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50年代江苏省与邻居山东省、上海市之间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实,江苏省与周边的各个省份和直辖市,几乎都发生过行政区划的调整。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和安徽省之间的区划调整。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划入了安徽省,安徽省则把自己的盱眙县和砀山县,划入了江苏省,相当于两个省份换地。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仔细聊聊这个故事。
首先,我们聊聊江苏省与安徽省之间的历史渊源。其实,江苏省和安徽省曾经是一家人。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元朝建立以后,由于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的管理各个地区,元朝建立了行中书省制度,简称为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但元朝行省制度处于初创阶段,各方面并不完善。因此,明朝驱逐了元朝以后,虽然沿用了元朝行省制度,在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改革。明朝拥有南京、北京两个首都,首都周围的地区被称为直隶地区,因此,出现了南直隶和北直隶两个地区。其中,南直隶地区包括现在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
17世纪中期,崛起于东北地区的清朝大举入关,并且确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清朝入关之后,沿用了一系列明朝制度,也包括行省制度。但是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南京的地位下降,南直隶不复存在,改名为江南省。清朝的统治稳定以后,开始研究那些存在潜在危机的省份。江南省人口众多、面积辽阔、经济发达,对清朝的统治存在威胁。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把江南省一分为二,分成了江苏省和安徽省。洪泽湖位于两省之间,属于两省共同拥有。洪泽湖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水源比较丰富,非常适合耕种,堪称是鱼米之乡。在古代历史上,洪泽湖周围地区都是比较富裕的。洪泽湖作为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淮河等好几条河流都经过了洪泽湖。在清朝统治的后期,洪泽湖出现了淤泥增多、不断泛滥的情况,尤其是黄河发生了大规模改道以后,波及了周边的几条河流,从而牵扯了洪泽湖。由于洪泽湖位于两省之间,安徽巡抚衙门和江苏巡抚衙门都想把任务推给对方。
当时的清朝面临了一系列的内忧外患,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治理洪泽湖。清朝灭亡以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阶段,各路军阀忙着争夺地盘,更没有精力治理各地的水利工程。1938年,黄河在花园口大规模决口,滚滚黄河水流向东南,最终倒灌洪泽湖,淹没了周围大量的耕地,甚至出现了沼泽地的情况。此时的洪泽湖,已经到了必须下功夫治理的程度。
但三四十年代,我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抗日战争。一转眼到了40年代末期,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开始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工作。随着全国局势逐步稳定,我国开始腾出手来治理各地的水利。由于黄河泛滥的问题刻不容缓,因为,我国优先治理黄河。随后,开始治理大运河、洪泽湖、都江堰等等。在治理各地水利工程中,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换地。很多河流或者湖泊,位于两省交界地区,并不利于调节各方面的资源和人力物力。为了更好的治理水利工程,经常出现两个省换地的情况。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河北省最南部的5个县,划入了河南省。作为补偿,河南省把自己北部的3个县,划入了河北省。治理大运河的过程中,河北省的5个县,划入了山东省。为了弥补河北省的迅速,山东省把自己的6个县,划入了河北省境内。50年代中期,治理洪泽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洪泽湖的东边属于江苏省,西边属于安徽省,治理洪泽湖的难度很大。
1955年,洪泽湖沿岸的泗洪县和盱眙县,从安徽省划入了江苏省。两个县划入了江苏省以后,洪泽湖基本上成为了江苏省的内湖。江苏省开始全力治理洪泽湖,付出了很多艰辛。参照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的换地模式,安徽省不能白白损失2个县。作为补偿,江苏省把自己最北部的砀山县和萧县,划入了安徽省的宿州市。泗洪县、盱眙县划入江苏省以后,与周边各地区的差异并不大。但萧县和砀山县划入安徽省以后,则出现了一些问题。
从砀山县或者萧县,前往宿州市区的距离比较远,前往江苏徐州市区的记录则非常近。对于这两个县的人们来说,如果不是必要的事情,基本上都会选择前往徐州市区。尤其是萧县,前往徐州非常方便。砀山县的情况有点特殊,砀山县的砀山梨非常有名。砀山县虽然名字里有山,可是砀山县其实并没有山。砀山县与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市,共同组成了芒砀山一线。砀山县、萧县位于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交界地区,其实口音和风俗习惯都差不多。
我们顺便聊一下苏北、皖北的问题,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在各方面更接近于河南、山东。作者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女同学是徐州人,她说家乡话的时候,标准的河南口音。请注意,作者没有任何地域歧视的意思,仅仅聊聊一些文化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多次有人建议在江苏北部再建立一个省份,以淮安、徐州等地为中心。但是,这些建议都没有被采纳。关于江苏省行政区划变迁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