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高菊 通讯员 肖利珍 张静

近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肝胆外科接诊了一位60岁的患者李先生(化名),他在一周前就出现了全身发黄、浑身发痒等症状。“身上痒得受不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身发黄,小便像酱油一样。”李先生苦恼地说。

该科室主任孙君军接诊了这位患者,并根据患者黄疸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判断很可能是恶性肿瘤。经检查,李先生的血胆红素水平已经超过了400μmol/L,影像学及化验结果等提示为肝门部胆管癌。

据孙君军介绍,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免疫及靶向治疗效果不确切,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患者获得治愈可能的唯一手段。但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一方面容易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肝组织,向胆管腔内纵向生长形成梗阻性黄疸,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对患者的肝脏及全身其他器官造成损害,另一方面肝门部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需要的精准度高,因此一直是外科领域极具挑战和备受关注的疑难病症之一。

“这个手术部位太特殊了,肝门是门静脉、肝动脉及肝胆管集中出入的门户,相互关系密切,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患者大出血。”孙君军说。但是,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只有6个月左右的生存期。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患者选择了手术切除。

考虑到患者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及手术的高风险和高难度,手术选择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来完成。孙君军告诉记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一种现代高端手术平台,其设计的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精准地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洛阳60岁老人全身发黄)(1)

孙君军(右二)在和同事们一起研讨患者病情

达芬奇机器人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能够开阔医生的视野范围及角度,减少手部颤动,同时机器人“内腕”较腹腔镜更为灵活,能以不同角度在靶器官周围操作,在有限狭窄空间工作,操作更精确,减少患者失血量及术中的组织创伤和炎性反应导致的术后粘连。

经过充分的准备,手术顺利开展。术中快速病理显示胆管远近断端均无肿瘤侵犯,并对局部淋巴组织进行了骨骼化清扫,手术较为成功。术后,在医护人员的专业照护下,李先生恢复良好,没有出现肝功能不全、胆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为肝门部中分化腺癌,所检出的十余枚淋巴结均为阴性(未发现癌细胞)。目前,李先生已康复出院。

“在这台手术中,达芬奇机器人在狭窄空间里的精准、灵活、稳定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孙君军说。

达芬奇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洛阳60岁老人全身发黄)(2)

孙君军在手术中

孙君军提醒,肝门部胆管癌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由于位置特殊,在胆管未被肿瘤完全阻塞前常无临床表现,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但部分患者会表现出纳差、食欲下降、厌油腻、消化不良以及上腹胀闷不适等症状,还有部分患者可反复出现胆管感染。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阻塞性黄疸的症状和体征,并伴随体重下降,这也是肝门部胆管癌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