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要写下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对兄妹,他们曾经深深的爱过。我不是在歌颂兄妹不伦之恋,我只是想说爱情,有时真的与伦理无关,与道德无关,它只与真心相关。他们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妹,他们发乎情,却没有止于理。这就是我国历史上七雄争霸时期,发生在齐国的公子姜诸儿与妹妹齐文姜的爱恨情仇,他们上演了纠缠一生的不了情。

燕燕诗经创作背景(诗经里燕燕于飞)(1)

“我爱着,但我什么都不能做……”面对即将远嫁鲁国的小妹,姜诸儿什么都做不了!

他爱她,可她是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她也爱他,他是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哥哥。

这里没有宫廷里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残忍屠杀的血腥味,这儿只是上演了一出不被世人接受的乱伦之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情的萌芽始于她病了,他去照顾她。人在生病与失意时最脆弱,更何况是因为失意而生的病。他去照料她的病,她便在内心依赖起了这个温和的哥哥,一个美艳动人,一个玉树临风,接触多了,自然就产生了那个被世人称为爱情的种子。

然而,这段不伦恋的一开始就注定了各种阻碍,为了尽快浇灭这肆臆燃烧的爱情火苗,他们的父亲齐僖公决定将女儿齐文姜远嫁给鲁国公子鲁桓公。并且严厉禁止他们见面。

燕燕诗经创作背景(诗经里燕燕于飞)(2)

国君的命令可以阻挠两个情投意合的有情人见面,但阻隔不了思念之情。姜诸儿情不自已写下了:

桃树有华 灿灿其霞

当户不折 飘而为苴

吁嗟复吁嗟

诗的前半部分是夸齐文姜天生丽质,如桃花般明艳动人。后半部分是无奈叹息齐文姜即将远嫁之后如浮萍般在异乡飘泊,表达了今生恐难再见的惆怅。

燕燕诗经创作背景(诗经里燕燕于飞)(3)

姜诸儿写罢,想尽办法将诗稿转交给齐文姜。齐文姜阅后,回复曰:

桃树有英 烨烨其灵

今兹不折 讵无来春

叮咛兮复叮咛

深陷爱情之中的女人往往为了爱情,而更加勇敢。齐文姜的回复是表明了既然如此,为何不在我远嫁别国之前来与我及时行乐呢?

这个回复,大大鼓励了哥哥姜诸儿。于是他排除万难,一有机会就与妹妹缠绵缱绻在一起,将一切的行为规范与伦理道德都抛至脑后。

此刻,他的世界里只有她一个人,她的世界里也只有他一个人。

燕燕诗经创作背景(诗经里燕燕于飞)(4)

痛苦的经历、生活的磨难,不仅仅只是为了折磨人,还会让人发光。

当离别的日子真正来临,内心的折磨促使齐文姜写下了不朽名诗《燕燕于飞》。该诗被称为万古离别之祖,收录入《诗经》,齐文姜也因此被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的美名。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远嫁鲁国的齐文姜,一去便是18年,在这18年里,她为丈夫鲁桓公生下两子,但她心心念念地仍旧是故乡里的哥哥。18年后在齐文姜的争取下,终得机会与夫君鲁桓公一起踏上了回齐国的故土。

她们终于又见面了。一别经年,过眼云烟,此生再见,万千感慨!

他眼里的她已由当年明艳动人的小姑娘变成了成熟丰韵的贵少妇。她心里的他也已由玉树临风的少年历练成了威武不屈的国君齐襄公。四目相对之时,便知他们谁都没有忘了对方。重燃爱火,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有一种爱叫寂灭,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这次再聚,使得她们更加地不顾一切。她们什么都不想要,只想要和对方缠绵在一起。即使由于这段私情,葬送了她的夫君鲁桓公的性命、即使民众向他们投来唾骂,他们仍旧携手共游,尽情地享受人间欢娱。

曾经无奈被迫放弃的东西,一旦再次得到,便永远都不会再松开。

至到到了垂幕之年,齐文姜才在儿子的催促之下,回到了婆家鲁国,并一心协助儿子治理鲁国大业。

燕燕诗经创作背景(诗经里燕燕于飞)(5)

爱如风暴中的一把伞 撑着有阻力 但也能为伞下人遮风避雨

看到此,也许你会有感慨“情”之一字的力量,也许你会不屑这段不伦恋。在80年代,英国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性性吸引”就是指发生在兄弟姐妹之间,甚至是在父女、母子之间。原因是因为从小到大的陪伴会让他们在行动上有一定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生活在一起,就会彼此了解。因为了解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爱了。

也许你仍旧不齿于这样的情感,记得莫里哀曾经有句名言,真切透彻的描述了女人的恋爱心理:

女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叫人爱她。

所以,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只想多一份理解与包容。世间纷繁复杂,彼此真心相对的能有几人?

在真爱面前,最不能指责的便是一颗真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