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陈丽新 许静思

项目名称:湖北潜江代滩明代李氏家族墓地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潜江市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闻磊

湖北潜江代滩明代李氏家族墓地(以下简称“代滩墓地”)位于潜江市杨市办事处代滩村五组,为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李氏家族墓地。

2022年3~6月,为配合西气东输三线(潜江—仙桃联络线)工程对其展开考古工作,勘探面积1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600平方米。

潜江名墓(湖北六大参评项目)(1)

考古现场工作照

经勘探,代滩墓地茔园形制保存完好,整体近圆形,茔园入口朝东,面积约为2880平方米。解剖茔园墙基后,发现墙基是用碎砖在平地上直接垒砌成弧状,未开有基槽。茔园内共发掘墓葬5座,M1为现代墓,其余4座为明代三合土灌浆墓(M2~M5)。

本次发掘主要有两大收获:一是完备的墓志等文字资料,二是数量较多、保存较好的有机质文物。

出土石质墓志4块、牌坊石刻3块,篆刻文字共计约3000余字。墓志共记述人名约29人,明确了发掘的每座墓葬墓主信息、简要生平及明确纪年。据墓志记载,代滩墓地茔园建造时间不早于隆庆戊辰年(即公元1568年),使用至不晚于万历庚子年(即公元1600年),茔园延续时间32年。M4为该处家族墓地第一代,上林苑监署丞、修职郎李相及夫人余氏墓。M3为李相之子、太学生李可嘉及夫人初氏墓,M5则为李可嘉妾刘氏墓。此外,根据墓志还梳理出李氏家族及近亲家属等六代人员关系和主要事迹,为潜江增补了准确详实的明代家族史资料,也为研究潜江名人及相关事迹提供了线索。

潜江名墓(湖北六大参评项目)(2)

李可嘉墓志

出土保存完好的有机质文物98件(套),大宗为纺织品84件(套),分为棉织品和丝织品二类。出土衣物均为右衽,推断为墓主生前所穿,而非为下葬专门制作的左衽服饰。

潜江名墓(湖北六大参评项目)(3)

卍字夔(螭)龙纹单层交领袍衫

值得注意的是,M3乙出土香囊汗巾囊面上绣制的“八仙”形象是对道教信仰的直接体现。该批纺织品的保存状况和出土数量在湖北省内明代考古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为研究明代中晚期服饰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潜江名墓(湖北六大参评项目)(4)

香囊面(吕洞宾、汉钟离)

此外,有机质文物中还出土杂项小件竹质折扇、“北斗七星”木质笭床等14件。其中,M3甲出土的“北斗七星”笭床在四角及两端部刻有“天、圆、地、方、乾、坤”字样,头部刻有几何形开光纹呈头像状,内刻“極”字样,中部两侧则刻有不同八卦卦象,以上种种同样是对明代盛行的道教文化和朴素宇宙观的直观表达。

潜江名墓(湖北六大参评项目)(5)

“北斗七星”笭床

本次发掘填补了潜江考古空白。

由于考古发掘资料的缺乏,致使潜江本地历史文化和江汉平原文化研究只停留在对文献记载的解读,缺乏相关考古材料的支撑和佐证。本次代滩墓地的发掘是继龙湾遗址之后,潜江又一次重要的考古突破,填补了潜江明代考古的空白,可为构建和完善本区域明代文化发展脉络提供关键材料。

此次最新考古发现完整揭露了明代下级官宦阶层丧葬礼仪形式。

代滩墓地是迄今为止在潜江乃至湖北省内考古发现最为完整、规划清楚的明代下级官宦阶层家族墓地。墓主身份明确,家族成员关系清晰,对研究江汉平原地区明代嘉靖到万历年间李氏家族及其近亲家属历史、家族茔园规划、埋葬制度、官员制度、婚姻制度及宗教信仰等都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此外,本次发掘成果还实证了我国古代繁荣的传统服饰文化。

代滩墓地出土的大量纺织品在近年来湖北明清考古工作中尚属首次。服饰发展反映了先民的工艺技术状况、艺术审美、等级制度沿革等问题,间接反映了当时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民俗伦理等方面信息。发掘出土的墓主生前完整成套服饰及随身物品,对研究和了解明代服饰发展史、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图片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潜江市博物馆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