每天向市民免费发放的900余张票全部被领完,由此可见,潮剧作为一种潮汕文化,都是老潮汕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从现场的上座率来看,场场爆满,演出期间,大家聚精会神地观看表演。记者了解到,有不少观众是以家庭为单位“组团”前来观演,还有不少小朋友也看得津津有味。一位带孩子前来的观众就告诉记者,不能让后代忘记祖辈们往日的习惯,看潮剧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让孩子的业余生活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世界,切身体会潮汕文化,比任何说教都来得实在。

创新提升 潮剧要代代相承

在文化娱乐多元化的今天,被誉为“南国奇葩”的潮剧不复以往的辉煌,为了弘扬潮汕文化、培养潮剧青年人才,扩大潮剧的影响,不让传统文化落寞下去, 2012年,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揭阳市成立了广东省百花潮剧院,建院以来,先后排演近20部传统经典剧目、10多个经典折子戏,并组织专门力量创作、演出《花笺记》《若蕖》《浴血脊岭》等新创作品。

导演吴兹明介绍,剧团现有60余名演员。他们大多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优秀学生,青春靓丽、行当齐全,通过全封闭式的训练,每天除了排练就是演出,基本没有业余时间,正是如此,短短5年时间里,他们充分具备了专业演员应有的实力。

但是,成熟的表演团队只是剧团成功的第一步,面对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潮剧面临着重新定位和改革创新的问题。潮剧的传承与观众的流失,是目前最棘手、最严重的问题。特别是新一代年轻人对潮剧更是缺乏兴趣。吴兹明说:“潮剧作为传统的剧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们要在传统基础上继承发展提升,不能让潮剧变成古董。传统艺术需要跟紧时代步伐,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这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使自己和时代同步,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一直在用这一种精神来主导打造这样的剧团。”

为了让观众年龄段更趋年轻化,扩大受众群体,使外省人也能看懂潮剧,剧团在传统潮剧基础上也做了改造。吴兹明解释说,为了消除语言障碍,他们通过幻灯剧目、音乐、服饰、灯光舞美和布景来吸引观众、赢得观众。现在,他们演过的戏,哪怕是外地人也觉得很好听。

潮剧作为潮汕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今在潮汕老家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据吴兹明介绍,潮剧在潮汕地区市场还是很热络,但是年轻观众相对不是很多,如何争取到年轻群体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通过他在多个城市演出的反响来看,青年观众确实不少,甚至有很多戏迷都是中学生,年龄层反而越来越小。他提到这一次就有很多小戏迷从其他城市跑来深圳看演出,说明潮剧还是不乏受众,在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型的今天,出现这种现象很可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