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可蹻足待也。文颖曰:蹻,犹翘也。这个“蹻”字听说被合并为简体字“跷”。跷,新中国常用字,如跷跷板,蹊跷……据《康熙字典》,跷字有3种读音,分别是:①qiao1.牵幺切、音“敲”;②qiao2.去尧切、音“瞧”;③qiao3.丘袄切、音“巧”。

简化字为什么要用繁体字(简化了不该用的)(1)

因为《康熙字典》一句“《玉篇》,举足也,或作蹻”,而把“蹻”字并作“跷”。这是字典的错误引用,因为《玉篇》并未说“或作蹻”,见下图《大廣益會玉篇。蹺》:

简化字为什么要用繁体字(简化了不该用的)(2)

这两部字典对于“跷”字,仅释以数字而已,可见在古时用处甚少,则不但义简,也有生僻的意思吧,不是常用字。而“蹻”字则不同,据《康熙字典》,这字有多种读音,11种反切法,声母分别是“q”和“j”,反切分别为:①去逢切;②巨娇切;③渠娇切;④其虐切;⑤极虐切;⑥居天切;⑦举天切;⑧居灼切;⑨迄灼切;⑩迄却切;还有“拘玉切”。使用频率也不低,曾出现在《诗经》、《汉书》、《史记》、《战国策》、《吕氏春秋》等书里。即便是我一个初中毕业的穷山僻壤土农民,至少也知道“蹻”的闽南话2种读音与字义:①读“kia1”,草鞋也,组词为“草鞋蹻”;②读“kiao1”,闽南话“脚蹻起等”意为立马成功了。文言文“可蹻足待也”-《汉书。高帝纪》;“蹻足而待”--忘了出处,反正跟诸葛亮有关,或《三国志》?而字典对“蹻”字注释,足占有8行篇幅,约等于释“跷”的20倍:

简化字为什么要用繁体字(简化了不该用的)(3)

那为什么“蹻”字没有简体字?

简化字为什么要用繁体字(简化了不该用的)(4)

《诗经。大雅。板》:“小子蹻蹻”。诗经上用的字,怎么可以丢舍掉?是不是不让人读《诗经》?可见当年搞简化字工程者,是相当失策的。舍蹻取跷,丢西瓜拾芝麻,自以为是,粗暴无理。无怪乎被《诗经》嘲讽了几千年:老小子,女何其蹻蹻也

,