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而骄,诚可虑也,但为政者更深知“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之道理【《孔子·论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于统治者言,“民富而骄”或只是天灾,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或可矣;而“民贫生怨”则是人祸,若听之、任之,而天下未亡者,未之有也】是以,“威逼”外,还有“利诱”之策【一堵一疏,威恩并重】惯用者有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御民之道:驭民之道利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御民之道:驭民之道利诱

御民之道:驭民之道利诱

民富而骄,诚可虑也,但为政者更深知“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之道理【《孔子·论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于统治者言,“民富而骄”或只是天灾,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或可矣;而“民贫生怨”则是人祸,若听之、任之,而天下未亡者,未之有也】。是以,“威逼”外,还有“利诱”之策【一堵一疏,威恩并重】。惯用者有三:

其一,每逢重大喜事【如新君登基、大婚、更换年号、立太子等】,皇帝通常会大赦天下,美其名曰“与民同庆”,但实则不过是收拢民心,缓和“威逼”矛盾而已。

其二,重农抑商。小农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选择,但是其两千余年的历史却是统治者有意为之【(一)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二)“央企”、“国企”垄断盐铁等经济命脉】。其表相或说辞是维护百姓利益,但实则是统治者(一)与民争利,自食而肥;(二)防范商贾富可敌国,而江山不稳。

其三,科举取士。宋以降,科举资格放宽,诚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也。此举于民言,如若一朝中第,确为改变命运、光耀门楣之幸事【十年寒窗苦,或不足道矣】,但于统治者言,其仅以“科举资格或寥寥数人中第”即可换取天下民心,却更是驭民之大道【中国大多民者,或多一分出头之希望,即会多一分隐忍,由此在“威逼”下,亦会少一分玉石俱焚之可能。这正是统治者“阴险”之处】。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对照“威逼利诱”之策,“威逼”即“猛”也,“利诱”即“宽”也,一张一弛,或是为彼时文武之道也。然,于今时今日,随社会发展之进步,民众知识之普及,此道尚为用否?若有之,何以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